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外敌在外虎视眈眈,此时内战等于找死。
而一场灭国大战打起来,很可能会把江南打成一片废墟。
总之,一切是不可能的,商人士绅阶层有投机性,注定了商人士绅阶层,造反不成。
只是这些赵朴,不会说,只会烂在嘴里
秦桧、李纲二人,又陆续问了赵朴一些问题,赵朴都是一一回答。此刻没有君王与臣子,有的只是董事长与总经理。
最后,李刚问道:“银行,乃是国之重器,理应官营。陛下为何要私人包办”
“大宋的太严重了,我不放心”赵朴悠悠道:“一旦银行成立,那将是江南的钱口袋,大量的金钱从手中滑过,那一刻做到视金钱为粪土,太少、太少了。那一刻,我也未必能控制住自己”
“唯有私营,少去了官府制约,又让他们分享一部分利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
李纲心中叹了一口气,官员们操守的确不怎么样
秦桧道:“只是私人经营,难道能防止吗”
“不能“赵朴实话实说道,”但是可以减少。银行独立成体系,除了执行朝廷的大致方针之外,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具体事务上,朝廷不作细致干预而朝廷会设立财务统计,负责监督银行财政状况“
“这依旧会诞生,可是监督人数变少了,空子少了,的难度也加大了”
“在银行上,朕会实行严酷法令。在银行上,可没有不杀士大夫,有的只是,灭三族、灭九族、株连三代不得为官,不得科考”
成立银行是必然的,只是早期的银行漏洞太大了,太容易钻空子了
赵朴只能是以严密的监督为本,用严酷刑法作为威慑,减少银行
第321章深入改革
这一谈,就是一天时间
期间,外围是侍卫们警戒着,十丈之内,不得任何人靠近。只有王舞月进去,送过一些茶水,食物等。
一开始,赵朴说得很多,渐渐的说得很少,后来干脆不说话了,只是不断的听着,分析者着
赵朴再一次见识到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可怕。
在后世,谈起科举,总是贬大于褒。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科举高中者,绝对是智商顶呱呱。
赵朴不是经济学博士,只是一个业余选手。对于银行和纸币,都是有着粗浅的见解,只能是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在一些细节上,具体的操作上,还有诸多的不足。
而李纲,秦桧二人,则是针这些不足,一以弥补,让原本瘦瘪的骨架,渐渐的丰满了起来。
最后,看着定稿,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
最让他满意的是,在文稿最后一个个补救方案,主要是针对银行发展,货币发行中出现问题,而设置的。
此时,建立银行,发行纸币,依旧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但是至少不会轻易夭折。
“银行建立,发行纸币,这是国家大政。未来三五年之内,你们二人,将联合负责银行事宜这可是国家大事,关乎大宋兴亡,不容有一丝疏忽。打了败仗,死了十几万军队,丢了一路地盘,我不在乎。可在银行上,在发行纸币上,需要慎之又慎,权衡利弊,想到最坏结果,因为我输不起”
赵朴道。神情格外凝重。
李纲、秦桧神情凝重,齐声道:“微臣明白”
“策划书,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不得让第四人知道”赵朴再度叮嘱道,“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致命。一切重在隐秘”
“微臣明白”
李纲,秦桧再度道。
三人会议,总算是结束了。赵朴有些疲惫,可更多的是兴奋。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真实的历史面貌。已经被他这只蝴蝶扭曲的不成样子,未来如何发展,根本没有一丝参照物,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绊绊不断。甚至有做好流血的准备。
时间紧迫,留给他的时间。仅仅是二十年。
这二十年时间。是金军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时刻,也是政治最为幼稚,地方统治不稳固,屡屡犯错的时刻,这也是北伐的最佳时刻。
此时北方人心未定,南方鳖着一口气。南北对峙的局势,处在极度脆弱的状态,僵局很容易打破,北伐成功性极大。
可是一旦过了这二十年时间。金国高层政治上走向成熟,地方上走向巩固;而南方政权稳固,百姓安逸,忘却耻辱,那时再谈及北伐,失败行很大。
二十年时间,看似很长,可是对于北伐灭金,一统天下而言,很是短暂,一眨眼的时间就过去了。
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蒙古,灭亡西夏时,花去了十二年时间;灭掉金国,花去了十四年时间;灭掉南宋,花去了四十五年时间。可见灭国是何等艰难。赵朴不觉得,他比成吉思汗,比忽必烈,更为牛逼。
而能在二十年时间内,完成灭金之事,本身就是一种壮举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而这一切又需要筹建银行,发行纸币。
改革无声无息的进行着
没有人察觉
有些事情只能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