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8(2 / 2)

这一次交锋,辽国使者胜了,只是辽国使者没有一丝的傲慢,继续道:“那某要问第二个问题了”

“使者且慢”秦桧忽然开口道。

“不知右相有何疑问”使者道。

秦桧道:“四色问题使者可有答案”

使者摇了摇头道:“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困扰了西方圣贤许久,未有明确答案,我也不知。原本是想着大宋人才济济,名士辈出,可能有答案,只是失望了。”

众多臣子听了之后,轻轻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也没有答案。

若是使者有答案,大宋臣子未解决出,显得大宋有些无能,如今大家都没有解出,也是彼此彼此。

秦桧道:“列子两小儿论日,尚且难住了孔子,可见学海无涯。我等学子苦苦追求一生,也未必能探查出万分之一。而我背不如孔子多矣,使者若是找一些古怪生僻的问题,问于我等。我等干脆认输了。第二个问题,莫要太过生僻”

历史上,两个小儿,以太阳远近暖热等问题,问于孔子。孔子回答不出来。这一点也没有显示出孔子知识浅薄,只是显示出知识浩瀚,无边无际。也从侧面上验证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

举这个例子,意在缓解尴尬。

辽国使者点点头,也不反驳,此次前来是为了与南宋结盟,为了更好的在西面互市,而不是为了打脸,为了激怒在场的宋朝君臣,自然而然的做出了让步,开口道:“第二个问题,不会太生僻,只是简单问题”

这时,一个辽军士兵上前,打开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是一个精美的皇冠。

“这是我皇赠予大宋皇帝的皇冠”辽国使者道。

“皇冠,好精美的皇冠”

“不愧巧夺天工”

“西辽工匠技艺高超“

在场的臣子纷纷称赞道。

赵朴却是心中发笑,这个皇冠精美倒是精美,但也只是精美而已,宋朝有许多工匠能够做到这种水平,甚至超过。

皇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冠本身带来的政治意义。

就好似,汉朝光武帝赠送了日本一个小国倭奴国金印,这个小国国主拿着这个金印,在四周的小国面前显摆,显得高人一等,四周的小国也是被镇住了。因为这是大国赠送的,权威在上。

同样一个小国,赠送了天朝一些礼物,天朝也总是向后代显摆,这是四夷臣服的表现。

一个小小的皇冠,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代表着对南宋的认同,低头。

辽国使者问道:“我皇曾经让银匠打造皇冠,只是人心难测,不知这个皇冠中是否掺假,偷了金子此时在座各位高士满座,不知可有办法,测验出其中是否掺假”

赵朴心中道:又是一个阿基米德问题,这个问题倒是简单了很多。在二十一世纪,只要是五年级小朋友都会知道。只可惜在大宋,重视经史诗词,轻视格物之道,还真的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

“不如破开皇冠,自然能查看出是否掺假”一个大臣说着。

只是立刻间,这个大臣感到不对劲,四周的臣子们也都是以鄙视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臣子立时脸红,发觉他犯错了,犯下了大错误。

这个皇冠是辽国送来的礼物,将礼物毁掉,尤其是在朝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毁掉,这可是大不敬

后世的史料会写道:“西辽使者,二问于宋朝诸臣,测皇冠是否掺假,群臣不得知,唯有毁皇冠以辨真假,群臣无能可怜可怜可怜”

立时间在场的大臣们有些捉瞎,若是论及诗词歌舞,论及经史,在场个个都是能手,只是论及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在场都不行。正所谓奇技淫巧,玩玩可以,可是沉迷其中,就有些不务正业了。

看着在场的大臣,那副苦思冥想的样子,赵朴也着急了,有种赤膊上阵,亲自解决这个问题的冲动,只是最后还是忍住了。

皇上必须稳住钓鱼台,赤膊上阵即便是赢了,也等于是输了。

良久之后,还是没有答案。

辽国使者道:“既然回答不出来,那我就问第三个问题”

“且慢”这时,李纲开口了。

辽国使者道:“莫非右相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我等朝臣,精于治国之道,精于琴棋书画,精于诗词歌赋,精于圣人之学。至于这类小道,我等不知”李纲道,”我等不知,但是只要随便一个银匠就知晓”

在场的大臣纷纷点头,不得不说,这些话都说到了心坎上。

这个辽军使者有些难为人,专门在在场士大夫不擅长的领域,进行询问。

“陛下,请让一首饰店工匠,出手,便可辨别真伪”

赵朴道:“准奏”

不久之后,一个首饰店工匠上殿了。

这个首饰工匠第一次上殿,有些害怕,说话也有些不利索。只是本事真的了得,这个困扰了大臣们的问题,只是分分秒秒就解决了。

也证明了韩愈所说,术业有专攻,不入一门行业,不知其精髓

s:第二更在11点

第349章艰难的第三问

s:这一章写的有些艰难,涉及了古代一些知识。

一输一赢,总算弄成了平局。

在场的大臣们脸面上,好看了一些。

只是多数人还是愁眉苦脸,心情郁闷,好似死了爹妈一般。

身为士大夫,有着士大夫的骄傲,虽说辽军使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些坑人,有些出乎意料。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回答不出来就是回答不出来,丢人就是丢人,不会为无知而掩饰,也不会为无知而找理由。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还比较纯洁,没有如明清时那样无耻。

“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赵朴问道。

“一艘大船从海上行使而来,从岸边远远望去,最先看到的是船帆,而不是船舷,这是为何”辽国使者问道。

赵朴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理由是地球是圆的,海平面不是平行的,而是呈现弧线,从海上行驶而来,最先看到的是船帆,接着才是船舷。只是这个理由,他不能说,有些时候,有些问题,说不清。

在座的大臣们立时再度议论来起来,第一个问题是数学问题,难度极大;第二个是物理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不仔细思考,还真的想不出;第三个问题,则是生活常识,只要到了海边一望,就知真假。

赵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