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7(1 / 2)

超级男人 小江东 7445 字 2019-04-24

好话,可是陈峰,对她的态度却非常冷淡,这让她颇为在意,要知道一向以来,只有她对人如此。

佛本是道,道亦是佛3

但问题是,她又不能说陈峰什么,她总不可能找上陈峰道,喂,你对我殷勤一点

陈峰在书店渡过了一上午的时间后,在附近找了一家店子随便吃了点,尔后,他就打算去东京四处逛逛。

东京景点可不少,像东京迪斯尼乐园、皇居、富士山、二重桥、银座大街、浅草寺、东京铁塔、芦之湖等,他去过的景点可是少的可怜。

像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皇居堪称昔日皇家风范、今日都市绿洲。它位于东京的中心,占地250亩江户城自从德川幕府统治日本以来就占据此地。19世纪皇室家族为驻扎东京而从京都迁居。建于1888年的皇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盟军炸毁。现在的复制建筑完成于1968年。皇居二重桥是皇居正门的桥。浅草观音寺历史悠久,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明治时代被定为东京最早建立的五大公园之一。东京铁塔号称日本第一塔,矗立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西侧,被视为东京市区的象征性建筑。东京铁塔建于1958年,据说是以法国埃菲尔铁塔为蓝本,其333米的高度还高出埃菲尔铁塔10米。东京铁塔红白相间的塔身十分醒目,每到夜晚,更是灯火通明,一派辉煌景象。

脑海里闪过着相关景点的描述,陈峰不由笑了起来,暗忖自己真的可以去当导游了。

想了一下,陈峰最终还是决定去浅草寺看看。

说实话,据陈峰所知,浅草寺的由来有些神奇。

西元六百二十八年,那時日本的首都尚位于飞岛,也就是相当于現在的奈良县境,在浅草有两位以捕魚为业的兄弟,分别叫做桧前滨成和竹成。某天的清晨,這两位兄弟正在隅田川捕鱼,突然,某种特別的启示传入这两兄弟的脑海,进而从水中打捞出一尊观音菩萨像。

佛本是道,道亦是佛4

当時浅草的地方官土师中知得知这个消息后便赶往观察,一见之下,士师中知旋即发现,这座佛像乃是对于佛教徒來说相當重要的圣观世音菩萨像。应此因缘契机,土师中知決心虔信圣观世音菩萨像,并将自己住宅改建为寺,终其一生奉献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而这便是浅草寺的起源。

过了十多年后,一位名为胜海上人的僧侣來到了浅草,他为这座佛像建立了观音堂。其後,胜海上人依从了一个由梦中获得的启示,決定将圣观世音菩萨制定为所谓的秘佛像,也就是不得为人眼所直視。直至今日,这个規定依旧被严格地坚守著。

像这种启示什么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扯,不过陈峰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他精研的佛学,还是现在所学的武功,都有一种东西存在,那就是顿悟,这让他觉得心灵启示什么的,可能真的存有,当然了,添油加醋这种东西肯定不会少。

陈峰所学的婆娑秘剑可并不止三招,事实上还有,不过他暂时还参悟不了,这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他怎么可能不去看看呢

来到浅草寺这边,可以看到很多的游客,这之中,不乏国内的游客。

透过人流,陈峰看到了浅草寺的入口大门,雷门

黑色的瓦葺屋顶,下面有八根朱红大柱。门上挂着一只四米左右高的大红灯笼,这灯笼上写着雷门两个字样,八脚门处安放着神像,左面是风神像,右面的是雷神像,整个远远看起来,颇为庄严气派。

陈峰穿过雷门的大红灯笼,只见那一直延伸到远处宝藏门的浅草寺参拜道的大街。约三百米的路上,挤满了一百多家店铺。这些店铺所贩卖的有东京名点雷米花糖、偶人烧、炸糕、煎饼、丸子、江户玩具、和服、和式浴衣、不倒翁、扇子等土产礼品店。

佛本是道,道亦是佛5

浅草寺是日本东京的一大景点,会有这种状况,再正常不过了,陈峰倒也没有在意,对精研佛学的他来说,世俗与出尘本来就是要在一起,这就像自由一样,倘若让天什么事不做,整天就是玩,那么自由不再自由,会玩腻,而若是先忙碌一段时间再放松下来自由,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浅草寺除了正门雷门外,还有其它四个部构,分别是宝藏门、本堂、五重塔、浅草神社。

陈峰在浅草寺里不停四处游逛着,不得不说浅草寺不愧是东京一大景点,这里风景怡然,建筑古朴又带着庄严,掺杂着现代气息的店铺等良好的结合在一起,的确是一个好游玩的地方。

不知不觉中,陈峰来到天井处,这里有着著名画家川端龙子和堂本的印象画龙之图、天人之图和教华之图。

看到这里面的三副画时,陈峰的目光不由停在了旁边的天人之图上,要知道婆娑秘剑里的第四剑,不是别的,而是天人之剑。

天人之剑,禀承着天人合一的意味,如果能够领悟这一剑,对于陈峰领悟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于天人之剑的天人,陈峰其实有很用心去学或去找相关的讯息。

在佛教思想中以自我为主体,基本思路是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其中的标志是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也就是向内求,从内修。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

陈峰了解相关情况,只觉这个天人很是让他迷糊,在他私认为,天人是要合一,可是以自我为主体的话,又怎么合一

在看到面前印象画中的天人之图后,陈峰却看到了一些东西,他仿若看到了一个人置于身天上的云雾之中。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佛本是道,道亦是佛6

不自觉的,陈峰联想起之前在周易中所看到的一段话,尔后,他清醒了过来,他奇道:“怪了,为什么我看到这天人之图有灵感时,会不自涌起道家周易里面的话呢”

他心想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关联,要不然他不会在看到那天人之图置身于其画境之中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之前他为了求知天人之境,有特意在网上查找过,和佛家不同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