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2 / 2)

醉枕香江 忧郁的青蛙 6041 字 2019-04-25

赌神剧本很对向氏兄弟的胃口,那张500万的支票最终还是没还回去,向华强大手一挥,这笔钱就变成了电影的拍摄经费。500万拍一部电影,在此时的香港已经算是大制作了,林宥伦给王京找来的两位主演周闰发和刘徳华,发哥自降片酬,刘徳华是新人,两人片酬加起来也不过五十万,剩下的钱全都给王京拍片用,这家伙居然还嫌不够。

“我这也是被逼的。”王京无奈地一声叹息。他拍赌神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媒体更是质疑声不断。王京心里憋了一口气,心想着一定要拍出一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电影。剧本是林宥伦写好的,王京实在想不出还有哪里需要改进,所以他就在拍摄的细节上就下足了工夫。

这样一来,各种道具、布景、租用场地的费用都跟着成本增加,剧组花钱就开始像流水一样,电影开机不到一星期,钱已经被花掉了一半多。王京不敢开口向永盛继续要钱,又舍不得自己往里面填钱,这才为钱的事情发愁。

“资金有多大的缺口”

“两百万。”为了这两百万,王京最近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圈。

林宥伦想了想,说这事他有办法,王京以为林宥伦要自己出这笔钱,急忙摆摆手:“实在不行我就把后面的拍摄细节砍掉一些,这部电影拍出来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有4000万的票房,我们拿到手的报酬也才500万,再自己往里投钱,那不是白忙一场了吗”

无怪乎别人说王京是个彻头彻脑的商人,这家伙眼就只有钱,电影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捞钱工具。上次拍宝贝智多星打赌输给了林宥伦,他就已经白干了一场,这次说什么也不肯再吃亏了。

“谁说我要自己出这笔钱”

林宥伦还没说这笔钱怎么来,王京就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你找别人出这笔钱,就等于让别人掺和进这部电影,先不说永盛那边肯不肯答应,到时候电影拍出来赚钱了,又该怎么分账”

“如果对方一分不要呢”

王京还是不信,“除非那人是傻”

林宥伦神秘地笑了笑,“你还别说,这世

界上真有你说的这种傻。”

刘坤就是林宥伦口所说的傻,一位台湾的巧克力生产商。他心甘情愿地拿出200万赞助王京拍片,却不要任何报酬,听说这事的人都觉得他脑有病,但实际上他比其他人都聪明。

广告植入在后世已经成为电影筹集拍摄资金的一种有效渠道,但在此时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刘坤只不过是第一个大胆吃螃蟹的人。

赌神,周闰发塑造的赌神高进,外表英俊,赌术又出神入化,失忆后他经历一连串的奇遇,最神奇的莫过于嚼巧克力可以使自己恢复赌术,于是边玩牌边嚼巧克力也就成了赌神的招牌动作。

如果影片上映之后,能达到林宥伦预想的成功,那么必定就会有很多人模仿高进的行为。尽管大家都知道吃巧克力恢复赌术是假的,但电影情节却可以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暗示,吃巧克力能够带来好运,能在赌桌上赢钱。

这其就蕴藏着巨大的广告商机,如果影片高进只吃某一种品牌的巧克力才能恢复赌术,大家就会把注意力全都集在这个品牌的巧克力上,这等于是告诉观众,不是随便吃巧克力就能赢钱的,要想带来好运,得吃这个牌的巧克力。到时候随便给一两个高进吃巧克力的特写镜头,观众就能牢牢记住这个牌,不露痕迹就把产品推销出去,这种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广告能做到的。

林宥伦提出广告植入的概念,王京算是大开了眼界,电影居然还可以打广告,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具体的操作方案拟定之后,王京就马上联系了香港市面上所有品牌的巧克力厂商,将方案传真过去。在电影里植入产品广告,这个新颖的构想倒是吸引了不少厂商的兴趣,只是王京的要价太高,死死咬住200万不肯松口,几家有想法的厂商都打了退堂鼓。

此时大家对电影广告植入的认识不足,也不清楚这种广告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不过按林宥伦的说法,要不是媒体这段时间鼓噪,使得很多人对王京新片的前景不看好,200万只是个起步价。

为了说服台湾商人刘坤拿出这200万,林宥伦让王京和他签订了一份协议,以影片票房作为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尺,赌神的票房如果低于3000万,这笔广告赞助费就部分退还。等于这笔广告费现在只是预支给剧组,如果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剧组还要拿出一部分钱偿还刘坤。

林宥伦只动动嘴皮就搞定了这200万,王京尝到了广告植入的甜头,心想着以后又多了一条搂钱的手段。

见这胖起了别样的念头,林宥伦怕他走入歧途,就警告说:“在电影里植入广告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了皆大欢喜,用得不好却会鸡飞蛋打,毕竟观众买票进去是看电影,不是为了去看广告,过犹不及的道理不需要我和你多说,拍好电影才是正途。”

求收藏、推荐

第51章小说出版

人和钱的问题都解决了,赌神拍摄终于进入正轨。王京之前曾喊出“7天拍摄一部电影”的豪言壮语,可见他的出片速度之快。不过飞快的出片速度自然会影响到电影的质量,逻辑性的问题还可以由林宥伦的剧本来保证,可演员表演流于表面化的问题却无法避免。林宥伦也知道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劝王京去精雕细琢,因为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对于习惯于创作肤浅笑片的王京来说,并非他的长项。而喜欢王京电影的大部分都是草根阶层,抱着娱乐消遣目的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林宥伦预计这部电影在王京手上拍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月,而实际上王京只用了23天就全部搞定,永盛看过样片之后非常满意,就等着和院线商定档期上映。

在这期间,铁血天骄小说在明报上连载完毕,电视剧也播出了大结局。20万字的小说根本就看不过瘾,原定8集的电视剧最后扩展到了12集依旧不够看,读者和观众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和电视台,询问故事还有没有续集。

明报和无线电视台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不过铁血天骄结集出版的单行本却出现在了香港各大书店的柜台上,不声不响地就卖出了20多万册。

事后很多人才知道,单行本的铁血天骄在后记放入了一段故事续集的开头,后记言明,铁血天骄其实只是这个故事的前传。

这部名为昆仑的小说,故事内容承接铁血天骄,细心的读者已经从寥寥数千字的开头,发现小说的主角已经变成了梁靖和萧玉翎的儿,两部小说的关系就像金镛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故事情节是前后呼应的。

消息一传出,那些看过报纸连载就不愿再买单行本的读者马上跑到书店,却发现货柜上这本书早已经售罄。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出版商不得不和林宥伦协商,在原来30万册的基础上增印20万册,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只在香港一地,铁血天骄的单行本就为林宥伦带来了近300万港币的版费收入,闻讯刚至的台湾书商又以200万港币的价格买走了30万册的出版权,新加坡、大马等地出版商陆陆续续买走了50万册,海外销售最后加在一起,最后也有400万港币进账。

而此时林宥伦手上,110余万字的昆仑业已完成,50集的电视剧本已经卖给了无线电视台,小说依旧在明报上连载,剧本改编费和稿费加在一起,又有接近800万港币的收入。

两个剧本一部小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林宥伦已经坐拥近4000万港币的身家。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赚钱速度,在林宥伦看来还是太慢,对于他接下来要做的那件事,这些钱仍是不够。

“你可要想清楚,这篇评论发出去,那小想不出名都不行了”沈宝新拿着一份

尚未出版的样报,走进金镛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