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接近十月,深秋的傍晚凉气下来,还是有点冷了,天色渐黑,姥姥她们还没回来,平常这个时间早到家了。方默南爬过门槛,还没走下石梯,就听到姥姥她们说话的声音传来,听起来非常的激动和兴奋。
“妈,这下可好了,我还担心天越来越冷,馒头摊子摆在外面冻着您呢这下咱不用辛苦受冻了。”小姨高兴地搓着手道。“摊子摆在咱家门口,这条衙门街,游手好闲的人也不敢来了。”
说话间,姥姥他们走了过来,看见她站在外面,心疼道:“南南,天冷了,怎么等在外面啊”说着话,姥姥把她抱进屋里。
“什么事,你们这么高兴。”方默南看着身后的两人问道。
“小南南,你看这是什么”小姨高兴地举着10元大团结,在她眼前晃晃。
“哦,什么事,这么高兴,快说说。”方默南从善如流地问道。
“这是定金。”小姨言简意赅道。
他们一起进屋坐下,从小姨的口中方默南得知,今天傍晚,县高中的校长找到姥姥她们,她们有些战战兢兢的进入校长办公室发现林老爷子也在,听到校长说的话后,这才放下心来。原来,高中向她们每天订制240个馒头。分别早100个、中40个、晚100个、三餐开饭前送到高中食堂,不过价钱是一毛钱四个,不加粮票。就像小姨说的薄利多销吗合算、能干。想想县高中,集初、高中一体,将近1000人呢,怎么住校生也占一半吧
俗话说半大的小子,吃垮老子,从这段日子来看,她们卖得越来越快,有时排队等候好久的人也卖不上,没办法,就靠姥姥一个人,量肯定上不去的。
知道生意上门,姥姥他们也顾不得吃饭,讨论起来,“不过,这么大的量,姥姥一个人能干得来嘛”方默南道。
“没关系,回来的路上我们商量,这左邻右舍在家闲坐的妇女多着呢请她们帮工,还给工钱就行了,能贴补家用,估计有人干。”小姨兴奋地说道。“我算算一天给学校送240个馒头,咱们自己家门口摆摊的话100多个馒头,刨去成本保守估计的话,一个月能挣小200块钱呢”小姨嗤嗤的傻笑,两只眼中都是人民币。
方默南点点头,比小姨算的还要多,“不过咱还是改进一下生产方式的好,老这么靠人力,吃不住的。”谁的手也受不了长时间,大量揉面团,这得稍晚些考虑一下。
“还有,你们有给校长说,咱们是小本经营,概不赊账,最好一天一结账的。”方默南道。
“哈哈,我就知道,咱家丫头,还有这经营天分。”林老爷子高兴地说,“你姥姥和你小姨,光顾着高兴了。”
“谢谢,林爷爷”方默南笑着道谢,估计林爷爷在谈得时候帮了她们不少。
“没什么,那老小子,答应了一天一结账。”林老爷子开着玩笑说道,“他要是敢赖账,我就剃了他的宝贝胡子。”
“对了,你们签合约了吗签了几年。”方默南又问道,看着姥姥和小姨一脸的茫然,她望向林老爷子。
“先暂时签了三年。”林老爷子道,这丫头还真是不简单啊接触的越多,就越觉得生活的有意思,每天都有新的惊喜等着他。
“对了,姥姥咱家的面粉够吗煤够吗有那么大的锅吗火炉是不是也要重新盘一个。咱们什么时候开始送。”方默南一堆问题出溜而出。
“啧啧大妹子,你这外孙女,想得还真周到。”林老爷子瞄了眼她道。
“哎呀光顾着兴奋了,啥都忘了。”姥姥低头想想,“煤倒是不多了,蒸馍的锅也得重新买个大个的,还有火炉也得重新盘一个。好在明天是星期天,大多数学生都回家了,咱们还蒸平常的量就行,星期一,还是蒸平常的量,两天后数量上去就行。”她数着手道。“以后咱也不去学校门口摆摊了,我看摊子就摆在咱门口得了,现在都认识咱了,这个地段也好。”她想想道。
这就好,中国人从来就不乏跟风之人,没能力的跟风者,在这个粮食定量的时代,买高价的粮食会明显的不合算,有能力的会不屑于干个体。方默南她们占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现在又有高中的订购,就算有跟风者生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方默南想了想又道:“以后也可以蒸包子、灌汤包、蒸花卷、蒸糖馍。花样不断翻新,不愁留不住客人。”
“嗯嗯”姥姥点点头,“现在还不着急,都还没富裕起来,肉包子估计卖的话,量肯定上不去,在等等。”
姥姥她们这里热烈的讨论还差些什么,小姨一一在纸上记下来。
“妈,你们都在吗我回来了。”门外院子里出来一声清脆的女子声音。
姥姥一听,立马起身出去,“大燕,你怎么这么晚了回来呀天都黑了,路上多不安全啊”
“妈,没事,正平和我一起回来的,这不天马上就冷了,我们带了两车的煤,还有面粉和大米,趁着别人的车回来的,所以晚了。”老妈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多,睡着的小孩儿道。
姥姥接过她手里的小孩儿,听到她说煤,眼前一亮,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一起往屋里走去,她走进卧室把手里的小孩儿放到床上盖上被子,又出来了。
方默南听见熟悉的声音,就知道妈妈莫咏燕来了,人们都喜欢称她为大燕,可能是近人情怯,本来已经走到门槛的她,停下来,透过屋里的灯光,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进来。一身土的掉渣的衣服,豆青色的自己织的毛衣,暗红的外罩,黑色的裤子,一双黑皮鞋,眉眼带笑。原来年轻时的妈妈这么的漂亮啊她抿抿嘴,一定要妈妈一直漂亮下去,不要她被钱财压弯了背。
“妈妈”方默南脚步踉跄地隔着门槛扑到她身上。好久不见了。真得好久。
“这孩子,还认得我。”老妈激动地抱起她,胖乎乎的,圆润可爱,一身旧的薄棉袄、棉裤,穿着洗得泛白的条绒的倒穿褂子。心里酸酸的,“南南,妈妈这次给你带来了新衣服了。”
“妈妈自己做的。”方默南盯着她道,老妈自学得裁缝,小时候她的衣服、布鞋、棉鞋、都是她亲手做的,一直到她上小学。
“嗯我亲手做的。”老妈以为是姥姥经常在小孩子耳边唠叨,也没多想。
“谢谢妈妈。”方默南亲亲老妈道。
“妈,这孩子。”老妈疑问地看着姥姥,一副怎么回事,她们单位里也有为了工作把家里孩子丢给家里老人的,可是过几个月回去看孩子时,孩子都不认人了。哪像这孩子,一副依恋的摸样。
“大燕,先别问,一会儿再说,吃饭了吗正平怎么还没进来。”姥姥知道她疑问多,但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
“哦,正在卸煤呢估计快了。”
正说着,老爸肩膀上耷拉一块布,扛着袋面粉进来了。“妈,放哪”
“跟我来,放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