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微微一笑。看来赵佶这货大受刺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了。
“现在国库之中都快干净的可以饿死老鼠了”聂昌继续哭穷。
“那简单,我看朝廷的冗官和冗兵不少。干脆就撤掉了吧连官家都开始节省开支了,朝廷也不能养那么多的废物吧”文大天师轻描淡写。
但是让聂昌一下子就有力量五雷轰顶的感觉:“尚父,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什么万万不可的,说出来听听吧”文大天师不以为意。
聂昌的嘴巴张了张,很想说连王荆公变法,都不敢碰这问题。更早的范魏公倒是碰了。却碰的头破血流。
不过想想,现在这两个人能和尚父比么可以说现在大宋最有权力的都不是大宋的官家,而是眼前这位。
眼前这位尚父。功业之盛,超迈千古。当年他在赵佶面前夸口说出,要灭亡西夏辽国,混一天下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当成笑话来听听。
没有想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文大天师不仅真的把西夏和辽国都给灭了。甚至还打败了更加凶残的女真人,一下子为大宋扩张了一倍还有多的领土,恢复汉唐旧治。
如今以他在大宋朝之内的民心,再加上手中掌握这的巨大的军权,财力。可以说就算是改朝换代,都是易如反掌。
偏偏看起来眼前这位文大天师没有一点改朝换代的心思,便是连官家赵佶那么多疑的人物,也都丝毫没有疑虑这位尚父天师。倒真的是史书之中。难得的佳话了
聂昌肚子里啧啧称奇,嘴上更是说不出任何反对的意见来了。
凭着现在文大天师的声威来说。就算是一朝开国太祖都不为过。挟带着刚刚打败辽国和女真的巨大声势,以霹雳手段行改革之事,这个时候,还真没有半个人敢跳出来反对。除非是自己找死
文飞冷冷淡淡的说道:“聂户部已经去过辽东沃土了吧,比河南路如何”
聂昌苦笑:“便是两湖都比不得,更别提河南了。我从来只以为关外都是苦寒贫瘠之地,却从来没有想到辽东居然也有这等沃土,难怪汉代会在关外立四郡。”
文飞点点头:“这是最为难得肥沃的黑土地,乃是天赐之沃土。是我汉家屹立于世的根基。天与不取,反受其殃。难怪会有契丹女真等国从这里强大起来”
他指点江山:“我欲移民到那辽东去,将这块天赐之地给开发起来。”
聂昌微微蹙着眉头,他见过那片土地到底是如何的肥沃了,自然不会反对,只是觉着棘手,说道:“此事自然是好事,但是移民过去,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物力,现在朝廷拿不出钱来”
“本朝不抑兼并,穷者往往无立锥之地。这些地方都是好移民的,还有那四方冗兵,该裁撤的都要裁撤。至于补偿么,一人可以在辽东分得一百亩地,如何”文飞早已经盘算过了。
聂昌一听,脑中顿时活络了起来:“不错啊,要是朝廷说关外土地如何肥沃富饶,不信的人肯定是多些。但是若是尚父来说,想来大家都会相信的这样一百亩地,不知道能够吸引多少人过去。就怕这原本的许多地主家里,找不到足够的长工了”
这就是信用问题了,历代官府在百姓眼里都没有足够的信用。反而有事的时候,却埋怨百姓不相信。却忘记了自己平日所作所为,凭什么让人相信
而文大天师就不同了,天人下凡,行走大地。天然就有种神秘的色彩,再加上他文大天师可从来不会滥用自己的信用。
因此在普通百姓那里,却要比朝廷的话管用多了。再加上宗教的信仰的因素,这种煽动力就更加强大了
文大天师只是指引个方向,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靠聂昌自己的。这货在历史上也是个能臣,虽然名声貌似不怎么大。
聂昌马上就考虑起了细节和各种可行性的问题,算来算去,又被一桩难事给困扰到了,为难的道:“只是有一样,尚父,那牛可不够用按照历代惯例,新开垦移民,往往由着官府来组织。会向百姓借贷种子农具,还有耕牛。这其他都还好说,耕牛却是肯定不够的。”
文飞脸上露出了一个笑意:“这简单”
聂昌精神一震,想不到自己觉着是天大难事的问题,在文大天师面前根本不是问题。尚父果然是尚父,就要听文大天师能够说出什么好主意来。
文飞微微一笑:“这北地什么东西都缺,就是不缺马。牛耕不成,那就用马来耕”
聂昌听的目瞪口呆,几乎以为文大天师在开玩笑了,用来耕地这能行
文大天师彷佛没有看到聂昌的表现,说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聂昌顿时冷静下来,这两句话出自道德经之中。如今现在天下间道教大盛,道德经自然是家家都有的经书。莫说是聂昌这种大臣了,便是升斗小民家中,也不会缺少。
他毕竟是饱读史书之辈,后来想想,连史记之中都多处记载着马耕的资料。想来在古时马耕也不是什么多新鲜的事情。
只是汉代以后,这马儿在中国可就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原本的大宋,养马之地全都丢尽了,莫说是用马来种地了,便是军马都不够用。
现在既然不仅河套之地拿了回来,这幽燕关外之地也都拿了回来,马匹不缺,尤其是这关外,拿马儿来耕地想来也是可行的吧
却不知道这不是可行的问题,是在北方这种旱地作业之中,效率远远超出了牛耕。
西方世界大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使用牛耕地。而在牛耕地使用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使用马耕地。而且后者在欧洲应用是相当的广泛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马耕同牛耕的竞赛中,马耕最后在西方世界获得胜利。根据世界通史的内容所说,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块3倍。
不过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应当归功于从中国传过去的重钉马蹄铁和新式轭挽的传入,而这两样东西,却使得马牵引的功效提高了4倍。
加之“三圃制”在欧洲的广泛应用,能够使马得到充分的食物。因此,马在耕种的效率上面就在那段时期集中的体现出来。
从此在欧洲牛耕就全面被马耕给取代了
世界上最早的马耕地技术是产自于中国,而不是欧洲。即便到了解放后,马耕地在中国也有,详情可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正面,便是双马耕作。
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马耕最后并没有在中国大面积的普及开来。这里面地理环境起到了极大的关键。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种植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国的北方主要是旱地作业,而南方则是水田作业,也就是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区别。
马耕适合旱地作业,在西欧国家,他们的作物种植则是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