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大林格勒前线敌人突破防线深入我军后方的情况,同他们去年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战线突破我军防线的情况如出一辙,这使我感到吃惊。应该指出,当时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方面军的参谋长也是扎哈罗夫,叶廖缅科同志的代理人也是鲁赫列。值得深思。要么是叶廖缅科不懂得凡是缺乏战斗经验的师团处于第一线的地方必须建立第二梯队这个道理。要么是那里有坏人向中国人提供了我军防线薄弱地段的准确情报”
斯大林不便直接怀疑扎哈罗夫和叶廖缅科,然而最高统帅显然对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鲁赫列少将产生了怀疑。他不懂得中队指挥官寻找苏军最薄弱地段并正是在这些地段实施打击这一规律,却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坏人向中国人提供准确情报”对于特科工作人员来说,收到这样的电报以后就不再需要任何根据了,因为有最高统帅本人的指示。鲁赫列少将立即被捕,不过他的运气还不坏,总算活了下来。
斯大林从未完全放弃残忍的“游戏”。不过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严酷的年代可以为“领袖”的残忍措施辩解。
斯大林象一座阳光照耀下的大理石雕像,阳光照射的一面被当作了现象的本质。而处在阴暗的一面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事实上,“向阳的一面”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斯大林。却始终藏在让人民瞻仰的雕像的后面。
斯大林并非“英明的统帅”,并非像成百部巨著、影片、长诗、研究报告、声明向世界宣告的那样。他不是平庸之辈。他是一个拥有实际才能和坚强意志、不乏坏点子、不惜通过血腥试验的代价来掌握战争艺术奥秘的书斋型统帅。苏联国家和军队的悲惨处境,完全是那个成为最高统帅的人的失算、自信、缺乏远见、实行血腥恐怖政策的结果。有人认为不详诿过于一个人,要知道当时有党,有党中央。有政治局,还有他周围的一班人。不错。是有这些。但是在独裁统治下,在实行恺撒主义的条件下,所有国家的和社会的机构实际上都失去了自己的作用。独裁者凭自己的意志决定一切,这一点决不能忽视。真相不可能永远被隐瞒,上百万苏联军民首先是由于军事政治领导人的失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斯大林从来没有卓越的预测能力。而在智慧的教条主义气质下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斯大林在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大机敏的智慧的情况下,不能依赖职业的军事知识。他不懂军事科学,不懂军事学术理论。他是在以鲜血获取经验、进行多次试验和犯许多错误的过程中来掌握战略学和战役学的各种深奥道理的。他在内战时期作为几条战线的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全权代表所取得的经验,对于占据最高统帅职位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够的。
斯大林能保持统帅的名声,是靠了尽管这一点很少有人谈起总参谋部的集体智慧,靠了一些在战时同他一起工作的具有非凡才能的高级军事将领。其中首先是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斯大林实际上从来没有在部队、司令部、野战指挥所里呆过,对军事体系的作用机制没有真正的了解,常常缺乏特别是在战争开始后的一年半内对作战时间、对战场的实际空间坐标、对部队的潜力的感性认识。所以他的一些指示预先就注定无法执行,或者是没有考虑好就匆忙采取行动
第六百七十二章 “飓风”行动开始
而现在,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已经表现了出来。
“朱可夫同志到了,斯大林同志。”波斯克烈贝舍夫进来对他说道。
“请他进来。”斯大林说道。
朱可夫作为苏军总参谋长、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就当时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向斯大林作了紧急汇报。朱可夫说:“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的中队,看来最近期间不可能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因为他们损失太大。他们现在缺少大量预备队来补充各集团军和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左右两翼。”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战斗可能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某地展开,因为敌南方集团军群装甲坦克部队主力己到达该地区。”
“我军防御最薄弱和最危险的地段是中央方面军。掩护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13和第21集团军人员很少,准备也不足。中队可能利用这个薄弱点,向扼守斯大林格勒的东南方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
“你的建议是什么”斯大林不耐烦地问道。
“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给它增加三个得到炮兵加强的集团军:从西部方向抽调一个集团军,从西南方面军抽调一个集团军,从统帅部预备队抽调一个集团军。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能干的方面军司令员。具体他说,我建议瓦杜丁将军担任。”
“怎么,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吗”斯大林问。
“不。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这个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前进,而12至15天以后,我们能从西方抽调至少8个战斗力很强的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这样就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莫斯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