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铭设计的这种8o毫米榴弹炮准确的说并不能算是纯正的国化火炮,它实际上是杨朔铭利用“级电脑眼”基于斯柯达的8o毫米重炮基础上改进研制出来的应急产物。但和它的母型相比,有着更好的通用性,并且由于采用了“单肉自紧”技术,大大减轻了炮的重量。由于现在国工业基础的限制,这种火炮是由“人和”公司提供图纸,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委托生产的,如今已经全部到货。
“这些重炮一部分在天津交货,一部分在上海交货,我都已经分配好了,给你的只有那么多了。”他转过头看了看还在那里争吵的段祺瑞、徐树铮和冯国璋,叹息了一声。
就在来北京之前,通过“级电脑眼”存储提供的历史数据,他对这个时期北洋军的状态已经了然与胸。现在的北洋陆军,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武器装备良莠不齐,军官和士兵的素质、训练和作战能力,也和这个时代的日军相差甚远。
而当他亲眼看到了之后,才知道实际的情形比历史记录的还要差得多。
远的不说,象段祺瑞辛辛苦苦调来拨给杨朔铭和傅孝安的两个精锐的重炮旅,却全都是有人无炮,而且缺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度令杨朔铭和傅孝安目瞪口呆。
如果不是杨朔铭一开始就做了准备,在美国预先订购了他自己设计的先进重炮,这两个重炮旅在以后的战斗,根本派不上用场。
尽管大敌当前,很多北洋军将领和段祺瑞刘冠雄等主战将领一样,在袁世凯面前表现得慷慨激昂,象是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而当段祺瑞真的想要用他们上前线的时候,却一个个的都以各种理由悄悄打起了退堂鼓。真正打算为国出死力的,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象北洋第五师的靳云鹏,这个老土匪出身的家伙在接到段祺瑞的命令之后就“病重”了,致电段祺瑞他现在“重疾缠身,无力视事”,“乞让贤,免误国事”,段祺瑞无奈之下,才让参谋军官出身的训练总督察傅孝安接替他统带第五师的。
象进京参与布防的云南陆军两个师,向来以“武器最精,思想最激”著称,但统兵前来的唐继尧和一些云南将领走到四川便“感染时疫”走不动了,将部队交由部将带领,自己留在成都“养疾”,倒是真正有病的蔡锷反而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蔡锷不顾自己喉疾加重身体虚弱,在云南陆军两个师到达后,他亲自视察部队,在士兵当演讲激励士气,并积极备战,让袁世凯和段祺瑞都感慨嘘唏不已。
第六十七章 胶州湾上空的初次见面
而另一位北洋军大将江苏将军冯国璋,也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应有的本色,不但在本省积极布防,而且亲率一个师的兵马北上,协助加强北京方向的防务。
“京师防务如此空虚,你段芝泉平日里都干什么了”冯国璋大声的向段祺瑞质问道。
段祺瑞的脸上满是怒色,他看着老战友冯国璋,强忍住了怒气,没有作。
“我们干什么了看看你们都干了什么”忍无可忍的徐树铮大叫道,“平日里各省应解之款,有几个实到的政府还完了赔款,那点儿关余和盐余够干什么的刚一借点外债,又让人指着脊梁骨骂,你们说我们能干什么”
听了徐树铮的回答,冯国璋一腔怒气无处作,他喘了一口粗气,面色阴沉的在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还是想想怎么对付日本人的进攻吧。”绥远将军张绍曾有些恼火地说道,“芝泉有没有什么计划”
段祺瑞点了点头,看了徐树铮一眼,徐树铮随即来到了桌子上的一张巨幅地图前,向周围的人们召了召手,示意大家上前来。
杨朔铭和众位将领一起聚集到了地图桌前,听着徐树铮的讲解。
“以目前形势来看,日军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从奉天和山东兵分两路向京师进攻,日本海军也可能掩护陆军一部在天津登陆,”徐树铮指着地图说道,“基于此种设想,我军也是沿此三个方向展开部署的。”
杨朔铭一边听着徐树铮的讲解,眼的光标也不停的在眼前的地图上作出标识。
由于在交涉期间,日本人为了向国方面施加压力,频繁的在奉天及山东地区调动军队,日本军舰也在天津及山东海面出没,对于日本人的步步紧逼,段祺瑞也暗进行了相应的军事部署,他一面全力加强京津唐地区及直隶山东等地的兵力,一面密令各省将军派兵前来参与布防。对于央陆军部的命令,不少省份的将军阳奉阴违,但也有不少爱国将领这一次摒弃了派系之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前来。
为了应付日本人可能动的进攻,段祺瑞先着手加强京畿地区的兵力,京畿地区原来驻扎有北洋陆军第七师第十师ooo余人,另有禁卫军6ooo人和拱卫军4第七师驻扎在南苑,第十师驻扎在北苑,禁卫军驻扎在西苑,拱卫军驻扎在西苑及三海等处。在北京外围,北洋陆军第八师9oo人驻于清苑县,另有巡防营5ooo余人分驻天津、冀南、蓟榆、多防、赤峰、宣化、正定、朝阳及古北口等处。
为了厚集兵力,段祺瑞又增加了两个新编的步兵旅和一个重炮旅,段祺瑞还将原先驻扎于山西的第十二、十三、十四混成旅共计5ooo余人及蔡锷的云南陆军两个师近oooo人也用于加强北京外围的防务。经过段祺瑞和徐树铮等人的努力,在京师及附近地区好容易凑足了近o万人的兵力,而且差不多都是能战之军。
和北京的防务相比,奉天和山东的情况则要糟糕得多。
为了加强对东三省的控制,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为奉天都督,并于94年加张锡銮镇安上将军封号,总理东三省军务,奉天省的驻军主要是由张作霖统领的第二十七师和冯德麟统领的第二十八师,第二十七师兵力为86o第二十八师兵力为75oo余人,分驻于北镇锦州等处,再就是右路巡防oo人,驻于凤凰城,后路巡防第二旅4oo人,驻于洮辽等处。总兵力计不足万人,而驻扎于奉天的日本陆军,总兵力已接近6万人。
而令人感到忧心的是,作为东三省的最高军事长官,张锡銮却只是个空头司令,奉天省的军权主要掌握在张作霖手,张锡銮虽然曾经是张作霖的老上司,但现在对张作霖已经失去了驾驭能力,作为东北地区的土霸王,手握重兵的张作霖一直不是那么驯服,而且有消息称日本人一直在试图拉拢收买张作霖。而以奉天目前的这点儿兵力,想要抵抗日军的大举进攻无疑是根本不行的。
为了加强奉天方向的兵力,段祺瑞调第二十师ooo人入奉,分驻于新民和辽阳,以为支应。又陆续调集部队前往热河、察哈尔及绥远驻防,在段祺瑞的努力下,热河驻军增加到了近4万人,察哈尔和绥远驻军增加到了万余人。
对比奉天方向,山东方向的局势无疑更为紧张。
在山东的队,兵力也相当单薄,除了驻扎于潍县的北洋第五师第四十七旅近4ooo人,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左、右、新巡防营共计oooo余人,分驻于德县一带。而这些部队要面对的,是近6万人的日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在交涉期间,由于日军在山东的暴行引起了山东军民的广泛愤怒,为了防止擦枪走火,在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劝说下,袁世凯下令山东驻军后撤,尽量和日军远离接触,避免生意外冲突。而为了防止日军以山东为基地窜犯国内地,段祺瑞竭尽全力的调兵遣将,将北洋陆军第二师、第三师和一个重炮旅共5ooo余人陆续调往山东,并极力加强邻近山东的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兵力。为了防范日军可能对江苏的进攻,段祺瑞调南洋第一师、武卫前军共7第四师oooo余人驻于南京。
在日本向国提出“二十一条”之后,江苏将军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