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情。大唐帝国安全司会有三部电报送过去。”
想来想去,李元兴说拉苦力。
可整个大唐,除了自己还有谁能够跑这一次。
换一个身份低微的人,怕是镇不住冯盎。这可是巨利的交易,李渊不当皇帝了,可不代表他完全不管现在的朝政。那珍珠据说是半成国库,浙杭一带那些湖珠听说还要三年多,那些无数颜色,还是成色,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这海珠就是快,可对异邦人来说,这东西却也是大唐的巨利。
想了想,李渊又说道:“叫朕去,怕不光是这些小事吧”
“有一箱的事情,太上皇一定很乐意。不过,只有珍珠是要拉回来的,其余的等李元兴自己过去谈,打仗的事情咱们不管,咱们只管吃喝玩乐,还有金子,银子。”
这武曌太对脾气了,李渊哈哈大笑着:“好,好,咱们只管吃喝玩乐,金子、银子”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了码头上。
现在大唐的码头已经有了区分,分为官用码头与民用码头。还有就是官民共用,有特殊的货物之时,就暂时停止民用,或者在码头上划出泊位来。
华州这个码头,就是纯官用,甚至可以说是军用码头。
岸边五里远就有哨所有,这里正好是借用了一个河湾处,河道上都是ri夜巡逻的小船。
李渊与武曌前来,也一样验证了身份,这才进入了码头之中。
一进码头,李渊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那船梆需要高高的抬起头才可以看到,这高度怕是不止三五丈,却是因为离的近了,反倒是看不清了。
实际吃水量,按大唐的吨位算,接近二千吨,就是现代一千五百吨左右的超级大船。
纯木制大船,这船体的长度达到了三十多丈,宽度三丈,空船时出水高度三丈七,满载之时也有三丈三左右。装有四个蒸汽机,以及一个大唐自制的钢线圈发电机,船上可是装有电台的。
此时的船还是木头的颜色,只有吃水的部分涂装的是黑色的防水漆。
“太上皇喜欢什么颜色,就涂装什么颜色。再准备些物资,最多五天就可以出行了。还准备了十条吃水五百吨位的小船跟着,最害怕是有些地方水深不够,所以大船不装货,要是冬天,肯定开不到杭州去,这船吃水深”
李渊默默的点了点头。
杨广你不是造成什么龙舟,什么巨舰。别说和这一条相比了,就是与那些护航的小船比起来,你那龙舟也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船。
“天德号,天德号”李渊重复着这个名字,用力一拍船身:“好名字”
第664号朝堂上的暗斗
裴寂慌了,他唯的凭借就是李渊。而李渊此时在那里他都不知道,明月公主武曌的行踪是保密的,这是大唐皇帝李二下过圣旨的,大唐有些权贵就在这个行踪保密的条例之中,不算大唐皇帝李二,排在第一的就是秦王李元兴。
排在第三的就是武曌了。
而第二位,则是大唐帝国安全司的司长,秦琼。
李渊似乎是故意的,借口要好好的看看这条船,而船上油漆的时候他要亲自看着。特别是自己的卧室、书房,这要工匠们画出图样,自己要亲自过目。
大唐皇帝第二,此时却在花园之中与秦琼在喝酒聊天。
“圣上,窦家、杜家、柳家、萧家、长孙家、赵家、胡家、陆家、杨家、朱家、袁家。还有山东七世家,难得头一次联手呀。裴家不败落,也要被扒层皮。他们唯一手下留情的理由就是,赤血卫还是裴家兄弟领着的,要顾及着太上皇,还有秦王的面子”
秦琼一边邦李二倒酒,一边小声的说着。
李二把玩着手中的那串珍贵的猫眼石手串,一一的数完之后笑了:“大唐除了皇族之后,似乎都动了。”
“裴寂不得人心”秦琼应了一句。
李二微微的摇了摇头:“错,这是分化之计。世家虽然是以七世家为首,但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江南、东南、关中、代北他们争的是名望,也争的是利。这些世家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金州矿区还没有分,仅仅就是五郎给自己占了一块。可叔宝你却不知,五郎先没有说矿区,反倒是拿了海珍出来,就是告诉天下人,金州的海田价值千万贯”
嘶
秦琼倒吸一口凉气,听李二这么一解释,他也反应了过来。
“一个金矿,百万贯就是极限。而且还需要给朝廷上交矿金,矿税。朕问过明月,打赏给金蔓青家代管的那一块海田,可以算上一等海田,他们仅代管,一年年收五万贯。而五郎则会入账至少四十万贯,运费,工费,税。那一块三十里的海田,值百万贯。别忘记了,那里除了海珍,还有海宝”
李二说的海宝,就是珍珠与珊瑚
秦琼却有些意外:“圣上,金州开发的表章却是半份也没有见”
“因为五郎还没有开口”
秦琼默默的点了点头。
“封老上位,臣是知道封老的身体,他活不过今年”
“怕是五郎也知道。”
李二认为,李元兴非常高明的算计了大唐所有的世家。可事实上,李元兴什么也不知道,他只是本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则,有序的在开发金州。
至于那海珍,当真是李元兴为了自己吃。
提到让封德彝上位,还是王语烟的主意呢。
长安城中各权贵,世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治博弈,这个不是文武之争,而是三省之争。在争这个最高的位置,七世家表现的最平静,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三省的主官他们争不到,也不可能给他们。
宫里不安,天下世家也不会安心了。
那么,七世家的作就是捧一个中立派,或者是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人上台。
可就在这暗斗即将开始的时候,却有三个人递上了辞呈。第一个是侍中裴矩,另一个则是中书舍人温彦博。最后一个,却是真正的大员了,中书令,宇文士及
这裴矩原名裴世矩,只为李二坐了皇帝,所以他把名字改了。
这才是裴家最大的官,三省之中,门下省主官,侍中。他消息却是灵通,而且为人低调,在这个时候他选择辞官,却是一个极高明的作法。他不保裴寂,只保裴家。他等于是代表裴家退了一大步,是给各世家、勋贵一个交待,也是给皇家一个态度。
李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些不适应,第一感觉是不是搞得过火了。
可再想一想,总是要有些变化的。
“叔宝,给五郎发电报。就说朕要和他赌一把,赌这一次中书令、侍中、空置多时的尚书令,这三省主官的人选。”
尚书令从武德八年就空下了,事实上由左右仆射代行尚书令之职。
长孙无忌现在怕是也想辞职了,另一个裴寂,他这官肯定是当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