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刘掌柜会知道你的身份呢”公主一脸好奇的看着我问。
看着她一脸的好奇我也没多隐瞒,将之前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公主听着我的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也没再多问。
也不知道又前行了多远,驾着马车的韩胜迎着吹面的风声高声喊道:“毕公子,前面有一个不大的村庄,不如我们吃些东西再行赶路。”
“也好”我听着韩胜的轻声一应,韩胜也没再多说,又是一阵甩动缰绳之后便朝前奔去。
韩胜所说的小村子果然是个不大的村子,我透过马车窗望了出去,只见在我们前方大约几百米的地方有十几间正泛起阵阵炊烟的茅草屋坐落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地势上,那小村子的四周都种着绿油油的麦苗,午后的阳光正好,迎着那刺目的阳光倒是让人感觉到了几分说不出的宁静和安详,眨眼间的工夫韩胜便驾着马车进到了村子中。
马车一停下我们几个人便从马车里跳了出来,没等我招呼上众人,身旁的司徒青便一马当先的拦住了一位肩扛锄具的老头,“这位大叔,你可知这村子上哪里可以找到吃的”
“吃的”那老头听着司徒青的话,忍不住一阵诧异,“你们是路过的吧”
“是啊大叔”这一次没等司徒青开口,一旁的司徒红便上前一步满是敬意的说道。
那老头看了看司徒红,大概是也觉得眼前的这位姑娘是个心善的人,忍不住收起了脸上的那分诧异,看着司徒红慈声说道:“姑娘有所不知,这村子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可是要说吃的,前些曰子刚刚被启州府来的收粮官兵给收走了,现在恐怕只剩下一些填不饱肚子的麦茬谷粒了,唉”说着叹了口气。
第七百三十二章连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着眼前这老头的话我忍不住看了看身旁的韩胜,韩胜会意,上前一步说道:“大叔,我们几个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路过这里觉得肚子有些饿,所以才会来讨口吃的,大叔可否给口吃的”
“这”老头一听韩胜的话,顿时一脸为难。
韩胜趁势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碎银子递了过去,继续说道:“大叔,在下这里还有些碎银子,就当是这饭钱如何”
老头看着韩胜手中的碎银子,顿时便有些瞠目结舌,看着他的这般模样我还以为他是被眼前这些银子给吓傻了呢,毕竟对于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来说,就算是一两银子那也属于巨款了,可眼前这老头看了韩胜手中的银子半天,又忍不住对着我们打量了一番才说道:“公子啊,这些银子在我们这村子都能够吃上一年了,我老汉若是收了这银子的话菩萨是会怪罪我的。”
我看着老头一脸的诚惶诚恐,忍不住心中一阵感叹,这就是淳朴的百姓啊
我伸手接过了韩胜手中的碎银子,塞到了老头的手中说道:“大叔无须见怪,我们既然受了您的恩惠,给些银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更何况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菩萨是不会怪罪你的。”
“这”老头拿着手中的银两,一脸的不知所措。
身后的玉琼上前一步看着老头说道:“大叔啊,您若是真的觉得有愧的话那就赶紧带着我们去吃一顿饱饭,这样就不会有愧了啊”
老头一听玉琼的话,忙不迭的说道:“都怪我都怪我,几位公子小姐,快随我来吧”说着转身便引着我们一路前去。
这村子着实不大,一眼便能看得清眼前的这十几户人家,我和三个丫头还有司徒青跟在老头的身后一路前行,韩胜则是牵引着马车跟在后面,不多时那老头便引着我们走到了一户农院之中,老头一走进院落便忍不住大声喊道:“老婆子快出来,有客上门了。”
“谁啊”老头的话音刚落,草屋内便传出了一阵沙哑的声音,接着一个佝偻的身形蹒跚的走了出来。
那身影一现身出来便对着我们几个人一番打量,不过看她的眼神也知道她应该是个慈善的老妇人,老头见老妇人在打量着我们,忍不住一声低喊:“老婆子,快去给客人们做饭去”
“做饭”老妇人听着老头的话忍不住微微一怔,一脸疑惑的看向了老头。
老头听着老妇人的应话,忍不住脸上一窘,快步的走到近前将手中的碎银子塞到了她的手中,接着又对着她低语了几句什么,老妇人接过了碎银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再理会我们便径直的朝着农院外走去。
老头见老妇人走出了农院,看着我们几个人解释道:“实在是不好意思,家里的米怕是不够,我让老婆子去邻村买一些回来”说着蹒跚的进了草屋搬出了几把简陋的木凳,“几位公子,几位姑娘,你们还是先坐吧,我去倒些水来”说着又转身进了草屋。
老头一返回到草屋中我便忍不住的对着这个不大的农院打量了起来,眼前这个农院不大,简陋的竹篱笆看上去已经长满了枝繁叶茂的青枝,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口水井,一个粗壮木杆做成的简单辘轳架在上面,而在农院的另一处则晒着一些已经风干了的青菜和辣椒之类的农物,三两只母鸡在四处的悠闲的着,倒是让人感觉到了几分恬然。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身为朝廷命官的责任使命,看着这户农家如此清苦,我还真是感觉有几分重担呢。
“韩哥,你可曾听闻这位启州府尹连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转过头看向了身旁的韩胜,试探姓的问道。
韩胜听着我的话微微蹙眉,小声的回道:“在皇宫的时候我曾听闻诸位大人对这位连大人的评价,都说他是为好官,至于真实与否,恐怕只能见了才知道。”
没等我说话,一旁的玉琼便看着我说道:“毕大哥,我倒是听父王曾经说起过这位连大人”
“哦明王是如何说的”我闻言转眼看向了玉琼。
玉琼看着我轻声说道:“父王说这位连大人有一腔的抱负,有安邦定国之才,只不过却连番遭受小人的嫉妒,所以才会偏安一处小小的州郡当一个府尹,若是他可以左右逢源,恐怕早已成为了皇上的宠臣了。”
“那他现在年纪多大了”我看着玉琼问道。
“听父王说,他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玉琼轻声回道。
“嗯,知天命”听着玉琼的话我微微自语道,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既然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那就已经是五十多岁了,一个年纪已经过了五十多岁的府尹,按照惯例恐怕也清廉不了了,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老头很快就端出了几碗清水递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也都没客气,接过来就喝了起来,这碗中的清水清澈甘甜,倒还真是很解渴呢。
眨眼间的工夫那盛水的碗中便都被喝尽了,老头接过了空碗准备返身再去倒水,不过却被我给叫住了。
“大叔不必倒水了,我们已经不渴了。”我轻声说道。
老头停住脚步转过头看着我,一脸的局促。
我看着老头轻声问道:“大叔,您在这村子中住了多久了”
“公子啊,老汉自小便长在这村中长大,别说是老汉了,就是老汉的爹和爷爷也都是在这村子中长大的。”老头听到这么一问,顿时拘谨的回答道。
“大叔膝下的儿女呢”我忍不住又问道。
“老汉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被拉去当了兵,女儿前些年也已经出嫁到了邻村,现在家中仅剩下我们老两口了。”老头的话匣子一打开,顿时滔滔的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