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1 / 2)

识的护在左右,做着反击准备。

“说不来吓死你”络腮胡子的男子冷笑道:“我们,乃是杨家人,我家主人是当朝宰相汪伯彦的侄儿这里是扬州,不是尔等武夫逞强之处”

“哦,原来又是一个二代,只是汪伯彦的侄儿太多了,那里记得你家主人是那个二代”赵朴冷笑道,“你说他们是逃奴,可有字据”

“这是字据”说着,络腮胡子的男子,递过了字据。

赵朴接在手中,仔细看着,字据无误,按照上面写得。这队兄妹已经卖身给了杨家,算是杨家的奴仆,在律法上找不到一丝破绽。大宋律,对于逃奴的惩治是极为严格的,至少此刻这些家丁追捕逃奴,行为是合法的。

只是合法的,但不一定合理。

“杨东,这是伪造的”那个书生气愤道,“是他们逼迫我们兄妹的”

这时,赵朴才知道。那个络腮胡子竟然叫杨东。只是这类小人物的名字,他懒得记住。

实际上,整个朝堂,能记住名字的,也就那二十多人。许多大臣,赵朴还记不住名字。

准确说。不是记不住名字。而是懒得记忆。

“那到官府打官司,看官府说谁有理”杨东咄咄逼人道。

“谁不知道,你们蛇鼠一窝”读书人冷笑道。

“求公子,救救我们兄妹”那个少女请求道。

赵朴道:“契约真伪,我懒得辩解了。契约上,用了两贯钱。买下他们兄妹。那我用四贯钱为他们赎身赵大,掏钱”

“是公子”说着,赵大从一旁取出四贯钱,丢了过去。

在大宋。四贯钱其实已经不少了,在太平年景,足够一个平民一年吃喝。

“公子,我家主人可没有答应,我可做不了主”杨东立时拒绝道。

赵大立时怒了,这货是谁,竟然敢于拒绝皇帝陛下,好大的胆子呀

而赵朴脸色也变得铁青,因为赵鼎打了败仗,扬州又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原本心情就不好,只是强制压着坏心情而已。此刻彻底的爆发了,冷声道:“那你打算如何”

“这位公子,最好不要趟浑水“杨东道,“有些人你惹不起“

“世上没有我惹不起的,你以为你是宗翰,还是宗望,那我非要趟这洪水呢”赵朴冷笑道,使劲捏着拳头,极力的压制着疯狂的情绪。

“那我就不客气了”杨东说着,手一挥,手下的打手纷纷扯开胸膛,露出了一把把刀剑。

似乎要示威,这些打手们纷纷拿出刀剑,亮出了明晃晃的刀刃,一副要上前砍杀的模样

“竟然还带了兵刃”

赵朴的脸色立即变得铁青,是气得

就如同,二十一世纪,天朝禁止枪械流通一般,在天朝拿着沙漠之鹰,满街乱走,绝对被警察活捉的料;

在大宋,严格的禁武。没有枢密院凋令,擅自动用五十个军卒,等于造反;刀剑只能在军营使用,除了执勤之外,一般人根本不得佩戴刀剑。若是在大街上明晃晃的,带着刀剑,等于造反,衙门立刻上前,抄家灭族。

“你们干什么”赵大立时怒,“公子,是留活得,还是全砍了”

“抓活的我倒是要见一见,他们的后台有多硬朗”赵朴心中杀意绵绵。

一声令下,侍卫们动手了,而对面杨东,以及诸多打手,也开始反击。

乒乒乓乓,剧烈的拼杀开始了,双方都是动了刀子。

本来以为这是一边倒的战斗,只是战斗开来,才发觉有些想当然了。

这些打手们战力还是不错的。侍卫们花费了一些时间,才将这些人全部擒获,有三个侍卫甚至受了重伤。

“放了我们,不然我家主人,饶不了你们”杨东吼叫着,挣扎着,可惜侍卫们般的特别结实,根本解不开。

这时,远方隐约间跑了一些衙役。只是这些衙役们如软蛋得很,远远观望着,不敢参合到里面。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能躲多远,躲多远。上前凑合,这不是找死吗

“让那些衙役,过来”赵朴道。

不久之后,在侍卫的胁迫之下,衙役们才赶过来。

“小人,拜见公子”衙役的头领,很没骨气的跪下就磕头。

“这个交给扬州知府,让他秉公办事”说着,赵朴从怀中取出一个玉佩,丢给了衙役。

衙役头领手一抖,将玉佩接在手中,只见玉佩精美至极,属于万金难换,而在上面更是有龙凤花纹。衙役头领,再没有见识,也明白了什么。

“小人,省的”

“你去”说着,在一些侍卫的陪同下,衙役们押送着这些打手们,向着扬州府衙前进。

赵朴轻轻嘘了一口气,道:“踩人的感觉,真是爽快呀”

这时,一旁的书生,连忙感谢道:“多谢,公子相助”

“没有什么,谁让你是汴梁人,同乡人帮助同乡人,这是应该的”赵朴道。

那个年少的女子,忽然问道:“若我们兄妹,不是汴梁人,公子难道就冷眼旁观吗“

赵朴点点头道:“世界上不平事太多了,我哪里管得过来。若不是看令兄妹是汴梁人,属于老乡,我才懒得管”

“小妹不得无礼,不管怎么说,多谢公子”书生道。

“若是,累了,喝点茶水,再走也不迟”说着,赵朴再度坐回了树荫处,邀请道。

“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公子了”书生向前,坐在树荫处。

“离开汴梁已经四年了,而如今汴梁已经沦落在敌国手中,不知何时才能还乡”赵朴唏嘘道。想着汴梁的风花雪月,想着汴梁时,身为王爷的生活,一切好似梦幻一般。

书生道:“汴梁丢了,在想要回来就难了,北伐之难,从来没有成功过。官家打算定都杭州,看来是打算着偏安一方,坐着南国皇帝了公子,想要再回汴梁,似乎没有可能了”

语气中带着讽刺。

只是赵朴并没有在乎,神情忧郁道:“我朝即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可是论财力,论人口,论军队数量,一切都是完爆女真,完爆金国,只是为何,屡战屡败,一次次大败,能够保住城池不丢失,就是大捷了。为何会如此”

“唐朝重武轻文,而我朝文轻武重文轻武,以文制武,虽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但是不利于对外御敌”书生夸夸奇谈道。

赵朴心中道,又是一个人才。

不由的感叹,宋朝真的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