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月老百姓缺粮少油,一日三餐食不果腹,难得吃一次席面,作为主家办一次吃席同样困难,但还要让吃席的村民四邻吃饱,就想办法用大锅炖一锅红白萝卜块,倒部分肉汤。由于萝卜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肉味就完全入敷在了萝卜里,再加一些豆腐白菜,好一些的再放一些粉条,能看到一抹肉星子,那就是有条件的家庭了。
这样一锅大烩菜完全可以满足一村人享用,起码混个肚儿圆。
而这掌勺的姚长山亲自上阵,他乃火头军出身,所以每到冬日里,办喜事的多起来,他可是忙的脚不着地。
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烩菜,配窝窝头、蒸好的地瓜,吃完菜,再把烩菜汤喝掉,那种感觉,真叫爽。
当然守着盘龙湖,青兰山,什么吃不到。虽然冬日里不好垂钓,可有咸鱼干,桌子上摆着清蒸咸鱼干。
主家办的绞尽脑汁,而村民和四邻,送礼也送的煞费苦心,三尺布正好小娃娃的一身衣服、俩鸡蛋,至于礼钱少的可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天刘淑英和刘姥爷也来了,他们送的东西可多了,多是实用性强的,不张扬,如布、粮、油之类的,还有刘姥爷手工做的拨浪鼓。
这天来看小月娃的,都是要随份子钱的,给小宝宝钱多是一毛、两毛,不过只要不进屋看孩子,可以不给钱。
所以进连幼梅的房间的人很少,只有姥姥一家,也就是刘姥爷和刘淑英两人。
妮儿好好地看了看太姥爷和姥姥,她可是记得太姥爷那温文如玉的声音,她在心里怎么描绘也应该是一枚老帅哥。
没想到糟老头子一个,真让人丧气耶
咦不对,这气血旺盛,不该呀不该是满脸的枯树皮,还好还好,不是三寸丁这身材在太姥爷这个年纪绝对称得上壮实。
第14章 一声叹息
更新时间2014714 7:33:50字数:3121
哦原来如此
妮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伪装,果然称得上谦谦如玉,不过现在是俊美儒雅的花样爷爷,长眉凤目、面容慈祥,望着自己的目光温柔的似乎能滴出水来。
姥姥不细看几乎看不出眼角留下岁月的痕迹,当真是个中年美妇人。
“姥爷,你又拿着烟票换肉票了。”连幼梅看着二老拎来的东西说道。
“你姥爷我又不抽烟,留着干嘛干脆换了。”刘姥爷坐在炕沿上抱着妮儿笑道。
“即使你姥爷不换,他那些徒弟也屁股后面追着换。”刘淑英偷笑道,“我真不知道那烟有什么好抽的,即当不得吃,也当不得喝,冒冒烟就完了。”
“妈,这个你们就不懂了,这烟瘾大的人要不抽浑身难受,我听说有的拿自己种烟叶抽,搞不到烟苗的人就用黄豆叶、芝麻叶、丝瓜的叶和藤来替代烟抽,冒出的烟呛人的要命。”姚长海摇头道。
“烟呛人的要命,还抽。”连幼梅摇头实在不理解道。
“这烟瘾犯了谁也挡不住。”姚长海说道。
在小夫妻讨论烟瘾的时候,刘姥爷朝刘淑英使了个眼色,刘淑英心领神会的眼神紧盯着外面。
“来来,这是太姥爷给的。”刘姥爷解开棉袄,从里面摸出一个小东西,挂在了妮儿的脖子上。
“姥爷这东西太贵重了。”姚长海一看赶紧说道。
难怪姥爷这么神神秘秘的且如此谨慎,他虽然不懂玉,但也看得出那个好东西,看着就让人舒服。
“不贵重,我还不给妮儿呢”刘姥爷白了他们一眼说道。“就这都委屈了俺们的小宝贝儿了。带上它保佑我们妮儿平安长大。”若有灾劫也能挡一挡,当然这些他不会宣之于口的。
“姥爷,这太扎眼了。”连幼梅侧面敲击道,这个姥爷固执起来,可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连幼梅是懂货之人,这玉一看就不是凡品,上好的羊脂白玉,玉质洁白润泽,状如凝脂,温润细腻。
“是啊爸爸,太扎眼了,对妮儿不好。”刘淑英也帮腔道。
“太扎眼了。”刘姥爷想想现在的大环境,叹了口气道,“那先收起来。”
“先收起来。”三人齐齐松口气说道,总算说服老人家了。
刘姥爷无奈的只好要先收起来,却发现,妮儿的小手死攥着不放手。
刘姥爷一拿出这玉,妮儿就感受到了,浓郁的灵气,所以一挂在她的胸前,自然这小手就抓着不放了。
这玉入手的一瞬间,她明显感觉到有种暖意浸入身体,这寒冬腊月的天气里,暖炕上,身体还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果然不是凡品。
这奇特的感觉,让她抬起手来,放在空中,定睛猛看了着自己的手掌心,这一看不由讶异
羊脂白玉是葫芦形状,没有过多的人工雕刻,天然形成的两个半圆,给以她喜气祥和的美感,而周围竟围绕着一股金色之气
哦原来是个防御型的法器,这个对于魔修宗师级别的妮儿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现在嘛对于没有任何抵御力量的婴儿来说,自然难得,既然是给她的,自然不会让人拿走了。
所以死攥着不放
“你个小财迷。”连幼梅轻点她的额头道。
“怎么办。”姚长海看着刘姥爷道。
“我可不掰开妮儿的手指。”刘姥爷不负责任地说道。
姚长海和连幼梅相视一眼摇摇头,一脸俺们不干。
“嗨冬天穿的厚,先塞到棉袄里吧晚上趁她不注意,摘下来,不就得了。”刘淑英笑道,“看咱们这着急上火的样儿。”
说话当中刘淑英把玉葫芦塞进了妮儿的棉袄,贴身佩戴。
“嘿妈,你说这小家伙,是不是听懂咱说的话啊”姚长海挑眉笑道。
把玉塞进妮儿的棉袄内,她自然非常的合作,没有哭闹,看得四个大人是啧啧称奇。
而妮儿也终于确定自个儿所处的具体年代了,通过刘姥爷的未来,知道姚长海盖好房子刘姥爷搬来一起住,画面一转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真是红色的年代。
这还用得着猜嘛
“亲家姥爷,亲家母,马上开席了。”姚奶奶亲自过来请道。
“哦这就来了。”刘淑英说道。
忙忙碌碌两天,不其实都准备了小半年了,门口拿石头垒了几口土灶,顿时支起了几口大锅,先是将肥肉熬出油来,然后从把从地窖里收拾好的菜,炒了好几口大铁锅的菜。
那铁锅可是相当的大,大锅菜炖好,开席喽
姚爷爷给正在盛菜的晚辈们道,“博远你们把菜和窝窝头,拾好了先给咱们村的孤寡老人端过去。”
正在拿着大铁勺盛菜的姚博远手一顿,抬眼道,“是爷爷。”他把菜盛到粗瓷大碗里,放到大簸箩里,窝窝头也拾到大簸箩里,然后和清远他们抬着给村子里老人们送去。
“对了别忘了咱们村尾住着的那个大叔。”姚爷爷喊道。
“忘不了”姚博远摆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