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2 / 2)

贫农大魔师 秋味 7883 字 2019-04-27

点燃的瞬间,火焰袅绕、青烟飘散,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味道。

“还好吹的是南风,我们坐在北边,不然可就呛着了。”姚致远笑道,“是吧妮儿。”

“嗯”妮儿双手托腮,点点头道,说实话这味道真是不太好闻。

“烧火粪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是一种技术活。一般堆起米把多高就可以了;火粪瓤要铺得厚薄一致,干草丕还要摊得重量均匀。不然,烧不了多长时间,或一点火,堆就塌了;点火掏堆也有讲究,要环绕四方,同时点火。要周围转悠,慢慢掏堆。若从一方点火或一方掏得太空,火粪堆往往会因重心失衡而倒塌。”姚长海边说边拿着烧火棍子,围着火粪堆一直转悠。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多练几回啥都会了。”姚爷爷直接坐在姚致远他们旁边的石头上。“对了,队里安排你的工作了没。”

“嘿嘿我等着小叔安排呢”姚致远笑道。

“那小叔可不客气啦”姚长海打趣道,“给你安排最苦最累的活。”

姚致远朗声说道,“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他骄傲地又道,“咱老姚家可没有孬种。”

“行了,长海你就别吓唬他了。”姚爷爷笑着打抱不平道。

姚长海走了过来,坐在姚致远旁边道,“目前来说,咱们队的四头牛,还没有专人照看。致远啊咱成了牧童了,不过这个牧童好像有些大。是吧爹。”他朝姚爷爷眨眨眼,调侃道。

以前只有一头小黄的时候,姚长海和姚满仓多费些心,现在多了。得需要专职的人照看了。

“能干好吗”姚长海拍着他的肩膀道。

“不就是养牛吗”姚致远咧嘴一笑道,不过这底气可不怎么足,养过鸡、养过猪,这牛一养四头,还真是一时心里忐忑不安,怕养不好了,到时候不好向集体交代。

“放心吧小叔会帮你的。要说这里姥爷养牛的经验最丰富。可惜他老人家不在,他教你几天保证你上手快些。”姚长海摇头道,“一时间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习惯果然很可怕

“呀大黄回来了。”姚致远看着颠颠儿过来的大黄道,“呀上面有纸条。”

“来大黄过来,让我看看。”姚长海招手道,大黄径直朝他跑了过来。他卸下上面的纸条,看完后道,“致远带着妮儿回去吧大嫂已经回家给妮儿蒸鸡蛋了。”

“哦”姚致远说道,“爷爷,小叔。我们走了。”

大黄趴窝下来,妮儿跨坐在它的后背上,拉着姚致远的手,“爹、爷爷,再见。”

“致远路上小心点儿,多照看着点儿。”姚爷爷叮嘱道。

“知道了,爷爷。”姚致远点头应道,“那妮儿坐好了,我们走了啊”

“致远从这条路回村子里,这边烟小。”姚长海指着与他们来时不同的路道。

虽然这条路要爬破,但不会烟雾缭绕,妮儿他们来时的路,田间地头平整的地方,现在火粪堆上可都是青烟袅袅。

便宜老爹说的对,这烧火粪唯一的不好,就是这空气质量可不怎么好,但绝对与焚烧麦秸不同,不过跟后世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比起来真不算个啥

人真是矛盾体,烧火粪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人们即想回归自然,享受天然绿色食品,没有火粪不行;全用化肥农药,人们的食物品质只能愈来愈恶化。

反正现如今农民视火粪为珍宝,它可是庄稼的命根子,可是关系到整个生产队的粮食问题关系到是否饿肚子的问题所以都牟足了劲儿。

父子俩看着一大一小远去地身影,转身两人相视一笑。

姚长海笑道,“咱家妮儿不怕生、不怯场,一切会好的。”又投入到制造农家肥的大业当中。

姚致远和妮儿绕了大半个村子,路过妮儿家,回到了姚老大的家。

“香”妮儿吸吸娇俏地鼻子甜甜一笑道。

“你倒是鼻子灵。”大娘挑开堂屋的帘子笑道。

姚致远抱起妮儿跨过门槛,他可不想看着大黄载着她跳过门槛,让自己的小心肝儿砰砰乱跳。

“回来了,正好鸡蛋蒸好了。致远带着妮儿洗洗手。”大娘说着放下帘子,把蒸好的搪瓷盆端进了东里间。

姚致远带着妮儿洗洗手,抱着她进了东里间,“大娘你赶紧回去吧我喂妮儿就中。”

“那好吧妮儿不是着急扒碗的孩子,所以不要烫着妮儿了。”大娘边解下身上的围裙,边说道。

大娘的意思很明显,慢慢喂,不着急。

“知道了,大娘。”姚致远说着脱了妮儿的鞋,放她在炕桌前坐好,又转身出去洗洗手,回来耐心地喂妮儿蒸鸡蛋。

“对了。致远吃完鸡蛋,别忘了给妮儿冲点儿蜂蜜水。”已经出了东里间的大娘又回头挑开帘子道。

“知道了。”姚致远应道。

姚致远耐心地喂完妮儿蒸鸡蛋,又拿着妮儿的木制茶杯,冲了点儿蜂蜜水。待温度可以后又喂了妮儿喝蜂蜜水。

看妮儿的精神头足,又陪着妮儿玩儿了会儿。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午,大娘和姚奶奶两人从席厂先回来,给大伙做饭。

春耕开始,为了让家里的壮劳力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儿。所以这中饭就不再是,熬一大锅黄糊涂,一天三顿喝稀粥了。

午饭做的多是玉米面条,或者地瓜干做的面条,最起码中午这一顿得让家里的男人们吃得饱饱的。

地瓜面条,地瓜干需要在臼里捣碎。再在磨上碾上几遍,就变成了面粉,在掺些豆面擀面条,其实也不能叫面条,应该说是面片。

去年红薯大丰收。所以红薯不管怎么做那绝对是管饱。

由于先前妮儿吃了个蒸鸡蛋,所以这红薯面条她并没有吃多少。老实说,没有掺入白面,这面条是够劲道,但却不够滑溜,甚至有些粗拉嗓子。

看他们吃得西里呼噜地非常的香,好吧是她娇气了。

吃午饭。夏穗和秋粟收拾碗筷,姚家的女人们开始织布,妮儿终于看到织布机动了起来。

人们就利用早中晚的间歇纺纱织布。吃好晚饭后纺纱到深夜是常事,晚上纺纱辰光多,早上、中午织布忙。

纱纺成后,经过浆纱做筒管、经纱上布机等。再行穿综嵌筘一系列的前期准备,随即就可织布了。

姚家的这台织布机是老式枣木打造的,可是姚爷爷的杰作,这台木质的织布机上面没有一个铁钉,全部是榫卯连接。相当结实耐用。

常用的地方磨得油光黑亮,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枣核的梭子,更是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可见为姚家出了大力气了。

织布时要手脚并用,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歌谣: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

织布机七尺长,八尺高,上面一共有十二个铁环环,织布的时候脚用力踩踏板,手一扳机档,织布机上的铁环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