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2 / 2)

这、这是古籍

萧南些激动了,双手微微颤抖的捧起一卷,解开捆绳,轻轻展开怕弄断了那已经有些破损的编绳儿。古朴的竹片上用刀刻着一行行的字,萧南仔细辨认了一番,发现这竟是先秦时使用的籀文,也就是大篆。

这是不是说明,竹简上的文章是先秦时的着作

天呀,这、这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宝贝呀,萧南虽不认得这些字具体是什么,但她很确定这卷竹简的价值。

轻轻的合上竹简,又把它小心的放回原处,萧南难掩惊喜的继续查看着其它书架上放着的书册。

越看萧南越惊喜,除了成卷的竹简,帛书,还有单片的牍而内容则涉及百家诸子的着作、易书诗等五经,还有什么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以及仓颉篇、爱历篇、医书、佛经、道家经典、历书、算术、脉书等等等的古籍还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的史书、名人雅士的手札、杂记、游记

萧南大概的数了数,整个地库里足足有两百多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放着一百至两百左右卷书,约莫有三四万卷。

苍天呀,萧南捂着胸口,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更无法估算出这些古籍的价值。

价值连城开毛玩笑,未免太廉价了。

这些书,根本就是无价之宝呀。

有些书,萧南甚至只听说过名字,其内容,被告知早就失传了。

如今,这些据说失传的珍贵文集,竟然就在自己眼前,而且全都归她所有。

到最后,萧南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惊喜了,她拥有的不只是古籍,而是华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文明,是一种传承。

这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珍宝。

惊喜过后,萧南忍不住由衷的敬佩老夫人这么多古籍,她是怎么寻来的这可不是崔氏先祖传下来的的,因为崔家祖传的书籍和笔记都在京城,由老相公保管。

几万册的书卷,老夫人又是怎么保存的

要知道,新旧朝代更替,战火纷纷,在那样混乱的环境里,老夫人竟然还能收藏了这么多古籍,足足几万册呀,这将花费她多大的心血和努力

猛然得到这样一份珍贵的遗产,萧南第一时间便想找人分享,于是刚刚回正院的崔幼伯便被她揪了过来。

看着一排排书架,一堆堆古籍,崔幼伯也欣喜若狂。

崔幼伯与萧南不同,萧南看重的是书籍代表的意义和价值,而崔幼伯看重的确实书籍本身的内容。

他原就是个崇尚古风的士子,最喜欢魏晋时雅士的风流洒脱,忽然得到这么多那时的书籍,他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围着书架转了一圈又一圈,崔幼伯都不知道拿那卷书好,此刻,他恨不得住在地库里,将这些书全都细细阅读一遍。

不,只阅读还不够,那么好的文章,他要反复背诵。

听着崔幼伯的喃喃自语,萧南的理智渐渐回笼,叫住兴奋地不知干什么好的崔幼伯,萧南道:“当日阿婆去的时候,吩咐咱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古籍,用它将崔家发扬光大。郎君,不知你有何打算”

萧南的问话,让崔幼伯回过神儿来,有些不解的反问:“打算什么打算自然要细细阅读了”

书,不就是用来读的

萧南的额角抽搐,她当然知道书的基本用途,可老夫人临终前的那句话绝不只是让崔幼伯用这些书成为博学的才子,而是想为崔氏谋得利益。

深吸一口气,萧南道:“我知道郎君好学,阿婆留这些书给咱们,也是想让郎君多读好书。不过,我想着,咱们能不能让这些书发挥更大的价值”

崔幼伯见萧南说得郑重,渐渐冷静下来,揉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试探的问道:“娘子的意思是,将这些古籍献给族里”崔大是好孩纸,有好东西就要与家人分享嘛。

萧南暗自翻了个白眼,心说话,你就不能跳开家族的小圈圈,往大的方面想

老夫人若是想让族人都有书读,早就将这些古籍交给老相公或者相公,哪里会留给他们。

崔幼伯见萧南不说话,知道自己猜错了,讪讪笑了笑,道:“那依娘子的想法,这些古籍该如何处置更好”

萧南拉过崔幼伯,让他低下头,附在他耳边悄声说着什么。

崔幼伯听着听着,眼中开始闪烁亮光,听到最后,他更是连连点头,赞许道:“还是娘子想得周到,好,就按娘子说的办”

s:额,今天有点事儿,只能一更了,明天补上,亲们见谅哈

131章珍贵的遗产三

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洛阳城内的百姓们都忙着祭灶神崔鸿也从城外的田庄回到化清坊。

崔幼伯和崔雅伯都带着妻子儿女来给崔鸿见礼,并将老相公、相公写给崔鸿的家书交给他。

相互见礼完毕,崔幼伯一家、崔雅伯一家分别落座,不自觉的打量着数月不见的崔鸿。

这一打量不要紧,崔幼伯和崔雅伯都敏锐的发觉,相较于出京前,崔鸿竟有了不小的变化。

崔鸿是崔家最洒脱的名士,但他的名士范儿与萧镜的不同:萧镜是从里到外散发着一种随意洒脱飘逸的名士气质,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自信与骄傲而崔鸿的风雅中却带着几分颓然。

说得难听些,崔鸿有点儿像晋末的某些士族,贵则贵矣,但身体孱弱、精神颓靡,就像一个雕工精巧的金丝楠马桶,十足华而不实的样子货。

其实这也不能怪崔鸿,他自小生活在个优秀哥哥的阴影下,根本不用长辈特意挑选邻居家的谁谁谁,只两个出色的哥哥做对照,就给崔鸿带来了比泰山还大的压力。

长大后,娶妻生子,却又遭遇贤妻早亡。

无奈之下,崔鸿续娶了小家子气的继室小卢氏。

最初的时候,崔鸿还觉得小卢氏直爽随性、天真烂漫,但不知从何时起,小卢氏竟变得粗鄙不堪,整日为了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絮絮叨叨、纠缠不休,越来越上不得台面。

在外面,崔鸿仕途无望,名声也无法与两个兄长相比,更谈不上超越在家里,崔鸿有粗鄙、无法交心的娘子,家里被搅合得无法安宁。

内外两重夹击下,崔鸿干脆另辟蹊径,走起了不寻常的路人变得越来越散漫,嘴边总是带着嘲讽、倨傲的笑容,不知是在嘲讽世人,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