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0(2 / 2)

待崔幼伯知道,再做出计划,寻找合适人选,然后再送到京城这期间至少需要二十多天的功夫。

可这个武五娘却如此及时的出现在崔家,足见崔幼伯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只等着对方出手。

但是,在崔幼伯准备的时候,武氏还没有泄露行藏呀。崔幼伯又是怎么提前得知她会作乱

萧南只觉得她的脑子都快不够用了,怎么想都想不出自己的夫君为何会这般神奇。

远在鄯州的崔幼伯并不知道,他被自己的娘子冠以神奇的名号,此刻他正在与崔明伯商量政务。

“使君,十几个试种土豆的村镇业已报上今春的产量,产量有高有低,”

崔明伯拿着一个纸卷,详细的汇报着,“我估算了下,土豆的平均产量为三斛约900斤每亩。”

崔幼伯听到这个数据,也不禁愣了下,失声道:“亩产三、三斛”

这么高

当了三年的刺史,每日都接触农耕、河务和诉讼,崔幼伯不再是那个不知人间烟火的崔家玉郎。

他虽没有亲自下过地,但对于时下粮食的亩产量还是非常清楚的。

这年头,产量最高的作物每亩也不过只有一斛多一些,就算是极好的肥地,产量也达不到两斛。

而这个什么土豆,竟然亩产高达三斛。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为大唐寻到了一种产量极高的作物,且这种作物不挑土地,生长周期短只有三个月,一年可以种两茬儿,保存时间长,完全可以作为灾年的救济粮食呀。

并且在试种前,崔幼伯也按照萧南写给他的几样食谱试吃了下土豆,发现此物既可以作为菜肴,也能作为耐饿的主食,甚至还可以作为药材直接入药。

药材一说,决不是凭空乱说,而是有太医的官方证明的。

据说此物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等症状具有疗效。

崔幼伯也试了试,发觉食用土豆的时候,确实肠胃比较舒畅。

说了这么多,最让崔幼伯心动的是此物不挑土地、食用价值高,如今再加上产量高一项,在小农经济当道的彼时,绝对是有利民生的宝物呀。

“没错,产量最高的亩产高达三斛半,足足有千斤呢。”

崔明伯也很兴奋,如此高产量的作物的诞生对于整个大唐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想必圣人知道了此物,也定会异常高兴,如无意外的话,亦会嘉奖其中的功臣。比如首功的崔幼伯,再比如他这个帮忙的副手

其实,相较于赏赐。崔明伯更看重此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或许、或许。他可以借此物名留青史呢。

“千斤”

崔幼伯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激动的围着书案走来走去,两只手也不停的揉搓着。

踱了一会儿,他猛地顿住身形,扭头去看崔明伯,“果然有千斤之多”

崔明伯用力点点头,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我亲自去田间核查过,报上来的数据真实无误。另外,我在田间时。曾遇到一位积年老农,他说。这次试种,他们并没有在熟地里种植,只是在山间或是瘦田里试着种了种,若是换做肥田,产量可能会更高”

更、更高

崔幼伯睁大眼睛,定定的看着崔明伯,喉头缓缓的上下滚动着。

崔明伯迎着崔幼伯的目光。缓缓点头,“没错,极有可能突破亩产四斛。”如此妖孽的产量,足以改写大唐农耕业的历史

“”崔幼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定定的想了好久,沉声道:“好,你去写一份条陈,详细将这件事奏明清楚。”

崔明伯一听这话,激动的双眼冒光。“我、我写”

崔幼伯点点头,萧南的数次来信中,都曾经提及崔明伯的祖母崔李氏一直伴在郑太夫人自萧南得封齐国夫人后,大夫人便荣升太夫人了,在规劝郑太夫人方面,老人家做得非常好,这才没让太夫人和萧南的矛盾越闹越大。

为此,崔幼伯很感激老人家,哪怕是看着崔李氏的面子上,他也愿意多给崔明伯一些机会。

再加上这个族兄的能力也不差,崔幼伯想过了,他这一任快要到期了,待任满后他就要回京。在他回京前,必须把带来的这些人都安排好。

尤其是崔明伯等几个崔氏族人,他们的能力,崔幼伯已经亲眼看过了,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个舞台,而他愿意给族人们提供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

“肃纯,我、我”崔明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最后所有的感激化作一句话,“你放心,我定会将此事办得妥妥的。”

说罢,崔明伯就要回去写条陈。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澄心的回禀声:“郎君,闪电来了”

“把它抱进来吧”崔幼伯扬声道。

话音方落,书房的门便被推开了,澄心抱着一直鹞子走了进来。

崔明伯看到那只名曰闪电的鹞子,眸光闪烁了下,他见过这只鹞子,每个月总有几天它会来给崔幼伯送信。至于这只鹞子的另一边主人是谁,他却不得而知。

不过,崔明伯经过观察,发现,每当闪电送信离开后,崔幼伯便会有一些举动,而且都是与公事有关。

今日见了这鹞子,崔明伯极乖觉的主动告辞离去。

送走了崔明伯,崔幼伯接过闪电,顺手关上房门,然后熟门熟路的从鹞子的爪子上解下一个带锁的铜质圆筒,从袖袋里取出一柄特制的钥匙,打开圆筒,取出一张信笺,他展开信笺细细一读,瞬间变了脸色

“好个肆意妄为的小人”

七八天后,圣人的身体彻底养好了,他正准备着手处理荒废月余的政务时,忽然得到一份战报:平西大军深入草原寻敌,结果贺鲁的主力没有寻到,反倒接连中了几股突厥兵的埋伏,损失不小。

再加上大军战线拉得太长,后方的供给不及时,而恰在此时,消失已久的突厥大军忽然出现,双方一场恶战,大唐的十万大军折损近半

s:一更。

第397章蠢蠢欲动

一直以来,皇帝也好,朝廷的大佬们也好,都没有把贺鲁部的叛乱当成一回事儿。

但今日的这份战报,却似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在了天朝君臣所有人的脸上。

打脸呀,赤果果的打脸呀,想那贺鲁部不过区区几万人,平西大军出征一年多了,竟还没有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