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至两万户则为下州,这就是最最实在的人口问题了。
李元兴的新政,魏征还没有细化的时候,可以说整个长安知道这新政的人,已经超过了长安人口的七成以上,上至皇帝,下至贩夫。
李二坐在桌前发呆,长孙皇后喊了几次,李二都没有回过神来。这可是把长孙皇后急坏了,立即争召长孙无忌,房玄齡,王及善,崔君肃,还有身在秦王府的魏征以及杜如晦进宫。
杜如晦原本只是跟着李元兴一起来长安,顺便与几个老朋友喝一杯。
对于杜如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放假的ri子。
可谁想,空酒杯还没有倒满,皇宫急召,只好立即进宫了。
“圣上,秦王殿下可能想的简单了,没有考虑圣上的心情,只是一昧的想要增加人口。如果有什么逾越之处,请圣上念在秦王殿下一心为大唐的份上,从轻处罚”魏征一看李二的脸色,心说坏事,圣上生气了。
李二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也想给大唐子民免了粮税呀。”
啊,原来问题是在粮税上。
众臣都想起来了,曾经李元兴说过,大唐的子民不用再交粮税,当时李二就动心了。
李二的梦想是在有生之年让大唐再无粮税。
可现在呢,李元兴这边可以说已经在免粮税了。
“圣上,秦王殿下曾经说过,想真正免了粮税,必须保证两条路。一是商税足够,二是直属于国家经济体。比如,耀州”杜如晦在旁边也跟着说了一句。
李二的眼睛眯了起来,耀州归了李元兴,现在耀州值多少钱呢
想到这里,李二开口问道:“如果把耀州折成银钱,这个耀州有多少”
这个问题,只有户部尚书崔君肃可以回答了。
“圣上,不好算。但如果真的要算一算的话,耀州顶十个洛阳去年的洛阳顶一百多个莱州吧,去年的莱州”
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呀。
“众卿说说,五郎这个鼓励生育的政令如何”李二换了一个问题。
“回圣上,是个好政令。但也只有秦王封地有可能这样搞了,换一个,大唐任何一个王爵都没有半点可能,因为他们免了粮税首先就把自己饿死了。秦王殿下不怕,因为秦王殿下不需要小钱。”
“不需要小钱,那就是需要大钱了”李二半开玩笑的问了一句。
魏征说道:“是,臣计算过,殿下现在需要的银钱大约为十三亿贯,如果为圣上修建新皇宫,还有新长安城的银钱也同秦王府出的话,那么就接近十四亿贯钱了。皇宫所需要的银钱,在秦王殿下所需要的整个银钱上,百牛一毛”
九牛一毛,已经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比喻了。
可魏征却说了一句,百牛一毛。
李二连笑都笑不出来了,李元兴要干什么,需要这么多银钱。
不过,李二不会问,也没有必要问。
李元兴没有正式报给自己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实施的,想来就是一个长远的伟大计划吧。或者说李元兴给秦王府的臣子们画了一个天大饼。
“朕决定了,华州收归国有。秦王李元兴代管。”李二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的念头:“华州毕竟是一个州,朕已经许给秦王了,现在收回就是朕失言了,所以再挑几个县作为秦王封地吧。”
王及善从进来就没有开过口,他选择静观。
这时听到李二说要再分几个县给李元兴作封地,侧头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仆射,不如挑几个最穷最苦最差的县。”
“为何”长孙无忌心说,王及善你和李元兴没仇吧,这会你整人。
王及善和李元兴没仇,但是他却另有心思,听长孙无忌发问后,对长孙无忌说道:“秦王殿下的耀州,是他事先挑好的。华州也一样,都是他事先有过选择,那么随便一个州县,会不会有奇迹呢”
“王尚书此言有理”
“为私,大唐全境穷苦之地甚多,就我王家也有许多旁支穷的一天只有一餐饭,而且还没有办法天天吃干饭,秦王殿下如果能让一个穷县变成富县,其中高明之处必须是我等需要学习的。”王及善这理由,就算当着李元兴也可以直接说。
长孙无忌也点头认同。
两人说话,其余人都不出声了。
王及善又说道:“为公,也让大唐的州官县令学一学,如何治理一县。”
“那不如,连这几个县的县令也让给秦王算了”长孙无忌这句话,当真只是一句随便开口的笑话。
“大善,看秦王殿下如何调教这些县令”
“善”李二听的高兴:“查,找最苦最穷的县”
几位大臣都满脸的兴奋,魏征却是一脸黑,不过他本身就脸黑,所以想反驳连杜如晦都没有支持他,只好认下了。
“圣上,雩县人口只有八百户,长安周边排名第二的穷县。真正的穷山恶水。没几块好地,八百户上守着不到五百亩水田,靠着打猎为生。穷到连县令都的年俸都发不出,家里吃一回肉,都不敢在白天吃”
崔君肃说到这里的时候,都笑乐了。
“为什么吃肉不敢在白天吃”李二却是非常的好奇。
“因为县里太穷,一点肉香就能够引来全县衙的人他自然就吃不到了,可怜已经三十有七,却没钱娶妻。臣以为,他是整个大唐最穷的县官之一。”
还有一句话,崔君肃没有说。
因为这个雩县后世的户县就是京兆的属县,距离长安太近,近到这县令连收一斤肉的礼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穷的县官。
礼部尚书王及善又说道:“雩县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十年九灾,自武德元年开始,八年报大旱,到今年已经是六年连旱,武德七年的时候,全县颗粒无收。雩县的人口也从一千九百户,逃难到现在的不足八百户了”
“周至、终南两县,亦是穷县。只是武德三年划归稷州。”
“从今天始,两县归京兆”李二一句话就等于将两县划归李元兴名下:“再加一个,蓝田县也归他了。立即准备文书,趁五郎还在长安的时候,就要让他签押”
大唐的公务圣旨,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诏之类的,倒很象后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门签字,发文单位备案情况,以及宣旨的人是谁谁等等。单张的圣旨,其实就是皇帝的一份手书纸条罢了。
蓝田有多穷,穷的可怜。
如果说户县是年年旱,那么蓝田就是今年涝明年旱,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这两县不仅是天灾,因为都在秦岭山边,野兽之类的才是庄稼的另一个大害。特别是野猪入田,那是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