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人认为司马光是神经病,不管什么法,那怕是仓法与农田水利法这样的不扰民良法,也要推翻。不管什么军事成果,那怕是前线诸堡寨,也要一一拱手送还给敌人。
然而包括以前自己在内,皆疏忽了一个事实,不这样做,他们如何名正言顺的彻底掌权。
根本就不是神经病,相反的做法十分聪明,不过做法同样丑陋无比。
但司马光在揭示一个真相,试问有几个士大夫能做到忠君报国做官的目标为了什么,荣华富贵想荣,想富,想贵,都想宋真宗教导的,读好书就能中科举,中科举就能做官,做官后就有了产千钟粟的良田,就有黄金做的房屋,就有美女颜如玉,就有多如簇的车马
有的是为政见,认为改革不好进谏,但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私心,为了反对而反对。自己得罪的豪强权贵越多,这股反对的力量就越会强大,最终会抱成一个大团,一旦强大到了一定地步,不但自己地位,连改革最终也会在他们反对中失败
想到这里,郑朗怔忡了一会,拉着司马光的手说道:“君实,你智谋过人,有你这句话,当抵朝堂十方重臣也。”
司马光说出来了,郑朗就不会担心司马光也走入这个集团当中。
少了司马光,这个反对派等于少了五个强势的韩琦,十名机谋深沉的文彦博又说道:“其实这样做,我多少也产生了敛财之心这样,既然如此,我就彻底收手吧,能到了收手的时候。”
“郑公,我还想说一句话,你最好劝介甫少出面,他身份显赫,又与你有着亲密关系,手段强硬,也是大多数人不满意的原因。无论郑公怎么做,介甫每每皆将郑公的努力化为一旦。”
“让我想一想。”郑朗说道。
也不能说司马光说得全对,比如文彦博,多次被王安石说得哑口无言,若不是王安石,反对声更强烈。对此司马光也赞成的,如同郑朗所说的恩威并用,郑朗施之恩,也要有人施之威。只是认为王安石出面不大好。
然而谁来出面呢
郑朗终于想到这两个疯子。
收手得有些早,之所以忽然严厉起来,一是新商税开始滑落,二是为以后能容易达成最终双方的妥协,三是敛财,举报制严厉后,商税激增了多少,只有少数人知道的,乃是一个不可想像的数字。
不过司马光的话不能不听,还有就是曾布与吕惠卿。
吕惠卿有才干,曾布也有才干。吕惠卿回家丁忧,王安石举曾布为三司副使,替代吕惠卿之职。史上曾布上位后,将吕惠卿的助役钱改成免役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助役钱是度,免役钱才是法。随后又敏锐地反对市易法。虽然这些让郑朗代劳了,然而在河东时曾布表现同样很出色。不过曾布的上位,让吕惠卿开始对王安石怀恨在心。
吕惠卿一旦反水,危害并不比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强硬低多少。
这也是郑朗收手的原因。
但在收手前却进了一步,将唐坰与邓绾召了过来,疯子也有疯子的用场先是对唐坰说道:“你劝陛下,说赵高之害非是秦二世之硬,而是失之于软也。我问你,隋炀帝何解”
唐坰额头上冒汗。
杨广够硬的吧,最终呢。还能找出一些例子,例如王莽。
“富公对陛下说,君王之道,在于让臣子莫测其心思,以免产生李林甫揣摩帝王之心,而祸害国家之事,或者下面官吏投君王所好,骚扰百姓。唐太宗如此,仁宗如此,由是国家大治。此道虽佳,太难了。”
唐坰不敢作声。
“但最简单的一点,作为人君,要掌握好轻重,恩威,平衡,此乃帝王之术的基本要义。这是每一个臣子都知道的道理,为何你蛊惑陛下学习炀帝乎”
“郑公,我不敢,陛下仁爱,只是略略偏软,朝堂诸多反对改革大臣仍居中要枢,故我进谏,让陛下稍稍强硬。”
“真是这样我问你,仁宗可曾强硬过”
唐坰额头上的汗水越来越多。
郑朗转向邓绾,道:“邓绾,我也问你,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各州有各州的情况,各县有各县的情况,各县各个百姓又有各个百姓的情况。新法也许在宁州得到大家赞成,但你难保证在所有州府皆能得到大家认同,就是所有州府得到认同,你又能保证所有百姓都能认同那么为何有诸多反对声音”
“宁州是认同的。”
“当真宁州所有人都认同君为何蛊惑陛下管中窥豹,贻害天下乎”
“我,我。”邓绾同样张口结舌。
能蒙骗赵顼,能蒙骗王安石,可休想蒙骗郑朗。
两人额头上的汗水越来越多,第一他们畏惧郑朗的睿智,第二郑朗品性天下公认,自己这等行径一定为郑朗所不喜。自己用心已经让郑朗看出来了,以郑朗的地位,想拍死自己太容易了。
郑朗继续批阅奏章,过了许久,看到火候差不多,这才递过一大堆奏折,说道:“你们看看。”
皆是反对举报制的奏章。
等他们看完,郑朗又说道:“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不知悔改,你们也看过了,该知道怎么做了。”
“是,是。”二人退下。
随后二人不约而同地写了一份奏折,邓绾写的奏折乃是讲兼并之害。东汉灭亡,多种原因,外戚与宦官掌权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豪门大家的兼并,导致东汉民不聊生,由是让张角起义,东汉瓦解灭亡。唐朝也有,灭亡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之害。可是也有豪门兼并之害,正是名大豪门占着无数资源,又不纳税,国家不得不将税务重压在少数贫困百姓身上。一有灾害,百姓无法得活,甚至易子而食,故黄巢一举大旗,天下崩溃。如今大家一起做生意,相对于中小商人,豪门占据着资本与消息的优势,为什么与贫困百姓一样的纳税,却不愿意呢。仅是纳税,又非是将他们财产搜刮出来,难道非要将朝廷逼到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他们才开心。
唐坰却从另一方面着手,写财富,若是贫困,难免会产生一些贪婪的心思,可宋朝豪强贫困吗司马光说樊嘉之流有钱五千万,也就是五万缗,乃是天下高资。但看宋朝呢,京城之中百万缗者至多,十万缗者比比皆是,江宁建康杨二郎兴贩于南海,以至家资几千万缗这是商人,再看权贵,柴宗庆家所积俸缗数屋,用几间大房子放铜钱或者说没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