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7(2 / 2)

现在随王爷出征的虎将三个龙骑旅在夺下了真定后,将防务交给了狼将四旅和五旅,他们跳到外围作战,以发挥骑军机动灵活的特长。曹勋被抓住后初时还以为又落到了女真人手中,可他很快从这些人的谈话中弄清了这些人是宋人,而西京军一直以义勇相称,他便言自己是从金营逃出来的,要见他们头领。

“你真得知道太上皇的所在”斥候听曹勋言吐不凡,不像再说假话,便将其到了旅长刘宝的面前。

“大王,我乃是大宋武义大夫曹勋,被金人所虏,与太上编为一组北行”曹勋说道。

“哦,你知道太上皇的消息,可我如何信你”曹勋这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自己报出官职姓名,对方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是一帮土包子,可自己身负重任,又不敢贸然将信物拿出来。

“你们归哪处统领”曹勋没办法只能继续找他们的上级单位。

“我们是河北大元帅陈帅的属下,你可认识”刘宝也不傻,当然不会报出王爷的名号,而是推到了陈遘的头上。

“我听说秦王领兵在真定,你们可知他的下落”曹勋身负皇命,急于找到秦王,一听却是陈遘的部下,一着急给秃噜出来了。

“你如何知道秦王的事情,是不是金贼的奸细”刘宝一听他提到王爷立刻警惕起来,一个被俘的宋臣必是被严加看管,怎么会得知这种机密。

“这这不能与你说,你只需将我送到秦王面前即可”曹勋一听有门,这小子一听秦王就这么紧张,肯定是知道秦王下落的。

刘宝当然不会因为他不说就放过他,当下就翻了脸,身上仔细搜过,一下翻出了件女人的衣物,他也是识货的,这东西不是平常人家可以有的,接着又找到了几件杂物,却都是女子的首饰用物,图案却是皇家专用的。可再问曹勋一言不发,只说是要见秦王。刘宝再问不出什么,可也意识到事情重大,便亲自领兵将曹勋送往真定

当刘宝将几件搜出来的东西放到王爷面前,就见王爷脸色大变,别的东西他不认识,太后的那串手珠却是识得的,那还是自己征西夏时得来的,据说是用得道高僧的真身舍利所制,回来后送给了他妈,现在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能不让吃惊吗

“殿下,下官终于找到您了”曹勋一见赵柽,跪下就哭,他们两个算是老相识了,曹勋勾管龙德宫,而赵柽在京时常去探望,他是赵恒的人自然是百般刁难,没少从秦王手里捞好处。

“曹大人,不要难过,太上皇和太后怎么样了”赵柽自然对曹勋也不陌生,虽然恨他贪婪,可现在也顾不得算老账,离案将他扶了起来,命人上茶。而此时同在衙内的陈遘和宗泽听说有人逃了出来,也忙过来打探消息。

曹勋擦擦眼泪,先将案上的绛罗栊领拿过来,撕开衣领献上,“可便即真,来救父母”赵柽看过念道,那两笔字一看便是他爹写的别无二家,而上面的御押天下一人也是无误。

赵柽将衣物又递给宗泽和陈遘二人看过,也确认无误,而这时曹勋又在身上摸索了一番,掏出一方小印递给赵柽,他看过却是他爹随身带着的宣和小印。然后曹旭又当着众人的面将赵佶的话一字不落的复述了一遍。

“但有清中原之策,便悉予举行,无须顾忌父母安危,唯求洗雪积愤。上皇真是大义,为图中兴,不顾龙体,真乃大善”宗泽禁不住赞道。而赵柽却苦笑不已,自己的老爹这时候雄起了,早干嘛去啦

“王爷可知上皇的意思”曹勋将事情交待清楚了,自己几日来怀揣衣带诏,吃不好,睡不着,现在完成了任务,人也就软了,赵柽急忙命人将他伏了下去休息,宗泽看向愁眉不展的王爷问道。

“父皇太后蒙难,自然是要我设法营救”赵柽说道。

“王爷差异,此可视为上皇的传位之诏,圣上已将国事托付于王爷了”宗泽笑笑说道。

“啊”赵柽听罢一惊,这就行了凭着这么几件东西便算是得到了授权,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主了,可自己和赵构那个才是真得,那个是假的呢

第一百一十二章遮羞布

执政的帝王把位置让给贤者接替,谓之禅让;接受让位的贤者,则要装模作样地“辞而不受”,几经大臣的劝说才登上大位,谓之劝进。

古尧舜贤让之德,一直为古人传颂的佳话,圣王的道德的楷模。但奇怪的是,先贤孔子在论语的雍也、宪问篇中只论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连尧舜都难以做到,避谈尧舜禅让之德,说明他老人家对禅让是有看法的。而荀子就很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指出:“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让矣”

也是,倘若没有武力逼宫,对手的鼓噪,谁肯把最高领导权轻易地让位给别人但无论是武力实现政权易手,还是禅让的和平过渡,继位之君在道义上要取信于人,则需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成是正统的合法的继任者,于是各种学说应运而生。

如由汉至晋,董仲舒君权神授的天命观、邹衍的阴阳五行说、习凿齿的正统论,乃至种族说、文化说、区域说、血缘说、气数说,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国时孙权的谋士们,自知孙权和刘备相比,不占区域、文化、血缘的优势,竟然说孙权“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胜于刘备的不读书,也作为称王的条件。其实这都不过是为自己登台的舆论造势,哄骗愚盲而已。

中国社会自夏以后便极少“禅位”,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名存实亡有限的禅让也有过几次,汉禅魏、魏禅晋、后周禅宋。但大多是被逼禅让。主动禅让的也有几位唐朝时,高祖禅让太宗、睿宗禅让玄宗、玄宗禅让肃宗等。大多还是迫不得已,真正算得上心甘情愿禅让的只有唐睿宗禅让给唐玄宗。本朝的赵佶让位于赵桓虽说是处于自愿,可也是被逼无奈,推脱责任,可后来又后悔了。

“殿下,现在有上皇亲笔诏在手,又有大军在侧,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