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3(2 / 2)

“金军很是强大,可是在进攻中多路出击,分散兵力,又是每每要彻底打垮宋军时,退兵了,留给了宋军喘息的机会。看似一次次南下,收获巨大。其实战略上失败了,留给敌人余地,就是断掉自身活路。”

“致使现在对峙之势已成,积蓄几年后,宋军甚至可以北伐。战局渐渐朝着不利发展”

赵朴不由得为金军惋惜,也为自身命运感到庆幸。

老天爷,还是关爱大宋的,不然怎么会让金军一次次犯错误。

相反,历史上的清军就聪明了很多,从入关攻占北京,到南下扬州,推进速度极快,快速的消灭明军,农民军,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快速的推进,使农民军、明君,根本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只能是不断跑路,在跑路中被歼灭。

金军分兵出击,推进缓慢,这两大缺点,导致金军丧失了覆灭宋朝的机会,失去了大一统的机会,也留给了赵朴反击的机会。

总之,金军在犯错误,赵朴才有活路。

不然,赵朴可能真的要流亡海外,组织流亡政府了。

金军犯下的错误,他不会再犯。

王舞月道:“陛下,在为金国感到可惜”

赵朴道:“过去,总是觉得老天爷对我不好,苦难多多,麻烦多多,其实老天爷对我已经够好了,只是我被恐惧迷惑了双眼,看不见而已”

第340章开辟第二战场

“陛下,想太多了,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即便是太祖转世,也不过如此”王舞月劝慰道。

“可能”赵朴点点头,承认道。

心理压力的确有些大了,只是他输不起

此时的大宋,在很多方面,已经走上了正规,已经不需要赵朴太过的干涉。只是还不够,此时的大宋,还在波折动荡中,有些做得不好。

行九十则半百,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刻,距离失败越近。

很多时刻,战争往往之最接近胜利的时刻,似乎只要临门一脚,就彻底胜利了,只是那一脚没有踢进去,于是失败了。

就好比是下棋,胜负的关键,并非谁胜的多,而是最后一局,由谁取胜即便连胜不断,一旦最后一战覆灭,仍是江山易主

就好似赤壁之战,世人都是看到了周瑜,诸葛亮的成功,看到了曹操的失败,却没有看到其中的艰险。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似乎只要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只是一场失败,将美梦化成了泡影,一步出错,步步出错,再回首已经偏离了主题。

就好似采石之战,看似虞允文大获全胜,名声远扬。其实,一切侥幸占着多数。在当初,指挥宋军水师击破金军时,虞允文也没有想太多,没有想过扬名立万,没有想过名流千古,更没有想过一举击溃金军。

他与其说是为胜利而战,不如是为了信念而战,拼死一战,不求成功但求成仁。尽管胜利机会渺茫,可是依旧要一战。

恍然间,赵朴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尽管此刻,入侵东北,在金军后方埋钉子,边战边屯,胜利机会不大,失败机会反倒是很大,也没有合适的将领。只是此刻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是如此了

“宣韩世忠”

赵朴下着命令。

“是,陛下”

一个宦官匆匆离去,宣调韩世忠进宫。

此时前线的战斗,处在对峙阶段。小战事不断天天打,可是大战事却没有发生。双方都是极力克制着。而此时前线。一些重要将领镇守要害,暂时难以回来的,多数纷纷返回杭州,接受赏赐。

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惩。

宋金之战,断断续续打了五年。其中阵亡者、溃败者、降敌者不尽胜数,而立功者也不少。

在之前,忙于战争,政权还未巩固。无暇于治理军务。只要是能打仗,只要是不旁边投敌,都是宋军,都会受到朝廷的嘉奖。这好处是有利于给地方较大自由,更好的组建地方武装,更好的抗金,促进抗金力量壮大;可缺点也很明显,使整个大宋军队,参差不齐。

有些军队战斗力很强,纪律也很好;有些军队战斗力强,军纪差;有些军队战斗力弱,军纪也差。

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行搀沙子,挪窝。

对整个大宋军队实现一定的调整,而步骤又不能太急躁,最好是温水这青蛙,当发觉危险存在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认命了。

这次,将一半左右的武将,召唤到了杭州城,名义上是奖励,实际上是考察,整合。

“拜见陛下”

韩世忠跪倒在地,看着当今圣上,心中忐忑。

“韩将军,请起”赵朴道。

这时,韩世忠才站起身来,看着眼前的少年。

此时的圣上,眼睛炯炯有神,身上带着英武,在书房一旁挂着宝剑,铠甲,整体上看来有着浓烈的尚武气息,没有一丝书生的文弱。

“这就是当今圣上吗”

韩世忠思索着,这是他第一次见当今皇上。

这位皇上,明显与之前的宋朝皇帝不一样。宋朝的皇帝,多是书生居多,就连最尚武的神宗皇帝,本质上也是一个书生。只有这位皇上不同,这位圣上骨子里透着刚勇,透着勇武,曾经出征过河东,训练过精锐之师,在襄阳血战过金军,是一位马上皇帝。

这位皇帝,也是最为厚待武人,武人只要是不造反,只要是不投降金军,都是高官厚禄待之。

而此时,赵朴也是第一次看着韩世忠,看着这位赫赫有名的抗金将领。

粗矿,豪放,一个西北大汉。

给人以厚实,信赖之感。

韩世忠是一个传奇,相比于不懂政治的岳飞,他精明了很多,在那个纷杂的政治舞台上,显示出过人的一面。

“韩将军,有九死一生的任务,你可愿意接下”赵朴问道。

“末将愿意”韩世忠道。

“这是朕的计划,打算开辟第二战场“赵朴丢过了一个册子,递给了韩世忠,”不要轻易下结论,我给你三天时间,再做决定“

韩世忠接在手中,只见封面上写道:“平辽东策略”

一个时辰后,韩世忠离去。

此时侍女瑞雪走进书房,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手中端着冰镇酸梅汤。

“是谁”赵朴一声厉喝,发出低吼之声,几乎在下意识中,摸出了腰间的燧发枪,“咔”一声轻微响动,子弹上膛,只要按动扳机,子弹就发射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