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7(2 / 2)

以后郑朗与这个学生还继续发生很多故事

宋朝也发生一件大事。

六塔河终于出现,并且因为经济宽裕,提前了好几个月。

开始朝廷采纳郑朗之策,决河疏水,淤田改善地力。颇有成效,其实自从江东圩,黄河淤田,农田水利法,三白渠,以及两广开发,宋朝土地压力得到释放缓解。

不过以后人口继续增涨,还是不好说。

不断地决堤疏水,不但许多荒泽与盐碱地变成良田,也缓解了黄河决堤之害。然而一开始颇有成效,后面发展下去,效果越来越差,反而成了弊端。

无他,这一过好几年,许多地方正式变成良田,一旦成为良田,百姓会不会让官吏决堤泄洪于成龙往大堤上一倒,决吧,先从我身上决。但在宋朝都不需要。

只要百姓一起围起来不让决,言臣在朝中虎视眈眈,那一个知州知县敢决

没有的决,反过来昔日大片蓄水的沼泽地带,如今却成为良田,黄河水大之时,河水更紧张。黄河二流入海,水势舒缓,积沙有了更多沉淀的条件,开始时有成效,后来渐渐成效降低,夏汛到来时,洪水再度泛滥成灾。

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六塔河出来了。

一个颇有争议的六塔河

第七百一十三章 亲事四

如今的黄河,单纯用堵与疏来治,肯定不行了。比如郑朗的计划看似是以束水冲沙为主,其实还有注水、引水、导水、排水、分水、蓄水、灌水等等,束水仅是一部分。

计划虽好,用工用财太过庞大。

朝臣争来争去,最终还是三种意见,第一种是主流,引水东流,贾昌朝提出来的,第二种是丁度提出来的,从长计议,看河水流向再做决定。第三路现在还是少数,引水北流,代表就是欧阳修。

但每一种方案都有各种细节走向。

例如重修一条东向的黄河故道,还有这个六塔河,或者小宋堵堤之法。

重修一条黄河故道在欧阳修一封奏折弹劾下告吹,似乎说得有道理。但欧阳修还说漏了一条,重修一条黄河故道,用工用财巨大,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上游源头水土在恶化,修好后几年内肯定没有事的,但隔了几年,积沙重新沉淀,黄河再次成为悬河,继续

也就是用钱帛几千万缗,有可能最少得四五千万缗以上,几年时间就打了水漂。

因此有了六塔河。

不可否认,富弼与文彦博也算是良臣,想国家更富更强,百姓有好日子过。但换一句话,上行下效,赵祯朝有几个官员不想百姓有一个好日子过,自己有政绩,夏竦不想贾昌朝不想梁适不想倒是另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晏殊过着逍遥翁的生活,担待小了一点。

夏天到来,黄河时常在出事。

听到下面的禀报,二人坐食难安,因此广派官吏下去视察,寻找一条新的治河方案。得注意,有两个前提,第一用工用钱得少,第二个得有效。最后采纳了河渠司李仲昌的建议,六塔河。

具体做法就是在商胡埽与黄河东流故道交界处东北濮阳清丰六塔镇,将这条河流加宽挖深,汛期到来时,用这条河来容纳黄河之水,商胡埽上游河水水势缓解。汛水过后,水流减缓,商胡埽崩溃点就能堵上,同时约束河水按故道东流,黄河水祸就能解决。

其实还是黄河东流版。

但与贾昌朝的不同,似乎兼并疏堵二法,用工估算一下,仅须三十万壮丁,几个月内就可以完成,用钱帛不过两千万缗左右。一旦修成,它可以做为一条永久性的分水道,不管什么时候,黄河决堤大决堤危险系数会下降到最低点,并且不影响灌溉与航运。

因此为富弼与文彦博采纳。

欧阳修听说后,大急,上书一篇长篇大论,也不是针对富弼与文彦博的,而且将前三种治河方案统统打倒。

贾昌朝的不行,黄河含沙量增高,积重难返,返回故道是不可能的。这是欧阳修用功夫了,上次那篇奏折就未提到此事。

丁度的是扯蛋,黄河大决堤后都快八年时间,你的最终策略呢。那不是治河,纯粹是不作为的一种敷衍。

六塔河更是扯蛋,原河只是一条宽达四五步的小河,没有蓄水藏水的环境基础,即便现在修宽,又能藏多少水十条六塔河也藏不住黄河之水。一旦藏不住,六塔河崩溃,正好东北地势平坦,好玩了,整个河北路东北地区皆成为一片汪洋。

其实郑朗之策也说过类似的道理。

不能说束水冲沙就是好的,一旦水泄通不得,黄河会变得很危险。因此郑朗的束水冲沙是主旨,实际操作起来很是复杂,上游地区禁山禁林,这个比较困难,黄河上游是吐蕃与西夏,人家管你宋朝淹死多少百姓。只能治一治陕西。

中游地区束水冲沙,也不能一味束水,还设各种形式的河堤,层层阻挡,层层消解水势。

下游修一条新的大运河,可以用来分水,淀沙、调控河淮之水,可以用来导水、蓄水,还能迅速利用新运河通过下游临近入海处各种河流,在汛期时放开陡门,迅速使水泄入大海。

又会使广大地区得到灌溉水源,利于航迁,商贸发展,减少物资调向河北的成本。

如果仅是一个束水冲沙,那好了,整条黄河会变成一条特大特危险的六塔河。

方案虽好,用工太大,用钱太多,无法采用。

实际这是唯一真正的办法。

欧阳修也不大同意,修一条故道都不能采纳,况且这样庞大的工程。

他也有一个办法,不要盯着商胡埽、郭固口,而是派官员到黄河下游地区,使水迅速泄入大海,才是唯一的办法。实际就是黄河北流法,黄河往东北去乃是天运,天运不可更改,顺其天运,让河疏通,危害自去。然而黄河向东北去,会给边防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实际几年下来,河北境内许多湖泊因黄河沙淤塞,渐渐变成平原。好处有,渐渐盐碱地变少了,河北东北部许多瘠地能变成良田。但是边防如何

如果采纳欧阳修的建议,要不了多久,河北东北部会与后世一模一样,跃马平川。事实未采纳,杨六郎那长绿色长城也随黄河东北流毁坏了,这才导致女真人顺利南下。

因此问题变成了另一个味道。

东北流可以,东流也行,但想东北流,必须将防线推到燕山一带,没有湖泊的阻挡,就得利用燕山与长城做为真正坚固的长城,阻挡游牧民族南下。

没有把握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条建议就成了自毁长城之策。

郑朗说得很清楚。

欧阳修未完全认可,一些大臣也轻视,不过欧阳修心中产生了疑虑,故说得不清不楚。

书上,未报。

欧阳修气坏了,他对贾昌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