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2 / 2)

“你们说你们蠢不蠢,明知道我是武夫,明知道我是野蛮人,还要惹我,这不是找死吗“

“这就是大宋的读书人,若是此时各位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我倒是佩服你们。只可惜,仅仅是一顿老拳,就吓住了”赵朴自顾自的说着,“金军可比我凶残多了,他们不会打人,只会杀人、砍人、只会上前用刀划开你们孩子的肚皮,剥掉你们妻子的衣服,尽情的蹂躏,还有烧掉你们的房子,毁坏你们的家园,到了最后把你们变为奴隶,奴才,向他们效劳“

“比起凶残的金人,我可是仁慈了许多”

“连我这点小意思都受不了,更不用说金人了。金军能第一次打过长江,打倒江南,就有第二次。那时尔等为读书人会怎么样,是树上上吊,投井,杀身成仁,还是投降,当金军的二狗子。若是自杀,我倒是看得起你们,无能是无能,至少有一腔热血。可是你们有那个勇气吗到时候,绝对是个个汉奸的料,杜允是我朝宰相,投了金军,这可是我朝降金的最高级别士大夫。杜允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无武必危,忘武必亡你们个个报读诗书,个个才高八斗,又有何用,一张嘴巴能说退金军退兵吗舌战金军,能救回二帝吗”

“不要小看武人,至少金军都是武人,一个读书人也没有,许多将领打字不是一个,可是照样打的我朝屁滚尿流。我朝可以重文轻武,可以压制我朝武人势力,但是压制不住金国的武人势力发展。身为读书人,读书读傻了,真的以为读书人高高在上,凌驾于武人,那就全是一群傻逼。秀才遇到兵,有理说清;秀才遇到兵,空有万策,无一施展”

“做人要谦逊,要看清自己位置,要不断的提升修养,而不是傻乎乎的斗嘴。你们斗嘴赢了我又如何,空谈无用,空谈误国。实际上,金军不会理会你们的嘴舌,只会动手,把你们的舌头割下来,然后做成一盘菜”

此时,殴打声已经停止了,只有在座读书人恐惧的眼神,还有赵朴喋喋不休的说教。

打人果然是爽快

此时此刻,赵朴恍然间有种回到了少年时代,纨绔亲王的感觉。

只是比起那时,更为嚣张。

那时,身为亲王,至少还有些顾忌,顾忌士大夫言论;可是此时是皇帝,更是微服私访,没有人会这为这点小事得罪皇上。

言官看似刚正,可更多是投机,更多是以直取名。一旦碰到皇帝的逆鳞,绝对是死翘翘。所谓的不杀士大夫,只是常规状态而已,一旦激怒了,进入非常规状态,天上地下,没有人救得来你

此时赵朴的心情很好,说话很是强烈,不断的说着,语言凌乱,逻辑不足,话语中破绽也不少。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话语中激情世族,神彩飞扬。

而此时,似乎被侍卫们那顿老拳威慑,似乎成被吓住的猴子,任由赵朴说着,没有人敢于反驳。

第343章民意,国利

历史证明,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握话语权

民意是可以被强奸的,百姓是可以被欺骗的,只要是手段高超,不会有太多麻烦,反而是会留下圣君的称号。

打一顿,先是立威再说,远远比单纯的辩论,更加有说服力。

在场读书人的表现,也再一次证明读书人没有想象中那样有气节

“书上,总是说要爱国爱民,可实际上,就会发觉,爱国与爱民有时并不能并存,甚至是剧烈冲突的”

“百姓的利益所在,是减税,免税,甚至是不收税;而国家的利益所在,在于安全和稳定,为了安全必然建设强军,必然要打仗或是准备打仗。二者在本质上,说是冲突的,是矛盾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我朝官员关注民生,士大夫无论在朝在野,都极为关注民间的声音和疾苦;民间也喜欢议论朝政是非,无论对错,朝廷一般也不予追究。也就是说,朝廷的大政方针一旦制定,老百姓很快就会知道,并给予褒贬,而老百姓的声音也很容易就能上传“圣听”。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朝廷的决策是不可能不重视民间的声音的。在很多程度上,受着民意影响。”

“于是,我朝议和派诞生了,主张对金议和。因为江南富裕,百姓生活安乐;可如果北伐战争打响,各种赋税徭、兵役将无穷无尽的来临,即便是北伐成功,也要花去大量的钱财去重建,那又会让江南增税。”

“议和派,有些是投降派,是对金作战缺乏信心者。可是很大一部分是亲民派,代表着百姓利益,代表着民意”

众多读书人立时恍然,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

只是,更加迷惑了。

之前的言谈中,这位公子是铁杆的抗金派,可是说着说着有些倾向于议和派到底是议和派,还是抗金派,在场的读书人迷惑了。

赵朴继续道:“只是有利于百姓的,未必有利于国家。少征收税收,免税,甚至是不收税,固然符合民意,但是不符合国家利益。没有充足的赋税。朝廷无法运转,军队无法建设。整个大宋都会彻底毁灭。北伐会带来阵阵剧痛。使百姓利益受损,使百姓难以忍受,但是都要忍着。一旦在这个时候,向着民意妥协,整个大宋都完了。”

“我朝丢失半壁山河,原因很多。比如奸臣误国,错误的联金灭辽,军队战力匮乏,指挥出错等等。但根本上就是向民意妥协,全局崩盘;其实论及痹政,我朝痹政不少,金军也很多,不必太过高看金国,也不必太过贬低我朝”

“民意如水,可以润万物,也可以毁灭天地,为官者,要引导民意,而不是被民意所驱使。“

似乎说得有些累了,赵朴停下话,慢悠悠的喝起了茶水。

而这时,在场的读书人却是一片震撼,这个观点太犀利了,犀利的心神,难以接受。

民意,至高无上,历来朝廷都是重视民意,君王也重视民意,重视民意就是圣君,轻视民意就是昏君,违背民意就是暴君。可是赵朴却提出了一个犀利的观点,向民意妥协,是大宋败亡的根源。

有些歪理邪说,可是偏偏找不到一丝破绽所在。

有时候,就是如此。有些道理,逻辑上、思维上,处处破绽,漏洞百出,一眼就看出是歪斜邪说,是不正确言论;可是从实际中论证,却是发觉,这些道理很是正确,很多实际的例子证明,这是正确的。

联金灭辽,看似是宋朝政策的错误,其实是向民意的妥协。

傻子都知道唇亡齿寒,傻子都知道搞平衡,傻子都知道扶弱击强。而大宋朝堂士大夫,都是精英,都是精明至极,都是高智商人群,那里想不通这个低级问题。

真相是,很多人都知道了错误所在,可是明知道错误,还是要继续走。

因为联金灭辽,不符合大宋国家利益,却是符合民意。

大宋是一个民主社会,士大夫言论,百姓的激情,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上层的决策。

灭辽可以满足百姓的复仇心理,为了符合百姓民意,高层们哪怕是知道错误,也得继续走下去,除非他们想要站在民意的对立面,除非他们愿意承受万千人的指责,除非是宁愿罢官,也不愿意屈从。

只可惜大宋,没有这样的臣子。

于是,明知道错误,也得继续走下去。

不得不说,赵朴的话题太沉重来,冲淡了风月的气息。

在场的读书人,不断回想着这些话,一时之间,静悄悄一片。

“公子,这是天香楼,莫谈国事,只谈风月,不如公子给我一个面子”苏梅轻软道。

赵朴哈哈大笑,言语中带着张狂,道:“男人无非有三个爱好,一个是爱财,一个是爱权,一个是爱美色。只可惜,钱财对我如浮云,权力对我如草芥,美色不足道哉。今天到天香楼,不为香香姑娘,只为见识一下在座各位读书人。今天已经见识了,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也该离开了”

“官家之前,说青楼使世风日下,忘记仇恨,忘记耻辱,苟安于东南,残喘于风月,正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只是一想到,取缔青楼之后,上万女子衣食无着,无数百姓失去生计,心有不忍,如今看来,官家是妇人之仁了。正所谓一户哭莫如一街哭,男人该下决心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