还是正事要紧,陈执中一日不倒,国家一日不得太平,不与范镇争辨了,只论陈执中,上奏数道奏章,看到赵祯还是无动于衷,使出刹手锏,陛下,不同意罢黜陈执中,请将俺也补外吧,以避陈执中。
听到这件事,郑朗忽然想到后世,明朝,东林党。
皇上,你庭杖俺吧,打得越厉害越好,俺马上就能扬名天下。外放大州比挨庭杖可轻松得多
中间是有许多清直大臣,可无形中在走向一条更戾气的道路。
赵抃等大臣一起相逼,赵祯投降了,出陈执中判亳州。
倒陈大戏落幕,以文彦博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宣微南院使,富弼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然而赵祯让言臣弄得心中戚戚,特别是文彦博,几年前是带着争议下去的,为了文彦博,包拯与王举正同样掐得死去活来。想了想,喊来小黄门,到外面看士大夫的反应。
小黄门回来禀报:“陛下,士大夫皆相庆朝廷得人。”
“那就好,那就好。”赵祯抚胸道。心中也纳闷,这些大臣难道这么容易忘事,这么快就忘记文彦博是如何贬出朝堂的但他还是不放心,正好欧阳修奏事殿上,赵祯将此事语与欧阳修,说道:“古之求相者,或得于梦卜,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岂不贤于梦卜哉”
别的大臣能放心,唯独就怕欧阳修反对,憎恨欧阳修的人有多,可因为他的文章风满天下,和者同样有之,一旦欧阳修带头闹事,反对文彦博,马上宋朝就会出现最尴尬的一幕,无人可为首相
还好,欧阳修顿首称贺。
以张昇代赵抃为御史中丞。赵抃虽好,可让赵抃折腾得赵祯寒心了,国家不能当真一个又一个首相地倒下去。索性将御史丞换了人选。
又以庞籍代富弼判并州,庞籍入京叙职时,入对,上下齐心皆夸二相之美,赵祯心中也有些自得,就问庞籍:“朕用二相何如”
庞籍说:“二臣皆朝廷高选,陛下拨之,甚副天下望。”
赵祯又道:“诚如卿言,文彦博犹多私心重也,略有不足,倒是富弼,万口一词,皆曰贤相也。”
庞籍摇头苦笑,答道:“文彦博与臣在两府相处时久,臣知其所为,实无所私,只是恶之者抵毁之语。况且前者被谤,今当更加小心谨慎。至于富弼曾为枢密副使,却未执大政,故朝中士大夫未与之有怨,所以交口称赞,翼其进用而己,是有所图也。如果富弼以陛下爵禄树私德,则非忠臣,何足称贤。若一以公议概之,则向之誉而倾化为毁者,陛下宜所察。且陛下既知二臣之贤而用之,则当信之坚,任之久,然后可以责其成功。若是一人言进之,示几又以一人言颖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至。”
这几句话包含着许多道理,只是庞籍多牵涉其中,不好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说得有些隐晦。
富弼好是好,可他没有做首相,一旦做了首相,要做事,就必然得罪人。要么就鼓励陛下你用爵禄来收买大臣。
不是大臣不好,朝中好大臣不少,可得坚持住。动不动就罢废了,看看这几年,首相副相换了多少人,天大的本领,也不能短短一年,或者几个月就将国家大治。
即便郑朗治理两广,花了七千万缗,朝廷竭尽全力去支持,人才,物力,要什么有什么,接近三年时间了,至今还是一个半成品。为怕误事,与政策的延续,郑朗强谏朝廷留下周沆田瑜等干吏,还不知得那一年,才能真正看到成效。
对于欧阳修等人的做法,庞籍更加反对,昔日自己也曾做过言臣,多对事不对人,然而现在呢,整换了性质,专门对人发起攻击。但与郑朗一样,面对这个群体,庞籍不想得罪。
庞籍还有两条未想到。
文彦博初为首相,不知轻重,才能有了,固能尽心尽责,然而倒台后再度为相,心态不一样了。至于富弼虽贤,可是此时的富弼,还没有能力总控朝局。这说得有些玄乎,也就是富弼有担任副相之能了,做副相不错,可做首相能力欠缺了一些。
二人为首相,也不比陈执中好到哪里。
半斤对八两,彼此彼此。
真正能担任首相的,赵祯心中有些忌惮,能询问却不想用,正坐在赵祯对面。
赵祯听了沉默大半天,说道:“卿之言,善也。”
庞籍还没有想到另外一件事。
张贵妃死后,赵祯心情低落,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掌控能力大不如昔,脑袋清醒时很不错,脑袋不清醒时,就容易受到一些大臣的蛊惑。有一个比喻,段誉的六脉神剑。
总的来说,这一结果,皆大欢喜,包括陈执中本人,一度时间里,他闭门思过,关在家中待罪,都不敢自去中书处理政务。早走早好,省得京城里继续被这些大臣反复地喷。
庞籍也离开京城,心中同样庆幸,若不是郑朗指拨,自己同样必落得象陈执中这样的下场。
还有一件很高兴地的事。
李日尊到了京城。
他今年三十多岁,自青年时代起,就多带着将士前去前线杀敌,开疆拓土。本来不需这么急赶路的,闻听自己的老头子在升龙城遭到此打击,身体不行了,重病在床,他担心李德政会出事,国内会有变,于是匆匆忙忙一路北上,骑马急行,六月初便来到京城。
观者如山。
李日尊感到很羞侮,他未想过是自取的羞侮,听着京城百姓的奚落声,心中反而更加仇恨。不过他头脑很清醒,交趾完了,没几十年光景,是休想恢复了。
于是忍辱负重,不但脸上没有什么表露,反而在驿馆对接待的宋朝官员小心地奉诚着。
然后他就发现一件事
笨拙。
许多宋朝官员根本不象那个南方的宰相,表现笨拙,反应迟钝,甚至不分内外,对交趾百姓的下场表示同情之心。但大臣们表态不作数的,关健的是宋朝的皇上。于是他出了驿馆,暗中打听了一下赵祯为人。各种消息迅速反馈回来,让他隐约产生一些莫明的幻想。
赵祯接待。
依然表现出一位仁君的风范,并没因为他是战俘而轻视,和颜悦色安慰。马上女儿也要出嫁了,索性破例,再度封李日尊为交趾郡王,这也是宋王朝对李德政的封赏。
李日尊心中幻想更浓重了,他做了一件事,当着宋朝君臣的面,号淘大哭。
赵祯有些傻眼,问:“李卿,为何要哭”
“陛下,臣等有罪,蒙陛下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