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鸡汤清香飘散在空气中,引得妮儿鼻翼嗅嗅,“香”
“小馋猫,这么快就闻见了。”刘姥爷宠溺地捏捏她的娇俏的鼻子道,“走,咱去厨房看看。”
刘姥爷拉着妮儿的手进了厨房,“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好啊”
正在包馄饨的刘淑英道抬眼笑道,“鸡肉已经好了,妮儿等着姥姥先给你夹个鸡腿吃,过会儿等爹、娘回来了,再吃馄饨,一起吃的话可吃不了那么多。”
大铁锅里煮可是二十来只野鸡,整整煮了两大锅,风箱大柴,中间不断的蓄水,中火慢炖一下午,这汤熬得清香浓郁。
本来想拒绝的妮儿,点头应道,“好”离晚饭还有些时间,啃一只大鸡腿,一会儿再吃鸡汤馄饨。
香喷喷的鸡腿,洗过手的妮儿,直接上手抓着啃,吃一块嫩鸡肉,那眼睛立马就眯起来了。这鸡煮得又透又入味,咬一口,黏黏稠稠的,连皮带筋都是又烂又糯,香得能吞掉舌头。
妮儿吃的满嘴油光发亮,“好吃”又喝了小半碗精华的鸡汤,唔这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这石耳太难得了,吸取日月精华,难怪这鸡汤如此的鲜美。果然是物以稀为贵。”刘淑英笑道,“看妮儿吃的香的。”
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形似黑木耳,但其营养价值是黑木耳的十几倍。
“砰砰”厨房的大木桌上,就像是下雨一般,正在下石耳。
“够了,够了。太姥爷没要。”刘姥爷赶紧摁着妮儿的手。“什么东西多了,就不珍惜了。”
“送人,给奶奶。”这海味离大海远。吃不到,这山珍可是供应充足。
“好好。咱妮儿孝顺。”刘姥爷揉揉她细软的发丝笑道,“我去拿小笸箩筐。”装三个筐,一筐大约三斤重,其实没多少,新鲜的有水分压称。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倦鸟归巢。
“妈,有您在这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姚长海闻着香味进了家门,放下手中的锄头。进仓库拿出镰刀,开始磨刀。
“爹”妮儿高兴地叫道,她还以为姚湾村没有镰刀呢
“乖,爹忙着呢等一会儿再抱你。”坐在小板凳上拿着磨刀石,开始磨刀。
“处暑十日忙割谷,季节变幻的真快,眨眼间该收小米了。”刘姥爷笑道,“俗语说,过了白露节,磨镰就是歇马上就进入收获季节了。这秋收。收成我看也不错。”
提起收成,姚长海脸上乐开了花,农民一年辛苦劳作。不就是为了丰收嘛
“当然不错了,没看见咱们村的麻雀都比别的地方多。”刘淑英包着馄饨笑道。
提起这个刘姥爷道,“忙着制作果脯了,都忘了这小虫可是最喜欢吃谷子的。”
“爸,这就别担心了,孩子们天天扛着细竹竿,头上系着一个粗布袋,去田里抓麻雀烤着吃”刘淑英笑道,“这领头的就是修远和军远他们。现如今麻雀看见他们就躲,真是这凶名远播。”
“呵呵”姚长海笑道。“割完蜂蜜,孩子们没事做就开始在田间地头既可以大肆驱赶麻雀了。又有的吃,一举两得。”
“稻草人”妮儿奶声奶气地说道,她去看过田里的稻草人,也富有时代的特色,上面贴着口号和标语。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那麻雀都成精了,一点儿都不怕稻草人,以往没这么多麻雀。”姚长海不解地琢磨道。
“这说明了咱们姚湾村地界灵秀,出产的东西好。”刘姥爷的意思很明显,不然怎么吸引小虫光顾。
说道麻雀,现在大黄和大花又开辟了新战场,抓麻雀,逮着麻雀除了邀功,换灵泉之外,这麻雀就直接吃了。
大黄和大花都能逮着麻雀可见之多。
“嚯嚯”姚长海在磨刀石上,磨的镰刀油光蹭亮,锋利的很。
“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说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刘姥爷笑道,“这小米可是好东西啊”
“那是代参汤,妮儿她妈做月子可没少喝”姚长海指肚摸摸镰刀,足够锋利了,便收了起来。
“什么时候开镰。”刘姥爷问道。
“就这两天了”姚长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姥爷,这两天有雨吗”
“没有,天公作美,你们可以安心的收谷子和花生了。”刘姥爷起身说道,“去,鸡汤炖好了,去给亲家还有你三嫂家送些去。对了还有我在山里采的蘑菇。”
“好嘞”姚长海转身进了厨房。
“正好,我给你装好了。一趟一趟的送。连鸡带汤,亲家母是七只,你三嫂家是五只,妮儿她姑姑家一只,小牧家一只”刘淑英说道。
“妈,你到底炖了多少只啊”姚长海眼睛瞪的溜圆。
“不多二十只野鸡。”刘淑英催促道,“行了,赶紧送,不然晚了,还咋吃啊”她接着又道,“咱家还剩了六只,就这我还怕不够吃呢”
姚长海点点头道,“也是,不知道那几个小子,现在怎么这么能吃,这要是没有姥爷进山打猎,肚里有油水,只吃粮食的话,早晚吃光了。”
刘淑英抿嘴笑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没看他们个头蹭蹭的往上蹿,致远都有你高了吧我看秀芹还有狗蛋,这个头也是猛长,比刚来的时候蹿了一大截。”
“对哦秀芹原来只到博远的胸口,现在到肩头儿了吧”姚长海手比划了一下道。
“妈,我走了。”姚长海端着锅朝外走去。
再回来时。拿着空锅,刘淑英拿着大铁勺和筷子,整鸡夹了进去五只。然后大铁勺舀着鸡汤,一大锅。
就这样姚长海来来回回四趟才送完了。
“姥爷、妈。她爸,妮儿,我回来了。”连幼梅搬着自行车跨过了门槛,放在过道里。
“娘”妮儿坐在小板凳上朝连幼梅摆手道。
“妮儿,真乖,等会儿妈抱你。”连幼梅蹲在井边笑道,“妈,您又做的啥好吃的。老远就闻到了。”
“鸡汤馄饨,等小猫来了,咱们马上就下。”刘淑英蹲在菜园子里摘些菠菜、油菜、香菜下馄饨用。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来的正好。”钟小猫背着一捆柴火跨了进来,“太姥爷,姥姥,海叔,海婶,小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