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崔幼伯去解县的时候,不过区区几个月,便换了三波侍妾轮番去伺候呢。
啧啧,只是不知道,他这一次能坚持多久。
萧南忽然来了兴致,她要看看,这次崔幼伯的改变到底能变成个什么样子
微微一笑,萧南点头:“好,我知道了”
崔幼伯看出萧南根本不信他,心里郁闷的要死,但不管他如何郁闷,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的。
除了准备远行事宜,崔幼伯还要继续去学院客串老师。
没错,崔幼伯是积微学院的客座讲师,每隔一旬,便去给学生们讲讲律法,谈谈案例,有时还会跟学生们一起讨论下最新的疏议。
隔了一旬,今日又是崔幼伯的授课时间了,于是他准时前往公共课的大教室,给一百五十多号学生讲解律法。
崔幼伯不愧是在大理寺混了好几年的专业人才,说起大唐律,简直是倒背如流。而且,在大理寺的日子里,他整日埋在案宗里,什么大案、要案,什么引律法大讨论的经典案例,他都信手拈来。
加之这厮的外形着实不坏,讲得内容又生动有趣,一群或小、或大年龄不等的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半个时辰过去了,到了下课的时间,还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们意犹未尽,下课的钟声一响,他们便冲到讲台,将崔幼伯团团围住。
崔幼伯做了几个月的老师,也颇喜欢这种教书育人、给后辈们解疑答惑的感觉,所以看到这么多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很高兴。
但这里并不是讲解的好地方,他看了看四周,唔,这几个都是十四五岁的高年级学生,他一挥手。“跟我来,咱们去外头说”
一边说着,崔幼伯一边收起教案,领着七八个小少年往教室外走去。
当初学院共招收了一百五十八个学生,其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萧南便按照后世分班的方法,将学院分作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初级班算是启蒙班,因为学生大多是五岁至七岁的小豆丁。有些虽然已经开始启蒙,但大多数的孩子都维持在一个刚刚背完太公家教、刚刚学会写几个字的水平。
中级班的学生则是八岁至十二岁的半大少年,他们基本上已经启蒙完毕,正需要更专业的夫子进行系统化的教育。
高级班的学生则在十三至十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该学的基本上都学得差不多了,他们需要的是更高级的教育,或是一个进身之阶当初,圣人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许诺,只要是积微学院的学生,只要通过了考核,便能直接入学国子监。
而国子监呢。则能直接入仕
所以,高级班的学生大多都打着这个主意,想通过积微学院入国子监,进而入仕。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冲着那几位名士来的,若是能成为名士的亲传弟子,哪怕不入国子监。他们照样有个坦荡的仕途
这次尾随崔幼伯出来的,便是几个高级班的学生,且都是身高体壮的彪悍少年。
崔幼伯领着他们来到湖边的水榭坐下,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崔幼伯还颇有名师风范的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几个学生跟身边的同伴对视一眼,相互交换了眼神,一个年龄最长的孩子问道:“崔先生,听说您月底就要去陇右了。学生、学生能随您一起去吗”
崔幼伯要去鄯州任刺史,在京城的上流社会并不是什么秘密。
朝廷虽没有明令,但今年大考的时候,吏部已经把鄯州、兰州、渭州三州的刺史留了下来,而兰州、渭州两地的新刺史人选已经定了下,惟独剩下一个鄯州。
再联系一个月前朝堂上生的一幕。大家经过一番脑补,真相就新鲜出炉了。
学院的学生也都是权贵家的子弟,休假回家的时候,听父兄说了一句,便记在了心上。
他们大多是家中的次子、幼子,或是较出色的庶子,家中爵位或是大半家产是不用想了,想过得好,就必须自己争前途。
所以,听闻自家夫子要去做刺史,这些大孩子们便动了心思:刺史可是要有一大堆的幕僚、属官滴,品级高的他们不敢奢求,但求夫子给个八九品的小吏,总该没问题吧。
再说了,西北不平静,很容易出政绩,只要有了政绩,他们还愁前途吗
崔幼伯听完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要求,有些惊讶,问了句:“你们知道那边的情况吗”那里可能是战场呀
那个年纪最大的学生却一脸坚定的说道:“知道。”不就是打仗嘛,咱们唐人怕过谁
崔幼伯挑眉,无声的问道:那你们还去
其中一个身材魁伟的少年,用还在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回道:“富贵险中求嗷”
不用怀疑,他这是被人抽了。
抽他的少年,是他的室友,一边悄悄收回行凶的手,一边心里暗骂:这个武大郎,真是四肢达,头脑简单,怎么能把实话告诉夫子
崔幼伯却笑了,精致的五官愈鲜活,险些闪瞎几个骚年的眼,他道:“明日旬休,你们先去跟自家长辈商量一番,长辈同意,写了荐书,我再选几个随我同去”
s:那啥,这是补昨天滴,抱歉的话某萨都没脸说了,继续码字去
第237章神奇的学生一
傍晚,崔幼伯回到家中,便跟萧南说了这件事。
萧南有些意外,问道:“你要带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过去这、这合适吗”
就目前而言,那里真心不是什么乐土呀。
这又不是去踏春,或是去郊外打猎,而是去西北边境呐。
哪怕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萧南看来,他们也都只是些孩子,搁在前世,还是些中学都没毕业的小孩儿,让一群半大的孩子去冒险,甚至有可能直面战争,这绝对过了萧南的心理承受底线。
而且,这些孩子是学院的学生,她身为学院的校长,必须为孩子们的安全负责,所以,萧南并不同意崔幼伯的计划。
“没错,他们想去,我没有拒绝”
崔幼伯跟萧南做了年的夫妻,当然知道她的秉性,他知道妻子心软,对孙灵、孙耿那样的市井混混都下不去手,更不用说学院的那些孩子们了。
他微微一笑,捉起萧南的手放在自己的膝头,轻轻摩挲着柔滑的手背,他柔声道:“娘子,你无需担心,去鄯州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我清楚,他们心里也清楚。”
大家都是在上流社会混的,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并没有什么秘密。
而且那些学生在朱门高户里长大,心智和秉性决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别看他们只有十四五岁,但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