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敬佩,要想将这么小的字刻好,那可不是一般的功夫,中华五千年,还真的不少能工巧匠,只可惜,到现在大部分都已失传,人们只顾眼前,高效率高回报,哪里还管什么技术,什么工艺
我大概的看了一遍,却是一篇铭文,简单记载着这李安逸一生之事,看罢不由得有点唏嘘,上面写道:“李安逸,生与宋靖康元年春,少年英武,心怀公义。绍兴二十四年,化名犴裔,官任提点刑狱公事。绍兴二十八年,任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三司监司官,急公好义,屡平冤狱,深得百姓爱戴。绍兴三十年,因不与奸相秦桧同流,遭其排挤。绍兴三十一年,被斩于东市口,终年仅三十五岁。”
我将灵牌伸手递给老六,说道:“这个李安逸,从年代、官职、遭遇等来看,还真是那个犴裔,看样子,当时是个好官。”说着话,又随手拿起下一块石牌,规格大小都是一样,只不过名字换成了“李应天”,立牌位之人叫“李修文”。
看了看后面,依旧是介绍这李应天生平的铭文,不过字体换成了瘦金,上面写道:“李应天,生于绍兴二十一年秋末,天纵神勇,力大无穷。淳熙六年,李应天组织民团与金兵大战于江淮,身先士卒,斩杀金将数员,金兵无数,终因兵少将寡,被乱箭射死,终年二十八岁。”
我又是一阵唏嘘,这李家父子,倒是英雄好汉,可惜天不假年,都英年早逝。
再往下看,是李修文的牌位,事迹介绍却甚少,只写道:“李修文,生于乾道九年,嘉定三年亡与阴山,终年三十七岁。”立牌人为李继文,想是当时南宋已经势微,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一直看将下去,李家宗系竟无一人超过知命之年,寿命最长者,就是那李修文,仅三十七岁,最短者叫李耀宗,年仅二十二岁,不过一门忠烈,无不是忠勇义烈之辈,看得我这样的玩世之徒,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直到看到最后一个牌位,我才大吃一惊,牌位上赫然写着“李公益之灵位,清光绪元年至宣统二年,儿李廉叩立”。
我急忙翻转过来,上面写道:“李益,生于清光绪元年,少年老成,智计百出,十八岁随其姐李眉入盐帮,两年后任军师之职,盐帮败落之后,转忠祖训,专心寻玉莲花之下落,以期大成,宣统二年,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终年三十五岁。”
脑袋顿时一蒙,我颤声道:“大家来看,这这是李益一家的宗庙”
几人都围了过来,看了李益的灵牌,面面相觑,没想到这李益来头不小,只是想不通,祖上个个英烈,怎么到了李益这就变种了呢怪不得李益自那茅山脚下搬走后就不得音训,原来死了。
大烟枪皱着眉头道:“不对啊,哪有宗祠门前放狴犴的这不是诅咒自己子孙难逃牢狱之灾吗就算一代不懂风水,难道李家这么多代人没一个懂的这又没有坟墓,迁个灵位应该不费什么事吧”
马四哥也道:“别人不说,年代久远无从考察,这李益能坐上盐帮军师的位置,难道对风水之说一点不懂我第一个就不相信。”
豹子挠了挠头道:“风水不风水的,我倒不在乎,我就是觉得,大老远的还得历尽艰辛,把一个石牌位送到这来,又没有人供奉烟火,有点说不通。”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会,除了李益是李家后人,其他什么都没讨论出来,花猛忽然冒了一句道:“李益的灵位在这里,怎么没有李眉的”一语提醒梦中人,大家急忙分头寻找,却发现整个宗祠之内,只有男子灵位,却无女子灵牌。
最后老六下了个结论:“这老李家并不是重男轻女,男的死后进宗祠,这是应该的,女的嘛,长大了自然会嫁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夫家了,当然进不得李家宗祠了。”虽然不中听却很合实际情况。
但李家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建个宗祠,大家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干脆舍弃了大殿,又向后面走去。
再后面又是一个大殿,比前面两间更是宏伟,虽然仍旧是以青石筑就,但不论从宽、长、高等哪点来比,都比前两间要壮观得多。
大殿后面再无去路,靠后壁立一石像,看上去像个将军,头戴盔缨,身披战甲,足蹬翻云靴,宽额虎目,高鼻阔口,两撇短须,不怒自威。一手倒提长枪,一手抓缰拉马,跨下一匹石马,前蹄腾空,昂首鸣嘶,鬃髻乱舞,马尾飞扬,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虽然明知道是石像而已,仍旧吓得我心尖一颤。
借着火光凑近一看,却无字牌标明此人是谁,心中甚是纳闷。这李家宗祠,能放在最后面的,那肯定是李家一族的先人,怎么会连个牌位都没有呢敢情这待遇还不如前面那些前面那些起码还有个石牌位啊
我刚胡思乱想到这,豹子就喊道:“大家快来看,这墙上有字”
老六抢先一步到了近前,拂去墙上的灰尘,大声念道:“宋贼立国,十三年,兵发我南唐,我主为保大唐千年基业,密移珠宝金银无数,藏于一绝密地点,以做东山之资,更炼制绝世神兵,与珠宝藏于一处,并亲手绘图一张,着我雕于一玉莲花之上。却不料大将军黄毅战败,长江天险一夜失守,我主自知大势已去,密令末将与左将军潘佑携玉莲花潜出,日后取出神兵与藏宝,光复大唐基业,对外则谎称已诛杀我二人,以求保全。”
“谁料风声泄露,我主被掠至京都,日夜相迫,甚至以戏谑国母相挟,对吾与潘将军更是设下天罗地网,苦追不舍,潘将军无奈,将雕有藏宝图之玉莲花摧毁,一分为二,与吾各执一半,分头逃避。李平自思战死事小,失图则责大,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执四瓣玉莲花与底座,仓皇逃窜。”
“吾历尽千辛,将其中三瓣藏于绝密之处,孰料被宋贼发现行踪,追踪至此,吾万般无奈之下,逃避至此,一躲是三载。”
“三载之后,吾缕衣蓬面,无人能识。再次潜回中原,暗中觅得妻儿,告之妻儿,李氏一脉,当以恢复大唐为己任,切不可有半点偷安之心。并将此地告之长子,将李氏宗祠迁移至此。”
“此地虽阴,却是猛虎下山之势,只需稍加手脚,即成猛虎出笼,主后辈英勇神武。但因阴色太重,猛虎不见阳光,亦不得寿,但吾意已决,如后辈无大成者,谈何恢复大好河山,为大唐千年基业,灭我李氏一族又何惜哉”
“更巧遇潘将军之后人,知悉潘将军已然中伏身亡,仅留下五句口诀,暗指玉莲花隐藏之处,本欲携潘将军后人共举大业,奈何其意不在此,将五句口诀告之于吾,就此别去,吾苦留不住,只好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