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9(2 / 2)

大唐第一庄 晨风天堂 6358 字 2019-04-24

“一天将投资挣了一成,这个利怕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会发疯的。”李二听武曌讲过,这股市自然是分为正常价值,与虚高的价值。涨一成,依然还是在正常的值内,那么会涨多少,李二猜不出,也分析不出来。

次曰,又是全面涨停。

算起来,最初认购的那些人,手上的投入已经由一百,变成了一百二十二了。

第三天,依旧是全面涨停。

一直到第五天,有些人开始有选择姓的卖出一部分股票,比如煤矿的,钢厂的。唯有铁路的根本就没有出货的。

长安酒楼里,又多了一个讨论的类型,开始有人非常认真的在分析钢厂公布出来的资产,以及营收报告书了。钢厂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钱,钢厂的价值一个月可能增加多少,那些股票是不是可以再涨上去。

没有人真正懂股市,可投入股市的许多散户都是血汗钱,自然是要关心的。

当第十天,钢厂股票虚高到认购价的二点三倍之时,第一次绿色的文字出现,股价跌了。只是相对于前一天跌了,但并不代表着着大部分赔钱,只能是挣的少了。

就在当天下午要收市的时候,回纥的拉着几十马车铜钱,狂扫了钢厂跌停的股票。

秦琼在当天晚上到了天策上将府,只对李元兴说了一句话:“回纥人在股市开市的这些天里,拥有周至县钢厂的股票已经有二成多了。”按大唐股票的股权的规则,一但拥有了某支股票三成,就同时拥有了一票否决权。未完待续。

第781节大唐民告官第一案

大唐的钢厂,突厥回纥人已经得到了几乎两成半的股票。

他们所花费的钱币,几乎就是回纥一族除过冬必须要保存的粮食之外,将其余的一切都换成了钱币去买了大唐一座钢厂的股票。

回纥人要钢厂的股份干什么

秦琼想不明白,所以跑到天策上将府来找李元兴了。

“大唐敢卖股票,如果怕被人买了去。这会被天下人嘲笑,所以回纥人有钱就让他们去买,真正有能力买走七成股票,也是他们的本事。大唐要是连这些都玩不起的话,大唐的威严就会受损”

没等李元兴发表意见,秦王府长史韦挺就站出来表态了。

李元兴却说道:“回纥人怕是花了有一百多万贯了吧。最近股价在涨,如果他们的钱币买不够三成的话,可以借给他们一些。当然,要在合情,合法,合理的情况下。”

“比如,把期待市场也开了。”韦挺在旁边问道。

“是不是有些急了”李元兴反问了一句。

韦挺却说道:“殿下,不算急。这一次就开春市的,春蚕、羊毛,包括麻,都可以开市,商业部测算过,开市一个月,价格最多上涨二成,也算是一个拭擦,也给秋天的货品作一个试验。要知道,秋天的雪糖、原糖。还有淀粉、甚至岭南水果罐头都有人愿意定。”

李元兴点上了一支烟,吸了两口之后:“那,就按商业部的想法去办吧。谨慎一些,不要动摇了百姓的信心,也通知报纸传播一些期货与股票的知识,首先要让百姓知道危险,知道谨慎。”

想了想,李元兴又说:“那个债卷也可以开,有没有人无所谓,重要的是一种态度。一句话,这种东西,一年七分利,一贯钱才有七十文的利,在大唐现在利钱上,可以说少的可怜,但却在稳当,百姓只当是有钱存钱了。”

韦挺施了半礼退下去安排了。

好不好,试过才知道。

大唐商业部既然有心去作事,李元兴认为只要把底限守住,不要让百姓在两年之内受到巨大的损失,那么股票的安排就不算是失败。

至于说债卷

大唐往钱庄存钱是没有存款利息的,反倒需要每一贯钱交两文钱的存款费用。百姓们倒是能够理解,因为有人代替他们看管他们的钱,而且就算是自己存钱币的那条子丢了,凭手印,坊市的里正,身份牌,就保证能把钱取回来。

所以,大唐的百姓已经认定这个,存款是绝对要给钱庄交钱的。而不是领利息。

李元兴关心的是这个债券百姓认可的程度有多少,毕竟这个比股票安全,在极安全的情况下,还是有钱可以领的。

而大唐皇帝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有几十个拥有长洛铁路股票的股东,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大股东。股票最多的一个人,大约占了长洛铁路股票千分之八点五左右,是原先经营着一家丝绸成衣店铺。存了一些钱,然后买了长洛铁路的股票。

最少的一个,只有十手,原本是长安城卖豆腐的一家小店店主。

这些人,捧着足有四百多页的状纸竟然跑到了长安令的公堂之上,不算告状,只是想讨个说法。长安府司法参军接了案子,可看来看去,他又把案子移到了商业部。可商业部查看过之后,他们管不了。因为铁道部和他们是一个级别。

所以,这四百多页状纸又交到了刑部。

刑部下属大理寺看过案卷之后,当值的主官思考再三,竟然把这状纸原封不动的送进了宫里,还附上了一份表章,认为可详查,但此事牵扯到了工部、户部、耀州、秦王府、铁道道、长洛铁路管理司,所以请圣上先御批。

李二看到这份东西,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乐了。

第一个案卷,就写了差不多四十多页,详细的说明的全部的过程。

按照长洛铁路账目在股市公开的原则,不仅仅是每天运营的费用,就连建造时的账目也要全部公开,几千个拥有长洛铁路的股民,竟然各自分工,却是将整个账目给审了一遍。也没说是谁的错,总之不清楚的地方,非要一个明白。

第一个案子就是钢轨的价格。

竟然有人记录过长安城、耀州两地钢价的变化。

所以其中有两笔,在时间上很模糊,就是在长安城精钢价格往下降的时候记账的。再往后的,价格已经低下来了,可就这两笔,采购的时间上,那价格应该已经降下来,可事实上,却还是老价。

这一下,就是八千吨精钢。

然后第二案,就是树苗。这各种树苗的价格,比市面上高出了差不多一成。所以股民们要讨一个说法。

再下来,就是修车站的费用。

最后一项大的,就是火车厢体的价格前后相差级大,忽高忽低,似乎就象是一会涨价,一会又掉价了,这些股民们就必须要讨一个明白。

再往后,就是零散的小问题,相差不过几十贯,数百文之类的小钱。

李二兴趣十足的翻看着,三百多页原本以为是结束了,可后面就是更多建议类的。

比如,一列火车的提供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