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7(2 / 2)

妙医圣手 五志 6070 字 2019-04-25

林阳从小受到林培仙的教导,对于长者十分尊敬。此刻,他客客气气的说道:“大爷您好,我向您打听一下,咱们这座村子里面,有没有寺庙或者僧人

“寺庙僧人”老大爷不愧是在村子里面活了几十年的人,对村子附近的情况完全是了如指掌,连想都不用想,便给出了答案:“在村东头,有一个跟咱们村子同名的寺庙。别看那座寺庙不怎么起眼,却是相当的灵验怎么,你也是听说了我常乐寺的名头,过来烧香礼佛的吗看你年纪轻轻,不会是想要求姻缘吧”

老者前半句话,让林阳很激动。但后面这半句话,却是让他感觉相当无语

苦笑着摇了摇头后,林阳说道:“我的确是慕名前来,但并不是求姻缘大爷,能麻烦你告诉我,该怎么去村东头的常乐寺吗”

老人家立刻将详细的路线,告诉给了林阳。末了,他还不忘说上一句:“求姻缘就求姻缘嘛,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几年,我看到过好多年轻人,去常乐寺求姻缘的。”

“大爷,你真是误会我了”林阳叹了口气,也不再多做解释,向老人家道谢后,便按照他给出的路线,很快来到了村东头的常乐寺。

这座寺庙,果然如老人家所说,规模很小,显得很不起眼。

或许很多年前,这座寺庙也曾辉煌过。但现在,它仅仅只剩下了一个狭小的殿堂。周围则是农田和民居。

在略显残破古旧的寺庙门口,生长着一株郁郁苍苍、足有数百年历史的参天大树树枝上面,挂满了红色的缎带,风一吹,便飘飘扬扬,十分的漂亮好看。

“居然有这么多人前来还愿,看来这座常乐寺,还真的是很灵验啊”感叹了一句后,林阳的心中也冒出了一个疑问:“不过,这样一座灵验的寺庙,为什么没有善男信女肯出钱帮忙修缮或者扩建一下呢”

走进常乐寺,不大的殿堂里面,只有一个老奶奶,坐在竹椅上面打瞌睡。看这位老奶奶的样子,并不像是比丘尼,应该是附近的居士,在寺庙里面帮忙

听到脚步声,老奶奶睁开了眼睛。

林阳急忙上前两步,柔声问道:“老人家,请问一下,这座寺庙里面有僧人吗”

“有的,但他一大早就出门,去了那边的古塔”老奶奶抬手朝着寺庙外面一指。

林阳扭头望去,在远处的荒野之中,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石塔。

朝阳下,这座古塔显得很苍凉,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道谢过后,林阳离开常乐寺,朝着古塔走去。

踏过了一片荒草尘土后,林阳来到了古塔前。

塔旁边立着一块石碑,虽然斑驳,但依稀还是能够看清楚上面写着的字:啡忄荣国公神道碑,。

在古塔下,林阳果然是看到了一位僧人。他手摸着石塔,也不知道是在想些什么。

朝阳、荒草、古塔、孤僧

这一幕,当真是如诗如画,震人心神。

“总算是找到人了。”看到这位明显是上了年纪的老和尚,林阳的心,禁不住有些激动。

跟他不同的是,玉山里面,魏忠贤和吴三桂、李自成以及陈圆圆,则是在为碑文上面的荣国公,三个字,感到震惊:“荣国公竟然是荣国公这这怎么可能”

第四百九十八章黑衣宰相

魏忠贤和吴三桂等人的反应,让陆熙影感觉很纳闷。她思来想去,也搞不清楚这个荣国公是何方神圣,怎么会让这几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被震惊成了这样。

荣国公

提到这个名字,陆熙影想到的,只有四大名著中楼梦一书里,那位开创了贾府百年基业的荣国公,贾源。

可这个贾源,毕竟只是小说里面的人物。不会有人在现实世界中给他立碑建塔,更不可能让魏忠贤、吴三桂等历史名人感到震惊毕竟,这几个人在世的时候,曹雪芹都还没有出生呢,更不可能有楼梦这部书存在。

矗立在这里的荣国公石碑和石塔,只能是另外一个人。

一个同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赫赫威名和惊人事迹的人

他又会是谁呢

按捺不住心头好奇的陆熙影,急忙拉住了陈圆圆,询问道:“陈姐姐,这个荣国公到底是谁怎么会让你们如此的惊讶”

陈圆圆在稳定了心神后,娓娓讲述道:“历史上,被奉为荣国公的人有好几位。即便是在明朝,也至少有三个人获得过荣国公的封爵。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叫梅殷,是洪武爷的女婿,靖难之役的时候,他受建文帝的命令驻守淮安抗击永乐爷,后来因为水,而亡。除此之外,被誉为靖难第一功臣的张玉,在战死之后,也曾被追封为荣国公、河间王。但矗立在这里的石碑,显然不是为这两个人所设。它应该是为第三个荣国公,同样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那个人所设”

见陈圆圆一直不肯将荣国公的名字说出来,陆熙影心里面就跟有好几只猫在挠一样,急不可耐的说道:“陈姐姐,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告诉我,这位荣国公到底是谁吧”

和她不同,陈诗文在听了陈圆圆的一席话后,心中猛地一动,想起了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与种种传说的人来:“陈大家,你说的这位荣国公,该不会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和尚吧”

“没错,就是道衍大师”陈圆圆点头答道。

而魏忠贤,也在这一刻拍着脑袋,恍然大悟的说道:“其实,在刚刚听到常乐寺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很耳熟。但因为死后一直在罗酆山里面待着,时间太久,让我对一些东西的记忆变得模糊,所以没能够想起常乐寺是什么地方。直到看见这块石碑,我才想起,这座石塔,可不正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姚广孝墓塔嘛”

不管是魏忠贤口中的姚广孝,还是陈圆圆说的道衍大师,又或者是陈诗文称呼的黑衣宰相姚和尚,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在元末明初时期,极具传奇色彩的和尚同样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了公爵的和尚法号道衍、俗名姚广孝的姚和尚。

这个姚和尚,儒、道、佛三家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样样通晓。但他最厉害、最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