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 / 2)

醉枕香江 忧郁的青蛙 6356 字 2019-04-25

梁朝韦望着在一边抱手看热闹的林宥伦,无奈地说:“我们真的只是好朋友。”

“没人逼着你们一定要承认啊”林宥伦一摊手,“如果心里没鬼,就是你们自己多想了。”

在梁朝韦“幽怨”眼神的注视下,林宥伦将一袋水果放在梁朝伟的床头。

见王京站着不动,林宥伦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还不走,打算留在这里当灯泡吗”

求收藏、推荐

第22章妙人一枚

黑棋左上的大龙被屠,取胜无望的金镛只得弃认负。

沈宝新将手上捻的一枚白放回棋盒,他知道金镛心里装着事,这局棋他赢得很侥幸。

“这次大陆之行有何感触”

“变化很大,感慨良多。”

年初金镛应bě精邀请,再次访问大陆,在看到大陆的经济与民生状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由他主编的明报对大陆的态度开始从对立向友好转变。

作为明报的第二大股东,沈宝新很关心这件事。

金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香港回归大陆已成定局,bě精那边希望我参加香港基本法的起草。”

沈宝新颇为意外,“你准备从政”

金镛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一代宗师,可谓是誉满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但作为一代报人,却为人知之甚少,其实在金镛眼,明报才是其毕生的事业和声誉。

“我1948年来到香港,身无分,此后在这里成家立业,过了几十年ziyou自在的生活。香港给予我的实在极多。我在香港社会受到爱护尊敬,能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心常有感激之情,只觉得我比别人得到的多,而回报不足。这一次有机会为香港做一件重要的事,然后退休,心会感到安慰。”

见老朋友心意已决,沈宝新不禁在想,金镛之后,明报的主编该由谁来接任

虽然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才正式成立,但对于明报而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不久报社收到了一份小说稿,老董看后大为称赞,极力向我推荐,说此有我之余风,又自成格局,笔情节皆有创新,大有开宗立派的气象。在大陆访问期间,我仔细看完了这部小说,觉得老董所言不虚,在我之后,香港武侠小说当属此人。”

金镛口的老董是明报副主编董千山,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其字简炼有力,字组织能力又高,能得到他和金镛如此之高的评价,想来那作者确实有些本事。

沈宝新好奇地问了一句:“比倪诓如何”

在天龙八部连载期间,金镛受邀赴伦敦参加国际新闻协会主办的会议,并预备在欧洲做一次长途旅行,而小说又不能长期停载,金镛就找来倪诓代笔,可见金镛对倪诓的笔还是相当信任的。

“此早生20年,倪诓必不如他。”金镛说得很技巧,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水平不比倪诓差。

“那人叫什么名字。”

“你等我看一下。”金镛进书房找出了那份书稿,“叫林宥伦。”

沈宝新愣了一下,“真是林宥伦”

金镛见沈宝新神情有异,心不免有些好奇,“怎么,你认识这人”

“我听说无线电视以10万1集的高价买下了他写的一个武侠剧本,不会就是你手上这部小说改编的吧”

沈宝新细说了事情的原委,

金庸听后抚掌大笑,“能想出这主意,这小真是妙人一枚”

“这么说查老先生是同意了”

林宥伦和明报副主编董千山见面的地点还是在一家茶楼,只不过这次真的只是喝茶。

“小说能和电视剧同步连载,其实是我们占了便宜,报社要是能借此机会扩大销量,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呢”董千山虽然做了明报的副主编,但一直保持着学者的风度,脊背挺直,金丝眼镜后面是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雪白的衬衣,乌黑的皮鞋,一声笔挺的浅灰色山装。

和这样老实的人打交道,林宥伦说话也不需要拐弯抹角。

“不知明报准备付我多少稿酬”

董千山没有想到林宥伦会这么直接地问起这事,明报不比嘉禾、无线那么财大气粗,一字5元已经是高得不能再高的稿酬了。

铁血天骄总共有二十余万字,明报一下就要拿出近百万港币,董千山拿不准这价格能否让林宥伦满意,不敢冒失开口,只好不时端起茶杯喝茶,掩饰内心的不安。

“这稿酬太高了。”

林宥伦摇摇头,董千山惊奇得像半截木头般愣愣地戳在那里。

“林先生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董老不必怀疑,我这是真心话,如果只是为了钱,我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力来写小说。”为了打消董千山的疑虑,林宥伦接着解释说:“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就是金镛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作为一个看着金镛小说长大的读者,铁血天骄这部书可以说是向偶像致敬。”

董千山像是突然抓住了什么,金镛的“射雕三部曲”承载了宋明元三代历史,听林宥伦这话里的意思,莫非他也想营造另一个武侠世界的历史

“董老应该也看出来了,铁血天骄的故事很短,因为这只是一个前传,后面的故事大概还有百万字,到时候明报还能继续支付我这么高的稿酬吗”林宥伦这话说得很直接,他不相信明报还能再拿出500万的稿酬来。

稿酬的事情确实让董千山犯难,但人秉性却让他更想知道林宥伦在铁血天骄后面还藏着一个什么样精彩的故事。

“后面的故事会以梁靖和萧玉翎的儿做主角,铁血天骄很多人物背后的故事都会一一揭晓。在这个故事里,我会尝试着写一些国古代不太受重视的学问,比如数学、商道、音乐,还有一切为正统不齿的杂学,相对来说我觉得这些学问的现代性反而要比孔孟之道更强,也更有趣。”

林宥伦的想法让董千山眼前一亮,这是连金镛也没有尝试过的领域,而且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林宥伦如果真按照这个思路去写,很可能为写法、创意都开始捉襟见肘的武侠小说开拓出一条新路。

此时董千山反而觉得,金镛给林宥伦定下一字5元的稿酬并不为过。明报哪怕再拿出500万,如果能带动整个武侠小说的新发展,这笔买卖就不亏

第23章一报难求

林宥伦愿意主动降低稿酬标准,是想与明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今后的作品都打算先放在报纸上连载,打开名气之后再结集出版。

经过两次洽谈,他与明报最终敲定了一字3元的稿酬标准,报社一次性支付了60万港币。

无线那边,铁血天骄已经进入了紧张的筹拍阶段,在演员选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