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0(2 / 2)

阴山道士笔记 陈海生 5566 字 2019-04-26

时间不长不短,王姑姑到达竹林之时,恰好是刘国忠掏上了尸骸,朝那些尸骸下跪之时。却说这王姑姑,一看到刘国忠居然敢言辞挫挫的威迫千面魈,心底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大吃了一惊。一时之间回不过神,也愣在了那儿。

后来,王姑姑的心情可谓是如同波涛般起伏不定,从惊到喜,从喜到恼。惊的是,看到了千面魈的尸骸掉落了出来。喜的是千面魈居然答应了刘国忠的请求,恼的是自家看上的男人居然这么笨,看不都看就将乌鸦屎塞进了嘴巴里。

一直到刘国忠一行人走远,王姑姑这才偷偷的从竹林里头跑了出来。

磕完了头之后,王姑姑也未有片刻的停留,迈着小碎步,轻悄悄的跑出了竹林。

竹林内,几座枯坟,一口枯井,寂静无声的并排在一起,等所有人都离开之后,竹林内忽然刮起了一阵微凉的寒风,树叶飞舞间,呜呜声在竹林内蔓延。像是风在哭泣,又像是一个受了多年冤屈的女人,在哭诉着这么多年所受的怨恨和痛苦。

时间悄悄的流逝,在老支书和刘国忠等人的刻意隐瞒下,这件事久而久之就被人淡忘了,好似从没发生过似的。

反而是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感情却有了更深一步的进展。

刘国忠这敦厚的汉子,除却白天干农活之外,闲暇之时也教村民们练习刘家拳。但是这货天生比较笨拙,对感情的事都是爱理不理,甚至乎不知从何做起,用现代的话来形容,这种人,就是天生的情商低。

反倒是王姑姑,趁着闲暇之时,时而给刘国忠送吃的,时而给刘国忠缝缝补补,虽无名分,但实际上却像是成了刘家的媳妇一样。

只不过,两人的交流从来都是点到即止。除了精神上得到升华之外,身体上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接触,甚至乎,双方连手都没有牵过。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话,可能这两个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偏偏的,或许是上天想促成这段姻缘,这时候,出来了一个好事者,同村的刘大娘。

在当时的旧社会里,南北的文化是有着挺大的差异的。在北方,可能大娘只是个称呼,一个尊重着长辈的称呼。但是在南方的农村里头,称呼长辈,一般都是叫婶,姨,婆。有亲戚关系的,我们按照辈分叫,没亲戚关系的,我们一般都是根据年纪给上不同的称呼。年龄相差不大的,我们叫姐,稍微差异些的,叫阿姨,婶婶、

能够带娘字的,只有四种人。亲娘,奶娘,新娘,还有给人家牵红线的月娘。

刘大娘单名一个美字,是三乡十二村里郝郝有名的月娘,专门撮合有缘人,收取一个大大的媒人红包。

在当时的旧社会里,一般都是盲婚哑嫁。相亲过一次,觉得对方不错了,就下聘礼,择好日子就娶过门了。

当然,可能你会说,这种方式是旧社会的嫁娶方式,老土的来也毫无理性。

那么,相比现在这个社会呢

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改变了许多东西。除却学会追求真爱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现实,在不停择偶,感情受到无数次波折的同时。最后迈进婚姻殿堂时,许许多多都是因为年纪大了,有成家这个念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总而言之,能过日子就行了。

最后的最后,有可能和你在一起度过一辈子的那个人,只是因为家庭责任建立起的爱,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一碰就碎。

又比如某位喜欢的文学二逼说的,在人生这段旅途上,你从小到大,或是因为一时惊艳,或是因为情愫使然,你会喜欢过无数的人,也曾有无数的人曾喜欢过你。但是,有可能人这一辈子,能够让你心痛的,

或许,媒人的存在也有只不过,现在的人找媒人也找的挺有心思。要么就是找上司的家属,要么就是找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连一段婚姻,都不忘掺杂些交际的手腕。

两个时代,两种差异,看似后者更可取。但偏偏旧社会里的婚姻即使是盲婚哑嫁,但许许多多的人似乎都牵着手走到了尽头。而如今这个社会,分了又离,离了又分,当真是折煞人心,折磨了诸多有缘眷侣。

在当初那个久远的年代里,饭都吃不饱了,也没多少的人会去顾得了追求真爱。

所以,媒人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赚钱活,撮合了一对夫妻得到的礼钱,好过别人打几个月的苦工。

刘大娘在月娘这个行业里头,有着顶尖的技术,顶尖的门路,有她出手撮合,一切本是对彼此有了心意的孤男怨女,多数都是一拍即合。

然而,碰到王姑姑和刘国忠这位战无不胜的刘大娘,却稳妥妥的扎到了点子遇到了困难。

第八章逃跑的新郎

当刘大娘兴冲冲的跑去刘国忠和王姑姑两人家里说媒时,两人给出的反应都各不一样。

刘国忠先是愣住,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而王姑姑先是羞涩的低下了头,当刘大娘误以为她同意时,她却伸手拉住了刘大娘,而那俏生生的脸庞上,居然出现了和刘国忠一样的苦涩。

谁也没有想到这本应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居然互相都有对方的苦衷。

刘国忠担心的是王姑姑看不起自己这江湖中人,他过惯了漂泊无依的日子,也无半点儿拿得出手的家当。而王姑姑的忧虑,却是来自于青松叔。

同样,无论是在哪个年代,家境的悬殊是个问题,虽说王姑姑和刘国忠的家境并不算太过悬殊,但是有着青松叔这个拖油瓶在,显然不太遭人见待。闹饥荒的年代,自家都吃不饱了,娶个女人还带着个拖油瓶,你说谁又会乐意呢

然而,号称是媒人界的金子招牌刘大娘,又怎么会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虽说两人的说婚陷入了困境,但刘大娘也不是吃素的。她心生一计,装作不经意的唉声叹气,跑到双方面前各自说了对方的难处。

王姑姑给出的回话是这样子的:“家当是靠夫妻俩慢慢争取的,又怎么能全交代在一个男人身上呢再且说了,江湖中人有什么不好,至少江湖中人敢作敢当,讲义气。”

而当刘大娘说出了老王家的困境之后,刘国忠当场一拍胸脯:“若是能取王妹子这样的贤妻,别说养多一个,就算养一家子,我刘国忠也心甘情愿。”

之后,刘大娘把得来的答案和对方一说,自然而然的,这事儿也就成了。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却在三个月之后发生了。

三个月之后,大喜日子的那天。王姑姑穿着大喜红袍在家中翘首等待,一直到傍晚,都没看到刘国忠的身影。直到傍晚时分,同村的人才来告诉王姑姑。刘国忠父子两走了,走的无影无踪,连家中的东西都收拾走了。

经受不住打击的王姑姑眼泪簌簌的流了下来,当场就昏了过去。几年之后,命不好的王姑姑换上了当时科技根本就没办法治疗的白血病,离开了人世。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问,难不成刘国忠真的嫌弃王姑姑的家境,所以才在大婚那天逃婚吗

事情的疑云在十五年之后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