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本上奏”
“陛下,此法不可行”
一个文臣,接着一个文臣,此起彼伏,有些搞车轮战的味道。
赵朴也不反驳,懒得反驳。
宋朝以文制武,已经是传统了,这个传统的弊端很大,赵朴根本无力改变,也不打算改变。这个制度,有很大缺陷,有太多的不足,却防范了军阀割据。自从宋代以来,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的一统、稳定。
这个制度有缺陷,那就极力的弥补它的缺点,而不是一竿子打倒在地。在没有较好的制度替代他之前,盲目的替代它,只会引发混乱。
以文制武,缺点在于文人不懂军事,却瞎指挥,结果屡战屡败,丧师辱国。
而赵朴需要做的,则是通过勋章制度,提高文人的军事素质,甚至把文人转化为军人。
本意是好的,朝中的大臣也知道,可还是一如既往的反驳着。
政治斗争,无关乎对错,不要妄图说服了对方,对方就会听从;实际的情况是,道理上说服了对方,却还是坚持错误主张。
因为很多时刻,身上的利益强奸了心中的正义。
终于下朝的时间到了,赵朴还是没有下朝。
“各位卿家,果然是忠心为国,吾心甚是欣慰。政事要紧,吃饭更为重要”说着,宫女们送上了食物,食物很是简单,只是小米粥,再加上一些菜肴而已。
长时间的辩论,又站了两个时辰,大臣们都是腿脚发麻,肚腹中更是饥饿不断,口中满是谢主隆恩,接着吃了起来。
吃完了食物之后,散朝没有出现,众臣刚刚想要离去,这时赵朴开口了:“如今是多事之秋,国家大事不能拖延,需要快刀斩乱麻,迅速解决。各位卿家若是渴了,我提供糖水;若是饿了,我提供食物;若是困了,我提供椅子;若是一些老大人身体撑不住,后殿有软榻。勋章制度,必须决定,不得拖延”
“今天若是不行,明天明天不行,后天不解决完毕,这个问题,就不散朝了”
宋朝的行政效率很低下,扯皮现象极为严重,若是这样继续扯皮下去,半个月也搞定不了,最后悬而不决,彻底搞黄。既然行政效率差,那赵朴就逼得文臣们,提高行政效率。不怕行政效率差,就怕经受不住折磨。
这时,一个个太监宫女出现,摆下了桌子、椅子,围绕大殿形成半圆形,桌子山摆下茶水,一副长期开会的样子,一副连续开上三天三夜都不休会的样子。
“多谢陛下”朝内的文臣跪倒在地,神情中满是感激。
赵朴站起身来,作出免礼的动作。
政治本身就是扯皮,不懂得扯皮就不懂得政治。
而不懂政治,政治问题处理不好,会限制军事的发挥。在很多情况下,军事上占据优势,可政治上没有处理好,结果被政治拖累,军事上的优势一点点被抹去。
有很多人不喜欢扯皮,做事总是喜欢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观点,然后一一反驳,然后执行自己的观点,看起来直截了当,痛快淋漓,却是给了人独断专行,目中无人的感觉。一旦生了这种感觉,会在各种问题上拉后腿。
尤其是大宋,这个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
赵朴深知:明君便是披着民主的外衣,干着独断专行的行当。
可以允许臣子吐槽,谩骂,只要不是涉及到根本的问题,都允许大臣们随意说,正所谓“国有诤臣,其乃不亡“,”不以言论罪“,这是一个君王的必备素质。
听着臣子们吐槽不断,好似蚊子响动,苍蝇乱叫,可还是要走出一副从容淡定,好似听音乐一般。
不要做出不耐烦的举动,不要抢着驳倒对方,而要做出一副继续说,好好说的样子。即便是最后没有采纳意见,臣子也会认为君王是贤明。
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文臣们的兴致更高了,不断的说着意见,一开始仅仅是吐槽着对勋章制度的不满,后来则是涉及到其他方面。
赵朴也不反驳,只是点点头,或是说着“好”、“很好”、“继续”等。
其中多数时间,赵朴都是冷静的听着。
只有一个文官说着,要废除勋章制度时,赵朴起身严厉的指责。这留给众多大臣一个印象,可以提意见,可以指出哪方面不对,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但是不能废除。
皇帝刚刚说要建立勋章制度,你开口就要废除,这不是打皇帝的脸面吗
这个大臣说完这些荒唐话后,惊出一身冷汗,再也不说了。
而此时,后面的三个太监疾笔如飞的记录着,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大臣们说的,倒是速记下来,以供君王参考。
s:感谢有物混沌成,曰无良天尊打赏
第151章彼竭我盈,故克之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儒家重视养气,而曾国藩就是养气的行家。
历史证明,优秀的君王都善于养气,克制心中的愤怒,需忍戒躁,在众多臣子杂乱的声音中,保持内心的淡定,正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克而胜之。
若是被臣子激怒,激怒之后,往往会失去理智,从而落入臣子的算计中,最后往往输了。
不论在何种情形之下,都是保持冷静,不被各种情绪左右,才能趁机反击,克而胜之。
文臣们,一个接着一个说着,而赵朴则是一旁听着,一开始还有些表情,可是渐渐的没有了表情,他在等待着。正所谓,“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堂上争斗,正如同行军打仗一般,敌人强大的时刻,最好避开敌人锋芒;而在敌人虚弱的时刻,出手攻击。朝堂之争也是如此,在这些文臣,气势汹汹而来时,最好避开;而在文臣气势衰弱到极点时,则主动出击。
在君王与臣子的对决中,赵朴有信心坚持到最后。因为他是年轻人,十七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刻;而这些大臣,年轻人是少数,因为资历不够,而垂垂老矣的老朽,则是占据了多数。
一天下来,辩论不断,年老的真的受不了。
当一天下来,这些老大臣精力耗尽,有些吃不消的时刻,他出手的时刻就来临了。
恍然间,赵朴有些明白,为何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后人归纳为君主专制的加强。
如今赵朴当了皇帝,总算明白了其中含义。
在唐代时,是世家纵横的时代,皇帝对于世家是既防备,又利用,那时君臣关系比较和谐,可以坐在一起谈论;而到了宋朝,君主专制加强,君王坐着,臣子站着,是为了造成一种气势,造成君王高高在上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