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我们不用过多的关注,主要的麻烦,来自于美国人。”大隈重信接着说道,“可以承认第一号到第四号的内容,尽量向美国人否认第五号内容的存在,实在不行,就说第五号是属于劝告性质好了。”
“我明白。”加藤高明说道。
“不要再给国人更多的时间了,如果国人还在故意拖延,就最后通牒好了。”大隈重信又说道,“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一个快字,可惜已经被狡猾的国人耽误了不少时间,要知道,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我们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的。”
“请总理阁下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加藤高明保证道。
大隈重信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大厅。
大隈重信来到了街上,此时的天空变得分外昏暗,大团大团的乌云滚滚而来,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大隈重信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着逐渐变强的风刮过脸庞,他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撑开了手的雨伞。
大雨很快的便落了下来,此时,另一个一身西装带礼帽的国人和随从打着雨伞,正急匆匆地走进了国驻日本使馆。
“怎么样”使馆参赞梅胜向身上还在淌着雨水的那个国人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问道,“日本元老们答应了么”
“他们竟然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陆宗舆阴沉着脸说道,“可恶”
“他们不是想推卸责任骗我们吧”梅胜吃惊地问道。
“不是。”陆宗舆摇了摇头,“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大隈和加藤根本就没告诉他们。”
“元老们怎么说”梅胜又问道。
“他们倒是答应帮忙了,”刚刚完成了“秦庭之哭”的陆宗舆有些心酸地抽了抽鼻子,尽量不去回想那些惨痛的场景,他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刚刚俄国公使派人前来密告,说第五号内容其实是劝告性质。”梅胜说着,将一张纸条递给了陆宗舆。
“劝告性质”陆宗舆看了一眼纸条,手立刻不由自主的攥紧,“该死的”
“既然是劝告性质,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强逼我们全都答应”梅胜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们对咱们骄横惯了,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才这么逼咱们的。”陆宗舆说道,“如果咱们屈服认帐了,他们就算捡着了,如果因为外国干涉而让步,就说是劝告搪塞过去。”
“那我们该怎么办”梅胜有些惊慌地问道。
“马上给北京外交部急电,告诉他们,第五号是劝告性质,万万不能答应,最好不要再和他们谈关于第五号的内容了。”陆宗舆说道,“前面的一至四号,还是尽量拖延,美英法三国公使已经向日本政府出质询了,时间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是有利。”
陆宗舆又向梅胜强调了一些细节,在梅胜转身去电报后,陆宗舆看着手里的纸条,取过一个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放进了一个玻璃烟灰缸内。
纸条在烟灰缸内燃烧起来,陆宗舆看着纸条一点一点的化为灰烬,再次在心里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95年5月7日,北京,华民国陆军部。
“他张敬尧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段祺瑞恼怒地将张敬尧的回电扔到了桌子上,大声咆哮道。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兵派来了。”徐树铮对段祺瑞说道,“统兵前来的是赣西镇守使杨朔铭,带来了赣军新编第五、第六混成旅,共计一万一千二百人。全部是赣军的精锐。”
“什么精锐,别听他张敬尧胡吹大气”段祺瑞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桌子上厚厚的一叠电报,“费了这么多天的劲,来的大半都是乌合之众,真要打起来,怕是连一天都顶不住。”
“不过,这支赣军可不是乌合之众。”徐树铮笑了笑,说道,“我本来没想到他们能来。”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新编新编,也就是民团拉上来凑的数而已。”段祺瑞冷笑道,“他张敬尧那两把刷子,也就是练练民团罢了。”
徐树铮听了段祺瑞的话,笑着摇了摇头,他拍了拍手,一位军官拎着一个不大的木盒走了进来。
徐树铮冲他点头示意,军官将木箱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面的一支粗大的象短铳猎枪一样的长枪取了出来。
“这是什么玩意儿”段祺瑞看着又粗又大的枪筒和摆在一旁的象茶杯一样粗细的大号“子弹”,吃惊地问道。
“他们管这东西叫什么榴弹枪,”徐树铮笑着说道,“打起来象炮一样,很厉害的。”
“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枪,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又铮”段祺瑞问道。
“赣西杨镇守使前些日子送来的,这是他辖区内的一家叫什么人和公司的枪炮厂产生的,这支赣军就有装备。”徐树铮说道,“据称这种枪就是这位杨镇守使亲自设计的。”
曾经留学德国的段祺瑞看着这把制作精良的榴弹枪,眼睛一时间瞪得大大的,象是根本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但枪身上镌刻的汉字则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把设计新颖的榴弹枪,是纯粹的“国造”。
“他们现在走到哪儿了又铮”段祺瑞想了想,问道。
“应该是已经过了郑州了吧。”徐树铮看了看地图,答道,“据说他们的辎重不少,所以走得有些慢。”
“这已经算是很快了,”段祺瑞看了看墙上的日历,自言自语的说道,“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看样子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咱们应该见见他。听说他是把手里的全部人马都带来了,就是想和日本人较量一番,”徐树铮说道,“放眼国内,象他这样的肯为国出死力的,可是不多啊。”
“那是,蔡松坡平日里叫得响,现在他的云南两师人马还没影儿呢,走到哪里了都不知道。”段祺瑞想起了这些天一直心急上火喉疾作话都快说不出来的蔡锷,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这位杨镇守使既然肯如此的出力,摆明了是想结交咱们,”徐树铮说道,“象他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的加以笼络才是。”
“你给他个电报,让他本人来京一趟吧。”段祺瑞说道,“我想亲自见见他。”
“他本人据说已经到了京城了,正等着总统和总长接见呢。”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