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93(2 / 2)

郑朗调教,几个学生仍有一点。吕诲更严重。

看似上下开始交口称赞,可危机还是很严重,仅是暂时压制下去。

无论自己做什么妥协,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不管用,相反的,若是因为过份妥协,导致改革失败,反而为他们抓住把柄。

就在这时候,朝廷接到一个大案子。是因为茶商举报商税引发的。

发生在四川资州。

宋朝因为吃的是半发酵式的茶饼,因此对茶叶的口感与后世是不一样的,排在第一位的建州茶恐怕在后世连前十也排不上,后世排在前十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现在有茶但没有名气。

相反蜀茶因为适合做茶饼,倒是出了许多名茶,宋朝四十九种名茶,西南有大理昆明五果茶与普洱茶,四川的更多,蒙山顶的雅安露芽、蒙顶茶,泸州的纳溪梅岭,横源的雅山茶、鸟嘴茶又叫明月峡茶,涪州的月兔茶,青城的沙坪茶,温江的邛州茶,峨眉山的峨眉白芽,四十九种名茶中居然占据十几种。

部分劣茶用来茶马,或者用其他方式与蕃羌交换物资,比较好的茶叶还是多提供中原,自各条长江支流运到长江,又从长江运到汉水,抵达中原,或者自大运河运向河北京东等地,或者自蜀道运向陕西。北方也有茶,包括西夏的横山地区都种了茶叶,不过产量低下,茶叶质量也很差,在宋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茶叶全面的通商,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以及销售量。

去年三司也算了一笔账,收入相差不大,是少了一点,可是人力成本下降了,净收入是相仿佛的,而且也利于政令更加简化。毕竟一项茶叶专营,朝廷也要花一些心思经营的。只是那些在茶专营中得利的权贵们再也不能得利了。

实际不是,专营未专营好,商税税也未征好,许多大户人家仍然在偷税逃税。资州一户姓周的中小茶商看到朝廷举报制度后,便举报了当地卢姓大茶商。

资州官府接到举报后,查了查,说没有这回事。但真实情况卢姓茶商根本就没有交过一文钱的税,无他,其子是中书户房令卢道言,与资州知州乃是同年,又是好友。

周姓茶商不服,又扬言说去益州监察司举报。

这激恼了卢家的人,正好周姓茶商包了一艘小船,运茶出峡,船至泸州境内,被卢家人盯上,用船尾随而上,将船上周家商人与船夫以及伙计五人杀害,仅有一名水手见势不妙,跳下中江。这一段江流很急,卢家人找了许久未找到,以为这个水手淹死了,没有在意,然后将船凿沉,伪造船触礁出事的模样,随后离开。

然而水手其实没有溺死,而是机灵的从水里潜行到岸边杂草丛中躲了起来,侥幸躲过这场杀劫。

上了岸后,仔细找人打听了原委,不敢返回资州,卢家财大势大,不是他能招惹起的,于是一路秘密地逃到益州,找到了监察司的官员,将此案举报。

五条人命案,还牵扯到一名京官,一名知州,事情大条了,监察司派衙差将这个水手押向京城,将此案又反馈给朝廷,赵顼看到奏报后,十分恼火,将卢道言喊来责问。卢道言眼中茫然,自家是有茶叶生意,不但有茶叶生意,还有其他的生意,两千多亩耕地,但自己从没有过问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案子不难查,周姓小茶商是贪图举报的奖励钱,可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有人证,派一名官员下去问一问,真相便能揭开。至少现在宋朝还比较开明,虽有种种不好现象,但比后世要强。杀人买凶的,基本是判决死刑了,谁也不敢包庇。卢道言也肯定是罢官了,还有资州知州若真接到案子没有公断,多半也会被罢官。

但不仅是这个。

郑朗原来准备从三司里撤出来的,得知此案后,又将一些账目进行了核算,于都堂会上将它抛了出来。俺改革到此结束了,可不代表着我马上会全部的苟和

赵顼打开一看,乃是商税的前四月账目,他茫然地问道:“郑公,这是何意”

还未到一年呢。

“陛下,请看。”郑朗又递过另外一份账目。是去年前四月账目,两相比较,整相差了近一百万缗钱的收益。这才是四个月时间,一年下来,相差会更多。

两份账目传递下去,郑朗问道:“诸位,我还是要这个义呢,还是要这个义呢,或者说这个天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的天下,还是卢家等少数人的天下,百姓是奴婢,陛下是傀儡呢”

第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

案子肯定很大了,但不能看表面现象。

第一它起源于资州,发生在泸州,也就是后世的内江到宜宾一线,站在后人的角度,这一地区文明应当算是很发达的。但现在不是后世,而是在宋代,这里蛮汉杂居,管辖区也属于梓州路,郑朗所说的夔峡四路,其实是三路,成都府路不算,尽管成都西侧也有大量羁縻地带,不过情况是比较好的。四路而是指其他三路,利州路算一半,梓州路算一大半,夔州路是全部。资州就属于梓州路,即便后世还能看到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这一地区。因此朝廷管理力度不是很严格,时常发生凶杀事件。

也就是说若它发生在中原或者东南,这件案子有可能登天了,但发生在梓州路地区,所有官员心中标尺要求会自动下降。

引起朝廷重视,还要感到李顺与王小波,两人起义原因就是因为中小茶商因朝廷专营,利益受到伤害,这才造反起义。起义壮大原因乃是王全斌入蜀后的残忍杀戳,导致巴蜀百姓不服。

因此以后朝廷对巴蜀很是重视,几乎每一个派向巴蜀益州知州几乎都是朝廷的头等良吏,甚至四川传出侬智高将北侵时,朝廷不顾张方平正在理财,匆匆忙忙地将张方平调到四川。

若是没有牵连到资州知州,卢家,顶多就是一件凶杀案罢了。

第二件事就是周姓茶商告发的用意。

这个又要从商税说起。

新商税推出之前,朝廷也有防御措施,朝廷以前明文规订,有敢藏匿物货为官司所捕获,没其三分之一,仍以其半与捕者或告人。只要捉到了,将其物货三分之一没收,给捕快与举报人,做为奖励。

实际情况执行得不好,天圣元年,杭州富阳民蒋泽等人举报大商人沈赞偷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