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5(2 / 2)

但其政见可能因为岁数轻,比较激进,又是王安石的唯一儿子,郑朗中庸平衡,试图让司马光稍稍走快一点,王安石则走慢一点,王雱却在前面拉着父亲小跑。

也没有怪王雱,年轻嘛,往往就是冲动。

富弼与蔡襄、欧阳修皆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不过后人拼命抵毁,过了,但王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其人气豪,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不可一世。朝廷一直想授命,不愿做小官。现在成了帝师,才勉强的出来。

且极有才情,嘴巴功夫了得,郑朗与之辨,只能打一个平手。包括郑朗刻意让他随大小苏磨练,大小苏皆感到头痛。赴任后一,豪情万丈,作策三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数万言老子训传与佛书义解。

因其醉于政治经学,平生未见其诗词,于是有人耻其不会作诗写词,面对质疑声,作了一首倦寻芳慢,露晞向晓,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着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怅被榆钱,买断两眉长皱。忆得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还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时人叹其工,词出后广为流传。

关于王雱的八卦还有他的妻子庞氏,非是庞籍的女儿,而是同郡一户姓庞人家的女儿,十分美貌。不久后替王雱生了一个儿子,心中不悦,竟想杀死这个孩子,由是夫妻不和。小两口经常吵架,后来王雱生了疽病后,为了怕影响儿子的身体健康,王安石令庞氏另独居小楼,王雱又想到妻子的好处,又写了平生第二首词,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首词虽不及前首工整,却是真正的佳词,因为它有了感情。

也就是天才儿童王雱实际是一个凡人,有他的才情,也有年轻人的毛病,不能将其优点无限放大,放在神坛上,也不能将其缺点放大,踩在泥坑里,甚至往佐的方面牵引,说王雱阳“萎”不举,王安石扒灰。

欧阳修、朱熹有没有,真的不清楚,因为他们本性比较风流的,王安石怎么可能呢。相处到现在,比自己还要本份,想要扒灰,为何不纳一妾,以王安石的地位,想纳一个比范仲淹如夫人更美貌的小妾,也是可以的。

就是因为这个疽病,让郑朗纠葛了。

否则将他象苏东坡那样外放,不但对王安石好,对王雱本人也好。

如苏东坡,因功调往杭州担任府尹,东南涝灾,上书中书,要求朝廷宽赋税,中书几位宰执看后大笑,将奏本递给郑朗,郑朗亲自批回阅,杭州乃是全国第二大城市,赋税中心,如何减免。若杭州要减免,其他诸州一起都会请求减免,国家收入怎么办

苏东坡又回奏,说稍稍减免,不然百姓会民不聊生。

郑朗又回批,为什么稍稍减免,有利的一面,就有弊的一面,有弊一面,也有利一面,小小涝灾,难道杭州就没有办法化解

苏东坡看后很无语,也没有心情风花雪月,挟妓畅游了,苦思良策。最后想不出来办法,直接硬抗,俺没有办法,税交不齐了,请将我再贬黄州吧。到年底郑朗于是真的将苏东坡贬到黄州去。

史上王安石三难苏东坡,郑朗也三难苏东坡。

与打压无关,这是磨练。

苏东坡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到了黄州后,在失落之下,终于前后赤壁怀古,念娇古等大作一一出现。略有不同,不过文学造诣相差无几。但郑朗不是为他写出多少文学佳作,而是让苏东坡明白一些道理。甚至这一回看到苏东坡死性不改,郑朗再没有伸出手进行援助。但几年后的苏东坡已经不是史上的苏东坡。

对王雱敢不敢

郑朗不敢让他下放磨练,怕出事。

放在朝堂上看着他夸夸其谈,郑朗又看不下去。并且王雱傲气极重,傲气另一代言词就是心眼小,由于自己与王安石的关系,更加不好说。这是郑朗头痛的地方,也惋惜的地方,毕竟是一个有才气的人,学问好,志向远大,现在傲气重,乃是缺少磨练,一旦岁数再长一点,多了社会经验与阅历,也不妨成为真正的名臣,甚至经学大家。但在这时代,疽病的代言词与后世癌症晚期差不多,而且王雱得疽病与唐介、狄青、王韶他们不同,王雱未去过南方,也未受过热毒,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得的病。

这是郑朗对王雱的看法。

一个王雱不能阻侥他带着宋朝前进步伐。

眼下还有几件大事要做,非是河湟,而是财政。

俞龙珂归顺,河湟开边正式拉开帷幕,要钱,宋朝不久就有蝗灾了,明年夏收时就得准备大量的粮食,这更要钱帛。

然而朝廷几年没有南郊大祭了,正好俞龙珂归顺,朝廷必须要举行南郊大祭。非是真正的郊祭,乃是明堂祭,用费要省一点,但用费也不会小。银行监扩股,朝廷要准备六千多万缗本金,而今年财政收入必然下降,一个钱,压得郑朗喘不过气来。

九月,明堂祭开始,先斋于文德殿,存享景灵宫,斋于太庙。又朝飨八室,再斋文德殿。大飨明堂,荫补开始,中书枢密官乃节度使等重臣之家,无人食禄,量材录用。无子孙者,录有服弟侄。同时内外官进秩有差。甚至包括折家,种谔城罗兀城,折继祖为先锋,深入焚荡族帐,降部落八百余户,得牛羊以千计,及卒,录其子袭州事,而请其堂兄折克柔,朝廷从之,但对其三子各迁一资,二孙并为三班借职。直到这时,折家才渐渐为宋朝承认。

士大夫开怀了,但意味着以后每年又要增加几百万缗开支。

又罢天下欠贷一百余万石粮,十几万缗钱,百姓欢呼。这个钱帛乃是六等户以下,没有能力交还朝廷赋税的钱粮,另一边朝廷在拼命的勒紧腰包,偿还欠负与透支,一诏下,很得民心的。

但无形中使这次明堂祭支出达到一千两百万缗开支。

还算是省的,若是真正的郊祭,用费更高。

西夏乞和,表乞绥州。

西夏得到罗兀城后,继续虚声摇边,威胁宋朝。或者以诈和,让宋朝边境将士产生松懈之声。没有得逞,赵顼下诏环庆诸州,不须遣人回答。如西人再至,令往顺宁寨,依故例经军北巡检转报。

梁氏无奈,只好派大使阿泥嵬名科荣,副使吕宁、焦文贵由延州入贡,奉表乞宋朝归还绥州。国书就是投降西夏的那个汉人,如今的西夏学士景询写的,颇有些水平:臣近承边报,仰苛睿慈,起胜残去杀之心,示继好息民之意,人神胥悦,海宇欢呼,感戴诚深,忭跃曷已恭惟皇帝陛下深穷圣虑,远察边情,念慈执戟之劳,恤彼交兵之苦。俾登衽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