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7(1 / 2)

夏改邪归正

吵吵闹闹之时,狄青重新回到延州。

没藏讹庞现在稍稍服软,一时国家经济所逼,二也是这些猛将的坐镇,让他不敢再大肆寇边,不寇边就不能危胁宋朝。

郑朗与狄青商议三天,给西夏做了一个分析。

第一就是西夏的经济,以己之长对彼之短,不仅是可以用在兵法上了,各个方面都可以用到,商场上的敌人,官场上的敌人,甚至后来的竞技比赛当中。

西夏的短板就是经济,经济不可谓不重要,老百姓是人,要吃喝穿住。西夏本身经济很弱,以前多靠外来财源支撑。

首先就是河西走廊的商税,因为宋朝引导,以及西夏人的重征暴敛,许多西域商人改从吐蕃道而行,导致青唐城商业繁荣,成为青海高原上的明珠城市。

若宋朝再通过关卡封锁,西域商人会有九成以上改从吐蕃道,西夏这一重要经济来源就会渐渐失去。

第二个就是互市,不仅有宋朝的,还有吐蕃的,回鹘的与契丹的。但后者占的比例极小,而且西夏也与这三个国家交恶。主要还是宋朝,宋朝以前需要牲畜、皮毛与青盐。

如今在前几年大肆购买下,北方牲畜远不及史上那么急需。因为棉花出现,对皮毛也没有史上渴望。若宋朝用强制性的政策封锁,会使得成交量萎缩八成以上。剩下来的就是青盐,薛向去了西北,已经用解盐抵抗青盐的侵袭。

不可能完全杜绝,但若有心,能杜绝七成以上的交易量。

最后便是岁赐,这些年金银价渐渐饱和,虽得到大量金银,因为要铸币,还有百姓也需要许多金银,因此交易价一直很稳定。不过不涨,最终结果便会下跌。

金银价未涨,绢价却在渐渐稳中有升,也就等于给西夏与契丹两国岁赐岁贡成本在无形中提高。

不能小看了宋朝岁赐,对西夏来说,同样是一笔重要的收入。西夏经济收入不大好算,但一年税收顶多几百万缗。扣去宋朝这个大头,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是经济的分析,还有将士的分析。经济乃是国家的根本,民生的所在,也是战争的支撑。将士却是战争直接的表现。

西夏兵士个体战斗力不亚于契丹人,也强于宋兵。而且他们多是骑兵,有速度与冲击力。

但有许多弱点,武器稍稍低下,尽管这些年西夏重视武器开发。不过宋朝因为贪污腐败,有许多劣制武器,相互比较,大约持平。弱不是弱在武器上,而是军纪。西夏军队来自各族,军纪远没有宋军严整,导致整体战斗力并不高。与契丹胜,也不过抑仗着沙漠地形,去了北阻卜,契丹军队一到,节节败退,同样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然后是战斗次数与士气关系的分析。

久战之兵肯定比生兵更熟悉战斗,不过久战将士必产生厌战心理。特别是西夏军队来自各部族,他们也不想看到部族大量青壮年死去,使部族实力下降。除非战必胜,必有所得,或者卫国战争不得不战。

以前与宋朝作战,战战停停,战过了不论输赢,皆能从宋朝得到大量好处,岁赐,互市,青盐的交易,正好战上一段时间,用宋朝的财富休生养息一段时间,还能分配这个财富,使各部得到好处,减少怨言,提高战斗的积极性。战士本身又得到实战的锤炼。

最坏的就是这个结果。

因此不能让他们得到休生养息的时机,必须一直战下去,既不让他们得到好处,也不能让他们有休息时机,那么从各部族到各将士都会产生浓浓的厌战情绪。产生这个情绪,士气低落,西夏人再也不可怕了。

正是这个分析,让赵祯不顾许多士大夫的反对,果断地拒绝了没藏讹庞求和。

但仅是一个分析,能落实,还需要许多布置,就象诸葛亮降中对一样,是这么回事,最终实现却是在好几年后。

也不是郑朗所说的,仅是一些小的安排。

狄青回到延州后,开始着手布置。

远方传出嘹亮的歌喉,是羌人唱的牧歌。

天上白云悠悠,六人抬头看了看蓝天,看了看远方青青草原,此时,都有了一份想家的心思。

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他们,身为没藏讹庞身边六条猖虎,几乎有大半西夏人对他们憎恨万分。

真实的身份却没有一个西夏人知道了。

周渊将纸条递给其他五人看。

看完五个人都有些失望,周渊道:“没有办法,听说郑相公要治河,而且规模很大,要花上两亿缗钱,朝廷是没有这个财力另外支撑一场庞大战役了。”

冯高道:“就不知道我们还要等多久。”

周渊道:“也不大好说,若是黄河治理好了,我朝会更加富裕,有了足够经济支撑,更有把握消灭西夏。不过我们就苦啦。”

其他四人皆有些苦笑。

吕毅道:“说老实话,我真有点想家了,不知道儿子有没有我高。”

几人同时沉默,这一拖,又不知得拖多少年,那时候说不定他们五十多岁了,甚至六十多岁,回去后儿子能不能认出来,都是两回事。六个人,人人都有点想家。

周渊说道:“朝廷等咱们不薄。”

“是郑相公”卫阳道,但不敢多说。

“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办正事,首先决定两个先投靠谅祚的人选。”

几人眼光同时集中在卫阳与吕毅身上,六人当中,他两人最没有得到没藏讹庞的重用,不过其他四人皆不大好意思说。因为决定了这个人选,就少了回家的机会。

“不要看了,我们同意了。”吕毅答道。

“好,那么决定另一个人选。”周渊说完,其他四人眼光又集中在周渊与冯高身上,只有他两人最得没藏讹庞看重,都赐其没藏姓了。

周渊说道:“冯高,你回去吧。”

“不,我只有一个儿子,还有兄长在家照应,你有两个儿子,又比我大了两岁,还是你回去吧。况且这个回国之路也不是好走的。”

两人再三推辞,最终周渊拗不过冯高,接受了这个安排。

然后周渊深深地拜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