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7(2 / 2)

醉枕香江 忧郁的青蛙 6153 字 2019-04-25

何加劲好找,但是这个金朝群就有些难办了,因为周遊根本都不认识这人。

“金朝群也是视的演员,入行早期多演一些大反派,没有给人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的角色,他现在应该混得很一般,所以比何加劲更容易挖过来。”

林宥伦这么一说,周遊这才想起来,她在视时候是见过金朝群的,只不过一直没记他叫什么名字。

周遊在视呆了很长时间,连她都没有记住金朝群的名字,只能说明金朝群在视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

周遊心里真的很纳闷林宥伦究竟是怎么知道金朝群的,不过有了焦恩峻的前例,她便忍住没有多问。

何加劲在视并不被重用,周遊只有稍微花一点工夫,就可以把他挖过来,而金朝群就更简单,周遊只要给在视那边的熟人一个电话,就能把他搞定。

按照周遊的想法,林宥伦交给她负责的这部电视剧,应该是何加劲做主演,金朝群当配角,但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了她的预料。

林宥伦很明确地告诉周遊,金朝群才是这部电视剧的主演,何加劲虽然也算是主演,不过在戏他是金朝群的手下。

周遊还没有来得及追问更多的细节,林宥伦的大哥大便响了起来。

林宥伦起身到一旁接了电话,回来就告诉周遊他有事要走,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详细内容下次再聊,让周遊先会台湾把金朝群和何加劲搞定。

林宥伦接到的这通电话是助理阿杰打过来的,林宥伦之前让阿杰去荷兰找一位作家,阿杰现在已经把人带到了香港,而对方要求立刻和林宥伦见面。

林宥伦要去见的这位荷兰作家,就和他准备交给周遊去拍摄的那部电视剧有莫大的联系。

估计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已经猜到了下面要拍哪部电视剧,嘿嘿,你们肯定是猜错的

然后满地打滚求推荐票明天青蛙真的想加更啊

第681章青天和神探

680章出了一个ug,已更正

林宥伦走后,周遊在咖啡厅里小坐了片刻,拿了包正准备起身离开,抬头却看到一个黑衣墨镜男正朝她走过来。

周遊对这人有些印象,好像是林宥伦身边的一个保镖。

“周女士,刚才林先生走得匆忙,忘了一件事,这是他原本要交给你的东西。”

这位保镖递过来一本书,周遊稍稍犹豫了一下,伸手接了过来。

封面上“大唐狄公案”五个大字立刻吸引了周遊的目光,更让她意外的是,这本书小说作者署名的下方还有一个括号,里面是一串英名字。

周遊第一感觉就是这作者是个华裔,名字叫做高罗佩,然后括号里是他自己取的英名字,这种做法在很多华裔作家非常的流行,不过很快周遊就发觉有些不对了。

华裔作家即便是取了英名字,基本的姓氏还是会直译保留,可括号里这个“k”是一个标准的外国姓氏,除非这人是一个外国人,然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国名字。

外国人取国名字都比较随意,也不会有太多的讲究。

扉页上的作者介绍证实了周遊的这种猜测,这个高罗佩是一位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曾在二战期间被派往曰本和国,期间他对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做了很多非常深入的研究。而这本大唐狄公案就是高德罗在节译了清代无名氏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之后,自己读力创作出来的作品,60年代曾在西方社会卖出上百万册,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周遊最后看了看这本小说的出版曰期,去年10月份,刚再版不久,而看到“明报出版社”的字样时,周遊便什么都清楚了。

林宥伦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想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可让周遊想不明白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高罗佩已经在67年的时候去世,林宥伦刚才急匆匆地离开,又是为了去赶着见谁

在半岛酒店的一间高级套房里,林宥伦见到了从荷兰远道而来的客人,高罗佩的大儿保罗。

在高罗佩去世之后,一直都保罗在负责父亲生前著作的版权管理,而明报出版社去年决定出版大唐狄公案时,保罗就已经和这边打过交道,只是当时林宥伦并不知道这件事,后面有人把大唐狄公案的样书送给他看,然后他才注意到这本小说。

“林先生,你比我想象更加年轻。”

保罗开口说的居然是,这让林宥伦很意外。

保罗接着又解释说:“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国人,在我小时候她就教会了我说。”

阿杰在旁边小声补充了一句:“保罗先生的母亲水世芳女士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

林宥伦点点头,微笑着请保罗坐下。

保罗坐下来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先是讲述了童年时期他对父亲高罗佩的印象,然后又说到了大唐狄公案在西方出版的一些情况。

“林先生,你知道吗当我在荷兰听说你准备将我父亲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时,真的我很意外,因为这部小说的版一直销售得不好。”

保罗说的都是实话,当年高罗佩写出大唐狄公案的第一个故事之后,曾经在新加坡出版了版,但是并未引起广泛注意与回响。反而是这本书英版出版后,引起其他书商兴趣,高罗佩之后才与英国出版社的合作,在1958至1961年间连续出版英铜钟案、湖滨案、黄金案、铁钉案四书,在西方读者大受欢迎,期间高罗佩曾至少2次决定停笔不再写作英狄公小说,但都在出版商的要求下继续写了下去。

林宥伦有些遗憾地说:“只能说高罗佩先生的这部小说有些生不逢时,如果这本书是在80年代之后出现,版销售一定会很好。”

保罗摇摇头,西方人的固执在此刻终于显现了出来。

“不不,林先生,我并不认为你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本小说的版一直没有停止过出版,但是销量一直都不好,而我之前也曾研究过东方的侦探小说,发现里面大量充斥着鬼神元素和一些不合逻辑的硬伤,但是这些都不妨碍读者对这些作品的喜欢,这在西方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林宥伦没想到保罗居然会聊到这个话题,耸耸肩说:“这是因为东西方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国的侦探小说主题虽然是断狱审案,但重点并不是如何破案,而是就案件描述来进行道德说教、论断是非,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破案方式就会存在武断草率,任意推理,信任神话和巧合,过程简单粗糙等等一些问题。在年代比较近的一些作品里,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当然这也要区分小说的背景,如果故事发生在现代,西方侦探小说的那一套东方读者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但背景如果是古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保罗一边听一边点头,“林先生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就拿高罗佩先生的这部小说来讲,为什么在西方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而到了东方读者就不感兴趣了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