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2 / 2)

五公主长平咬咬牙,拦了两刻钟,这惹事儿的哥哥还是冒出来了之前那些暧昧自己和母妃还能抹平,这样明晃晃地示爱

看了眼高台上表情木然的驸马,长平想:罢了,皇兄是不中用了,自己还要为自家打算些才好。这么多年,自己一个金尊玉贵的女子,比男儿还要蝇营狗苟,真是累了。

长平公主对几个人使了眼神,自己御马而出,高声喝骂:“下作手段”之后带球狂奔,直扑对方球门。

婠婠公主连忙回防。

但红队、黑队里也没人真是傻子,除了四皇子还有些莫名,愣在原地,其他人硬是发挥出十倍的本事,让公主的反击看起来势如破竹,十分好看。高台上的人也似乎突然注意到这精彩的比赛,纷纷叫起好来。

在这精彩热闹的比赛背后,红、黑队员都在心里痛哭大骂他们都是些没背景的小人物,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能在御前表演,谁没有野心期望现在,前程、婚姻、甚至性命都难保,谁人不恨呢

一次次挥杆,恨不得打得是那个人

本来,击鞠场上表白心意,其实是比上祀节还风雅的事,但那是建立在两方早有默契的情况下。就拿引起这个习俗的那对男女讲,不说他们自己早有婚约,就是他们的队友,也是贵族子弟,本来就不在意胜负,因这件好事在御前露脸,当然没有不乐意的。可现在,这些人都是渴求展现文采武功的,却硬生生和一件丑事扯上关系,简直不能更悲惨了。

第三十四章 红颜多薄命

长平公主此举聪明之至。

既表明自己憎恨兄长给父皇抹黑地举动,又一定层度上挽回皇家颜面,日后章和帝就是面子上也会仍然疼爱她,她和驸马的日子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就是孤独家和淑妃,也不会责怪她落井下石。四皇子已经不可能登上大位,五公主当然必须立起来,更加荣耀,才能保住孤独家第一世家的权势名头。

章和帝一直没有表态,似乎全情投入观看比赛。

之后,黑队连下三局,最终获胜。最后两场表演赛,皇亲贵族、精选学子贵女们,都打得相当好看,整个含光殿大赏在热闹与欢快中落下帷幕。章和帝言笑晏晏地赐下赏赐,更是给“鼓舞了士气”的长平公主和表现突出的大皇子、三皇子与最优秀的几位球手儿同样的赏赐,光荣非常。

四皇子一直沉默,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中了计,怕是闯祸了。却根本没有意识到究竟是多大的祸事,甚至更多的是担心婠婠公主遭受责罚,一直用饱含忧郁的目光看着她。可惜,多次想向章和帝请求单独说话,好承担责任,为婠婠求情,却总是没能被章和帝注意到。想着婠婠毕竟是南蛮公主,最多也就是比贬到掖庭,想着那几天的好日子,自觉那样对婠婠未尝不是好事,也就带着担忧走了。

“皇上,都怪我,早知道没那么多心思,让那女人在掖庭终老也就是了。生生耽误了四皇子。”轿撵中,青青紧紧抓着章和帝的袖口,眼含痛苦地对他说道。

章和帝心情自然不好,却也愿意对青青和颜悦色,说道:“心肝儿坏了的,怎样都没法子。在掖庭,他们可更喜欢呢”

青青当然不会问“为什么喜欢”,只是表情更加痛苦,口中喃喃道:“她怎么可以他怎么可以”

章和帝轻抚青青的脸颊,心中爱怜,将她搂在怀里,轻轻拍抚。

是夜,章和帝留宿长春宫。

是夜,南蛮公主因水土不服,病逝。

次日,章和帝在朝堂上略带忧愁地对众人说:“四皇子偶感风寒,病体沉重,即日免职闭府。众卿家无事不可搅扰。”

众臣自然说些“圣上慈父心肠”或者“四皇子素来健康,定能很快康复”等等废话,心里却都明白,四皇子是废了,独孤家今后只能隐忍,朱家

又一日,寒食过,清明至。

民间祭祖扫墓,登高踏青,赋诗抒怀。

宫中也要缅怀先祖,却并不像除夕时那样隆重祭祀,而是等一大清早,章和帝带着所有皇子皇孙前往宫中祠堂非皇陵拜祭后,两宫太后、章和帝、皇后和他们点选的几位妃嫔,一起前往护国寺祈福。因为前朝重道教,大汤朝就更加宣扬儒家礼教和倾向于佛教,是以这时期,高僧神尼地位尊崇,佛寺也香火鼎盛。

这一次章和帝带了青青和林宝林,两宫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侄女,皇后带了二皇子的生母吴德仪,宫中贤妃和丽妃暂管。

三千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开道,又有太监宫女锣鼓鸣响,甩鞭洒水,九辆华贵马车缓缓前行,十多辆宫人乘坐或是装有货物的灰扑扑马车稍远跟随,另外三千甲胄士踏着沉重的步伐殿后。

青青被章和帝叫去了御辇。

即使是六匹马拉得“豪车”,也非常不舒服。

青青甚至怀疑,古代孕妇们坐这样颠簸的马车,不会把孩子给抖出来么反正青青现在是有点儿后悔出来放风地决定了。

章和帝不知道青青的腹诽,犹自一边温柔深情地揽着她,一边透过宫人撩起的窗帘看着外间的景色。说实话,比起每年都乘坐大船顺着运河巡游的先皇,最多到过北边围场狩猎会谈,一辈子都在京城近郊打转的章和帝要可怜多了。现在他看得这样津津有味,也是正常的。

快两个时辰后,车队抵达西山,大名叫清凉山的。要论起来,大汤朝真正有名有灵的佛教名山并不包括这低低矮矮的清凉山,这里的护国寺在前朝更是一座无名小庙而已。架不住它曾经收留过落难的开国皇帝,后来自然被封为“护国”,到了章和帝时期,清凉山护国寺俨然已经成为大汤佛寺之首,圣僧们无不前往论道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