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来做宣传”芳逸华比邵毅夫要乐观一些,当然她说这话更多是为了缓和谈话的气氛。
“并不是所有电视剧都适合这种手法来宣传,这次这么做是,主要是因为股灾的原因,观众对大时代这部电视剧普遍存在误解,而且没办法消除,正常的宣传起不到太好效果,所以才能用这种反向宣传、逆向炒作的办法。观众觉得这部电视剧不好,那么报纸上就告诉你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差,批评的声音多了,大家心里就会有一种好奇,都会想要去看看这样一部电视剧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只要能吸引大家第一时间去看,宣传的效果就达到了,至于能不能留住观众,那就是电视剧本身的问题了。”林宥伦说完又接着补充了一句:“我认为大时代肯定不会让人失望的。”
大多数香港观众的心理,都被林宥伦这番话给言了,一开始大家听说这部电视剧是讲去年股灾的,下意识地就不想收看,但是媒体上批评的声音一多,很多人的兴趣又给重新勾了起来,所以大时代在开播时候的收视率,和亚视正在热播的搜神记平分秋色。
大时代第一集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让观众重新回忆了一次去年那个黑色星期一,恒生指数从3900多点滑落至2000多点,分析师指出指数重挫必将引发大崩盘。投资人只好冀望三日后复市会有一线生机,终于在狂跌后全日反弹,升1000多点。
联交所里人声鼎沸,人们在欢呼,刘清云高兴的跪到地上,高声喊着“阿梅”,扮演阮梅的周海湄也喊着她的名字飞奔过来,两人紧紧的拥抱。远处饰演龙纪的曾嬅倩看着他们黯然伤神。同在交易所内的丁家五父却是如五雷轰顶,郑绍秋扮演的丁蟹坚信的“跌”却一点一点的“升”了上去,他输了,资产从50亿成为负债10亿,代价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联交所的大楼顶层跳下去,这是丁蟹的理念,“要输得起,不能让人看笑话”。
同时镜头一转,方展博在自己的办公室凭吊死去的亲人。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排照片,“爸爸,妈妈,小敏,婷婷,芳芳,玲姐,我成功了,我答应你们办的事已经成功了”。他在每张照片前的酒杯里倒上酒,画面在回闪,依稀回到小时候,自己在和姐妹们玩耍,丁蟹在和父亲喝酒,“下辈做亲兄弟好不好”,父亲笑着答应,“你儿就是我儿,我儿就是你儿,咱们两家一条心”。
曲折的恩怨故事,似曾相识的股市经历,很快就牢牢吸引住了电视机前的观众,第二集播出的时候,收视率不降反升,最后拿到两集收视统计数据之后,粱加树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第344章剧本着落
“我不知道郑绍秋在出演丁蟹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是否比照过自己,丁蟹用欺骗取得成功,无情寡义之人最终只能落得个跳楼惨败的下场。难说就是编剧特意安排对郑绍秋的劝诫,就不知道他自己会不会有一点点的自省。其实当郑绍秋纵身往楼下跳下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突然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恨这个人,天理循环,终有报应,这便是大时代前两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感触。”
因为题材贴近现实,所以大时代播映之后引起的社会反响自然要比搜神记大许多。电视剧播出的第二天,报纸上就出现了关于剧情人物的评价,而去年因为离婚事件一度处于舆论漩涡心的郑绍秋,又一次引起了媒体的热议,当然不是因为离婚,而是因为他在大时代出演了丁蟹这个角色。
或许是大家都把恨意倾泻到了丁蟹这个角色上,往日里对郑绍秋批评的声音倒是小了很多,这是连郑绍秋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还没有等他高兴起来,却又遭遇到了另一件倒霉事。
大时代播出的第二天,香港股市深度下挫100多点,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当日跌幅,马上就有人把这事和热播的大时代联系在一起,专门给这一天的股市异常波动取了一个听起来很专业的名字:丁蟹效应。
郑绍秋一开始可没把这个当一回事,香港人也觉得这个“丁蟹效应”牵强附会,并没有人去理会。
tvb眼见郑绍秋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人人喊打,便开始放心地给他安排角色,其有一部戏是边播边拍,没几天功夫就跟着在电视上开播。
这部戏播出的第二天。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的恒指再度出现诡异的下挫,丁蟹效应神奇应验,香港人这才慌了,很多人打电话到无线投诉抗议。还没等郑绍秋从抗议事件回过味来,由他主演的那部电视剧就停播了,而他本人也被无线彻底的冷藏。
这段时间无线和亚视的收视大战打得正凶,观众的呼声自然不容忽视,于是很长时间里都没人敢找郑绍秋拍戏,搞得郑绍秋非常郁闷。只好转去台湾发展。
大时代和搜神记在收视上打得难解难分,两家电视台都把播出时段调到了一起,这可就苦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了。一家人里,孩要看搜神记,父母想看大时代。双方常常因为争夺电视频道而吵得不可开交,而有的人则是不停在两个频道之间换来换去,既想看这个,又想看那个。
无线和亚视在这一轮的收视大战里都打出了火气,亚视那边已经传出要开拍一部新的神话剧来继续和无线打擂,无线这边自然也不甘示弱,积极筹备新剧。
为了能够确保在下一轮收视争夺战却得优势。邵毅夫直接求上了林宥伦,希望他帮忙写一个剧本,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不过按邵毅夫话里的意思。最好是和亚视那边的新剧题材相近,这样更有针对性。
林宥伦一开始是考虑从后世无线开拍的神话剧找一部出来,将大纲丢给无线自己去编故事,不过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这天开完明报集团的高层会议,别人都走了。明报主编董千里却留了下来,一看他这架势,林宥伦就知道他有话要和自己单独说。
“新小说已经在构思了,但现在就要我肯定拿不出来。”林宥伦一摊手,无奈地朝董千里耸耸肩。
“林先生误会了,今天我不是要和你说这件事。”董千里打开公包,从里面拿出一叠书稿,递给林宥伦,“这是前不久从编辑部转上来的一部小说,我觉得写得不错,查老最近在忙着特区基本法的拟定脱不开身,所以我就想请林先生先看一下,而且说起来,这本书的作者和林先生还有不小的渊源呢。”
林宥伦一听这话便来了兴趣,翻开书稿,入目第一行“宇化及卓立战舰指挥台上,极目运河两岸”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快速地浏览下去,见到寇仲、徐陵这两个人名出现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心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这不是黄大师的开山作大唐双龙传么
难怪董千里说这部书的作者和自己有一段渊源,原来是这么回事。
林宥伦合上书稿,抬头对董千里说:“那本逆昆仑至今
还收藏在我的书架上,没想到这位作者却已经有了新作。”
董千里一听大惊,他交给林宥伦的稿上,可没写作者的名字,林宥伦只看了一个开头就猜到了作者是谁,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一看董千里这反应,林宥伦才发现自己有些装过头了,急忙解释说:“董老可不要这么看着我,其实一开始你说这作者和我有渊源,我首先就想到了那个黄组强,然后再看这开头的行风格,和那本逆昆仑极像,所以才大胆推断,没想真叫我给猜到了。”
董千里想了想,觉得林宥伦说得有几分道理,也就放下心的怀疑,认真和林宥伦讨论起这本小说。
“我记得上一次你和我谈起昆仑之后新书的打算,当时你说想要写一个双主角的故事,这个黄组强的想法倒是和你不谋而合,而且还走到了你的前头。”
“从看到他写那部逆昆仑开始,我就觉得他的想法和我有很多共通之处。”
董千里点点头,不过他心里更佩服的是林宥伦看人的眼光,当初逆昆仑一事,换成是其他人,早把黄组强送进监狱,林宥伦非但没有起诉他,还给将他推荐给了无线,负责昆仑电视剧的改编。
大概在那个时候,林宥伦就已经看出了此人的不凡,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送给他“胸自有乾坤笔,何必代人写章”的字句作为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