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心中暗笑,你也知道谣言猛于苛政这话倒是新鲜,硬是把自己的错误说成了谣言的错误,摇身一变成为被害者,还真是好笑,这家伙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虽然不知道是谁,可一定不好对付,且先看看他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苏宁笑道:“唉,这个事情啊,师尊早就不在乎了,师尊受到的非议太多了,这世人的嘴巴是利器,他们想说什么,咱们也管不住,自己做好自己也就行了,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侯君集一拍大腿道:“就是这个道理哈哈哈,今日方才遇见知音,来,为此话,当浮一大白”侯君集举杯,苏宁也举杯,共饮一杯酒。
而后苏宁笑道:“那,不知是何事,需要我的帮助,还除了我,别人做不来这除了我,别人做不来的事情,估计也就是冲到醉仙坊去把人家三个花魁娘子给带回府上这一件事情了,侯总长莫不是看上了谁家的花魁娘子”
苏宁一说侯君集就笑了,别说,苏宁这个事情做的还真是漂亮,满长安只有他一人敢这么做,是个真性情的汉子,做了就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这么个事儿吗苏宁这样一说反倒是激起了侯君集的豪气,连着三杯酒下肚,借着一点儿微微的醉意,侯君集开口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呢,大家都知道,陛下非常宠幸苏侯,对苏侯的很多建议都予以采纳,多少臣子都羡慕苏侯。
所以呢,在下却也想请苏侯去和陛下说说,现在朝廷很缺少用来劳动改造的战俘,战俘都给送出去了,朝廷也不够用了,陛下就像让参谋总部看看哪里可以出战,抓一批战俘回来缓解一下问题,可是我把这计划都给提交上去了,可陛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让我好生疑惑啊
你说,这打仗不就是打仗吗朝廷需要战俘,我就去抓,抓个十几二十万,不就解决了吗这个计划也提出来了,理由也想好了,保证师出有名万无一失,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陛下就是没什么动作,这让我很是疑惑啊,我呢,我这功劳也不小,当然也不够大,要是想李祭酒那样,我也就可以做宰相了不是吗
可是现在就缺那灭国之功劳,我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就这么一点点,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小人向陛下进谗言,突然陛下又不想打了,这不是和我作对吗我是参谋总长,一旦出战我一定挂帅,那些小国,哪里是我泱泱大唐的对手五万军队就能灭其国其国民尽皆掳掠之大唐,大唐就轻松多了不是吗
这,这一举多得之事,为何还要有人进谗在下实在是疑惑,苏侯在陛下面前非常得宠,很的陛下看中,只要苏侯也说一说这件事情,陛下说不定就答应了不是吗只要苏侯帮我侯君集这个忙,我侯君集肯定记住苏侯这个恩,将来必有厚报苏侯,还请苏侯帮我这个忙,去向陛下说一说,如何”
侯君集带着微微的醉意,眼神确实凌厉的,苏宁看得出来,这家伙已经不安分了,本来是贞观十七年的事情,居然提早了十年,这家伙到底是想什么就那么想做宰相军政分开的事情好不容易确立了,要是这个时候把它打破了,李二陛下会答应吗
五百八十二人选
好不容易确立起来的体制,李二当然不会自己把它打破,哪怕对象是他的心腹重臣侯君集也是万万不可以的,侯君集很重要,但是朝政更重要,他不允许任何超过自己控制的情况发生,而侯君集想要做宰相就是这个情况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非常能干的臣子,他们一点儿错误都没有,凭什么将他们拉下宰相的职位,而让侯君集担任宰相担任宰相侯君集很在行吗他读过书吗他识很多字吗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文化水平如此之低,有何颜面担任宰相
这是李二陛下的心里话,当然不能说出来,这就等于是在侮辱臣子了,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侮辱臣子,否则就算是侯君集,也会引得群臣不满,所以李二陛下只是暗地里发发牢骚,并没有说很多的话,但是随后的情况却让李二陛下有些恼怒,连着三名将领入宫求见李二陛下,请求李二陛下派遣侯君集对外作战,抓捕战俘以补长安之缺失。
一个人请命还不够,居然还要让自己的属下也来请命这是在威胁我吗
李二陛下觉得自己的理智快要被磨灭了,身为武将妄图做宰相已经是大逆不道了,看在过去的情分上不与你计较,但是,你居然敢结党营私还是在军中
结党之事历来都是皇帝的大忌讳,汉代的党锢之祸就是皇帝觉得文臣结党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所以才会重用阉人对抗党人,并不是什么皇帝昏聩的原因,正是因为皇帝还清醒,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阉人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只能依靠皇帝,所以历史上一旦出现大臣的实力太强而皇帝的实力比较弱小的情况,就会出现皇帝利用阉人对抗大臣的事情,宦官作乱情况最严重的时代是东汉和唐代,还有北宋末期和明代。
东汉是世家势力太过庞大,皇帝需要利用宦官对抗世家。而唐代则是军阀势力强大所以要用到宦官。宋代是文人集团党争太过激烈要用到宦官,明代也是文人集团实力太过庞大才会用到宦官,无一不是有原因的,而综合判断一下。不是军人干政就是文人掌军。威胁到皇帝的地位。才会间接地引发宦官之祸,若是军政分开当不会有此祸患。
唐代前期,在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联手操控之下。朝堂上并没有结党的事情发生,军队安心的拓边征战,文官安心的治国理政,宦官则安心的做宦官,这才相安无事,从唐玄宗登位开始,节度使制度开始兴盛,加上唐玄宗晚期不理朝政,高力士才成为唐代宦官之祸的开启之人,而安史之乱以后,军阀势力强大,皇帝的力量大为衰落,这是唐代宦官之祸的起源。
但是现在还没有,不但没有宦官之祸,也没有军人干政,没有文人掌军,大家都相安无事,你侯君集偏偏要冒出头对政务进行干预,你已经是一个参谋总长,李二陛下以下军队的最高统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还想要什么不知道知足才是官场之大忌,羡慕李靖出将入相,你可知道李靖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
出将入相的人大多数没有好下场,要么死,比如陆逊,要么篡权,比如曹操,还有第三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太强大,臣子知进退,才有好的结果,你侯君集看不到李靖为了保命付出了什么代价吗李二陛下真的很失望,相当失望,好不容易把李靖从掌军之高位扳下来,把不相信的人赶走,让相信的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