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零分是因为方向错误了,可是这篇文章明显要好,方向感也没有错误为什么还是零分
并且苏释晨自己也说了,观点是相同的,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评分。弗雷不理解,而迈克和李斯特脸色不善。
“虽说与我的观点一样,可是没有写到我想要的那种地步,所以零分。”
这什么理由没有想要的那种地步就零分难以理解。
“苏,我不得不提醒了,这个理由不足以成为零分的理由。”李斯特语气生硬。
“李斯特先生,我也不得不提醒你一句,你有你的评分标准而我也有我的,不要用你的标准来衡量我的。”苏释晨甚至后仰靠在椅子上。
“这就是你的评分标准”李斯特的语气激烈。
“李斯特先生,我并没有怀疑你的评分标准,所以请你也不要怀疑我的,互相尊重,这是基本。”
莫雷斯特短篇小说大赛评委之间出现如此激烈的争执,这绝对是第一次。
大赛继续,第三篇短篇的评分低于第二篇,因此无意外苏释晨仍旧是零分,有了上一次的实例,所以这一次就要容易接受得多。
有五十篇通过复选的文章,分为两天评选,第一天是三十篇,第二天二十篇以及宣布最佳文章。
一个一个的文章,原本这个节目是有一百万收视群体的,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这个奖项影响力大是没有错,可就是因为太专业。你想想看就算是爱看书的八零后九零后有多少人会静心看一个这样的节目
可是苏释晨的加入却产生了一种非常意外的化学反应,在三个评分的严肃评论之中,苏释晨的评论显得非常的麻辣,苏释晨犀利的言辞从时代周刊之后再次给米国人一个深刻的影响。
一般的节目之后总的评委一般都是有毒舌存在,可是苏释晨这种评论却算不上毒舌,因为苏释晨丝毫没有在打击作者的语气,可是点评风格却可以说独树一帜。点评的话语经常会惹人发笑,可是在笑过之余却显得非常的有力。这种点评风格受到了一票人的支持,“麻辣评委地称号慢慢被叫起来。
当然麻辣评委这件事情还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苏释晨点评的三十篇短篇,全部都给的是零分
s:本说要补章节的,结果现在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了,完全是在强迫,逼自己写,这种感觉好难,相信大家看得也难受吧
请进来看看
用户没有选择导出该章节
第374章质疑
三十多篇全部零分,之前有人评价苏释晨是凭借一己之力让华夏的奇幻小说莅临米国顶尖水平的男人,可现在完全是可以换一个称呼了。苏释晨凭借一己之力将莫雷斯特短篇小说大赛评分拉至低谷的男人。
对,就是这样,以往在这个环节的平均得分是二十六分,就算是最低的一届也是二十四分,可是这一届平均得分还不满二十分。就好像迈克所说,这一届的短篇质量要好很多,质量上升的情况下分数却足足低了好几分。
你想想,以往是四个评委打分,而现在苏释晨一直零分,也就相当于只有三个评委评分。首先来说这次被苏释晨打击的人不在少数,人家费尽心思写的一篇小说,到头来却得了一个鸭蛋。这种情况,将心比心,就算是有非常合理的评语理由,也会有一些泄气吧。可关键的问题是,苏释晨还没有什么合理的评语。
准确的说也不是不合理,只是所说的理由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是不会打零分的就是了。“你所写的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这就是所用最多的一个评语。
三十人之中有一个作者在得到苏释晨的评分之后是直接发脾气离开。
“苏大,你这次玩过火了。”陈宁双手比划,好像是要讲出一大堆的道理来,可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问题,所以最终压缩成了这样一句。
苏释晨靠在后座,闭目养神状。听闻陈宁话语双眼睁开,微微点头示意陈宁继续说,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玩过火了。
“苏大你的评语的确是非常有特点。可是全部零分就太过了。”陈宁手握着方向盘自然不敢转头,不过目光却时不时的透过反光镜观看着苏释晨的脸色,见苏释晨脸色有一些难堪,连连补充了一句,“苏大你这种为宣传话题的方式,无论是为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是为即将发售的超级英雄i集结作准备,都过了。”
“这样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的确是起到反作用了。如果苏释晨仅仅是对于几个作者评为零分,再加上他麻辣的语言,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的。君不见网络那个麻辣评委的称号有多火爆。更直观的是这个节目观看的人数是绝对上升了,特别是李斯特与苏释晨争执的那一段,观看人数是直接突破了两百万,比平时多了两倍。陈宁有时候想。环球等等报刊会请苏释晨当四个评委之一会不会就是为了这个效果
可现在虽说还是有人支持,觉得苏释晨的点评方式很爽,可是这真的得不偿失。
“我有些累了,到公司再叫我。”说完苏释晨便闭上了双眼,也没有说什么,听着他呼吸平稳,好像是已经睡着了。
原本还有很多话想要说的陈宁,此刻被苏释晨的这一句话全部憋在了心中。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叹息。还好被苏释晨评零分的那三十篇之中有米国人也有法国人更加有华人与岛国人,因此没有传出针对什么什么的。这种话语。
陈宁驾驶着车辆穿行在路上,掠过街道。
苏释晨也没有闭上眼睛马上睡的本事,只不过是不想解释堵住陈宁的嘴,目光盯着窗外,很热闹,行人各有各的事。
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说华夏的八零后是垮掉的一代,九零后是非主流的一代,零零后是鬼娃娃。到后来垮掉的一代八零后用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垮掉,成功的撑起了华夏,于是这个代名词又落到了九零后的身上。可事实上垮掉的一代这种说法原本是说米国六十年代的青年,因为当时米国的那种环境造成,与华夏的八零后九零后一毛钱关系也有没有。
“如果真的垮掉了,那我就可以说和在路上作者克鲁亚克一样了,都是垮掉的代表人物啊。”慢慢的思绪模糊,睡着了
话分两头,在莫雷斯特短篇小说大赛结束之后,李斯特没有像苏释晨一样立即离开,而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着众人面说出了这样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