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 / 2)

贫农大魔师 秋味 5793 字 2019-04-27

“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

人未到,声先到,老姚家个个都是大嗓门。

姚长海领着侄子们从山上下来了。

大娘和姚夏穗听见动静赶紧出去了,“大嫂来的正好,博远去把兔子收拾一下,晚上加餐。”

“好嘞”姚博远屁颠屁颠去收拾兔子了。

“小子,兔毛剥完整了,加上秋天削好的那张兔子皮,回头给你爹整一副兔毛手套,这冬天赶大车,别冻着手了。”姚长海笑着在姚博远后面高喊道。

“还是他小叔子心细。”大娘听着眉开眼笑道,这心里可是比吃了蜜都甜。

“大嫂,兔子就和土豆、胡萝卜一起炖汤吧兔肉留给爹、娘,咱们喝点儿汤得了。”姚长海随口就道。

“行,听他小叔子的。”大娘笑着说道。

姚长海先进堂屋,见过爹娘后,洗漱了一下,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咱家妮儿乖不乖啊”姚长海热乎乎粗糙的大手,摸着她细嫩的脸颊。

“我们妮儿乖着呢刚才还把尿来着。”连幼梅笑道。

“是嘛这下子不用躺湿被窝了。”姚长海轻点她的鼻头道,“这小丫头,一点儿委屈是都不肯受。”

“哭的那个叫痛,听得人魂飞魄散的。”姚长海点着她的额头笑道。

“养孩子不都这样,这也是乐趣。”连幼梅抱着孩子道,“他爹,给孩子喂点儿水。水温差不多了。”

“嗯”姚长海坐在炕沿上端着细瓷碗,拿着小勺子,慢慢的喂。

听见孩子吧唧吧唧的喝下一勺,一点儿没漏勺,这成就感别提多美了。

“瞧她喝的来劲儿的,水都喝的这么香,跟吃蜜似的。”姚长海笑道。

“山泉水清又甜”连幼梅笑着道,“喝水好啊不上火。”

转眼小半碗水就喂进了妮儿的小肚肚里。

“她爹,我给你说啊”连幼梅用手绢擦了擦孩子的嘴,把她直接放到了炕上,自个玩儿去。

连幼梅把刚才和大嫂谈的关于博远的事说了一遍,“她爹,去十里村打听打听秀芹这姑娘的秉性,咱家长孙娶妻可得慎重。”

“行,这事我记下了。”姚长海说道,想着又笑着摇头,“转眼间博远也该娶亲了,他还真是实际耶没啥要求,能干活就中。”

“他还真是老成啊”姚长海纳闷道,“按说这个年纪的大小伙子,谁不稀罕长的姑娘俏的,不憧憬一下未来的另一半。”

想不明白

aa

何止姚长海这个小叔子想不明白,和姚博远一起收拾兔子的姚清远问道,“哥,你怎么就相中的秀芹了,那整个一个假小子。要找也得找像小婶那样的,好看”

“好看能当饭吃啊”姚博远粗声粗气地说道。“俺娶她,可不是回来当奶奶供着的,就是回来你帮着咱娘干活和生孩子的。看上的就是她孝顺、勤快。”

兔子被吊在树杈上,姚博远熟练的开剥兔皮,从上到下,完整的剥下来。

“哥咱俩说不到一块儿。”姚清远皱着眉头摇头道。

“你不是老大,不懂我的心思。”姚博远沉声说道。“大儿媳妇,不一定像三婶那样机灵、玲珑,或者像小婶那样好看。最重要的是心正、勤快,忠厚,能笼络着咱们整个家,会过日子。”他指指自己的心口。

姚清远吐吐舌头,嘴里嘀咕道:“幸亏我不是老大,辛苦你了大哥。”他拍拍姚博远的肩膀,这老大真不是一般人当的。

有些事他这个当弟弟的可以随心所欲,而大哥就不成。

姚博远顿了一下手里刀道,“清远,我也劝你一句,别净想些那不切实际的,那些个知青娇小姐就是娶进来,她能孝敬爹娘,还是能下地干活。”

“小婶就挺好的嘛”姚清远赌气道。

“这世上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小婶似的,不嫌弃咱们乡下人。”姚博远手上的动作不停,又道,“好就算她不嫌弃,她父母呢说句实在话,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小婶家似的,就小婶一个宝贝疙瘩。现在谁家不是三、四个孩子,这十根手指还有长、有短的。”

这言外之意很明显,人的心总有偏着的时候,总有不是一碗水端平的时候。

谁像小婶家,爱屋及乌的对他们这些婆家侄子们也这么好。

“哥说什么呢现在是给你说媳妇,又不是俺。”姚清远嘟囔道,“这明明是说他呢怎么拐到自个身上了。”

s:下午五点二更

第40章 清远的心思

更新时间201483 16:45:01字数:2156

“你那点儿小心思,瞒得了咱爹娘,瞒不了我。是谁经常往农场跑。”姚博远小心翼翼的剥剩下的一半兔子皮,为了老爹的手套,力求兔子皮完整。

“我那是去找小婶呢”姚清远闪躲着他清明地眼神,梗着脖子嘴硬道。

“是啊找小婶”姚博远似笑非笑地撇了他一眼道,“那是谁跟着王琦红屁股后面跑。”

“哥,你咋知道的。”姚清远瞪着大眼,不可置信地样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姚博远摇头晃脑道。

“王琦红是谁不是姚继红吗”

突入起来的声音吓得兄弟俩一跳,“娘,你怎么偷听人家谈话”姚清远拍着胸口埋怨道。

“偷听没有啊娘是光明正大的听。”大娘一本正经地说道。

“噗呵呵。”姚博远笑弯了腰。

“清远,你跟娘说说怎么又出来个王琦红。”大娘一把抓住想要逃跑地姚清远道。

“娘”姚清远扭捏着不肯说道。

“博远,你说。”大娘直接看向姚博远道。

姚博远看了看姚清远说道,“是小婶农场的子弟小学的老师。”他接着又道,“有名有姓,咱娘不会找啊还不如直接说道。”

“俺听你的意思是她是知青。”大娘抬眼看着姚清远说道。

姚清远看着她面无表情的脸孔,也猜不出啥意思,想想,娘最好说话了,如果能把她争取过来,那么爹就摆平了。

“娘,严格说来她是精简下放人员的子、女,高中毕业,现在在农场子弟小学做老师。”姚清远眼神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娘道,看着她越来越紧皱的眉头,心越来越沉。

精简下放人员,60年代初,由于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大量精减城市人口。

这些在战争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做出贡献的老同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退职还乡,支援农业,为国家分担了困难。

当时告诉回乡的职工,一旦国家形势好转,将优先把他们请回来。

“清远,放弃吧人家心心念念地肯定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