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5(2 / 2)

贞观攻略 御炎 5660 字 2019-04-27

然而苏宁早就看穿了一切。

这是一个信号,波斯帝国崩溃之前的信号,他告诉李二陛下,波斯帝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他们已经要崩溃了,当他们的子民离他们而去的时候,他们的崩溃就是不可避免的,原本苏宁以为波斯还有十年甚至更久的寿命,但是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在崩溃的时候,数百万波斯难民何去何从如果大唐这个时候拒绝了他们,他们就会去别的地方,比如罗马,罗马获得了那么多的人口和那么多的领土,会变得更强,大唐会更加麻烦,如果此时大唐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他们,大唐就会成为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波斯人心中的天堂,一旦波斯崩溃或者发生下一次的大饥荒或者征兵,波斯人一定会逃到大唐来

那是多少人口大唐也可以及时出兵,打着保护这些难民,为这些难民守护家园的旗号正大光明的开疆拓土,之前阿拉伯特区屡次受到我们的恩惠,而在大唐军队前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和罗马人产生矛盾,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和他们虚与委蛇了,阿拉伯特区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塞纳西一定会和大唐合作,直接驱逐罗马人。

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吞并波斯故土和人口,还有阿拉伯特区,接着,进一步兵临罗马

九百四十一看穿一切的男人

这个世界,眼看着又要不平静了,四年没有大的战役发生,四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让不少牛鬼蛇神们积蓄了太多太多的坏水,急需一个发泄的窗口让他们排泄自己的坏水,否则憋得太久了就会坏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苏宁已经感受到了那些混蛋们几欲爆发的恶意,这股恶意要是不能转移到波斯人或者罗马人身上,就有可能被大唐自己消化,甚至是苏宁来消化,所以,苏宁将会不惜一切努力撺掇李二陛下准备开战,四年了都,再不开战,苏宁就要遭殃了,再不开战,李二陛下就老了

真的,这家伙真的老了,大概是为了国务操劳过度吧,四年前还是一头油光发亮的的黑发,现在却已经看到了丝丝银发,有一天李承乾捧着一根白头发在苏宁面前感伤,说这是父亲的白发,父亲老了,真的老了呜呜呜呜呜呜

苏宁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李承乾刻意为之,这混蛋于是苏宁果断给了李承乾一顿暴打,然后警告他,别那么早想做皇帝,老皇帝越老,他就越疑心,越容易猜忌,你好不容易熬到了贞观十八年,就不要害怕还要熬到贞观二十八年

为了皇位,皇帝可什么都做得出来,你给我记住了。

李承乾果断闭嘴了,什么也不说,然后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事实证明苏宁是对的,在苏宁努力撺掇李二陛下对波斯帝国展开强烈的外交攻击,并且准备好开战的过程中,李二陛下不止一次的明里暗里告诫苏宁,我才是皇帝,李承乾还不是皇帝,我不让他做皇帝。他就做不了皇帝朕不给,你们不能抢

最直接的一次告诫是这样的:“看到你成长的那么优秀,我很高兴,你已经完全可以承担起我想要托付给你的职责了,而我老了,头上都长了白头发了。精力不济了,这些日子处理多一些政务就觉得头晕眼花,留给我继续开疆拓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过,在那之前,你要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苏宁,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很珍惜你,你也要爱惜你自己,明白吗”

苏宁当时就觉得冷汗直冒,然后很认真的拜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李二陛下这才很满意的点点头,让苏宁离开,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李承乾三番两次做出那样的姿态的时候,苏宁才会及时地纠正他。李承乾实话实说自己已经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了,已经做够了太子,他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父亲二十八岁做了皇帝,他不奢求可以比父亲早,但是至少要在三十岁之前可以做皇帝。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一展胸中抱负。

苏宁紧紧的盯着李承乾,冷冷的告诉他:“皇帝不给你,你不能抢,现在你是太子,等你做了皇帝。你走到你父亲今天的份儿上,你就会明白,对于皇帝来说,就是这样,皇帝不给,谁都不能抢”

不过正如同李承乾所说的实话,李二陛下的精力的确是在这几年衰退的厉害,四十五岁的李二陛下在这四年来的逐渐老去,苏宁几乎可以用肉眼辨别出来,每一次入宫汇报自己的行政的时候,李二陛下的精神状态都在持续的衰弱。

他的确是在年轻的时候和刚当上皇帝的那些年过于压榨自己的精力,不注意休息,人在二十七岁以后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虽说四十多岁时正值壮年,但是这也是最后的强壮了。

社会学中有一种概念,就是老年君主统治能力下降的概念,君主担任皇帝的时间越长,他的精力和统治力就会不断的下降,年轻的时候轻而易举可以办到的事情,到老了却无论如何也做不来,唐玄宗是这样,宋仁宗是这样,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是这样,康熙是这样,乾隆也是这样,做皇帝做久了,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李二陛下才做了十八年皇帝,但是这十八年来他所付出的精力似乎并不比那些做了四五十年皇帝的皇帝要少,他所统治的十八年里面,是华夏族有史以来把国土扩展的最大的,几乎是前隋的三倍有余,一直以来为祸边疆的草原游牧民族全部都被征服,抵抗的被押到中原做奴隶,不抵抗的则被发配为军人管制下的专门为中原提供肉食的劳工。

草原上的经济不过如此,养殖牛羊马等牲畜,让中原百姓们可以吃到更多的肉,不断地把肉食输入中原,让中原的肉食价格不断下降,使得平民百姓们也可以把肉食当作平常的菜式来吃,而不是把肉食当作奢侈品,肉食者也不再是贵族的代称。

这么广大的土地打了下来,总要发展,中原汉族政府一贯所擅长的农业发展在这些土地上并不好用,于是在苏宁的推动下,一些对农业事物很感兴趣的年轻官员和学者恢复了农家的传承,以新农家的姿态重现出现在世界上,以发展天下农业为己任。

新农家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古农家的传承恢复,农家其实不应该算是一个传承组织,到如今,也不过是借用了农家的称谓,是一群研究农业重视农业的专门人才,主旨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家的官员也主要供职于民部,他们自己也有一个专门的分部,是农司。

新农家所讲究的不是传统的耕种粮食,而是如何把那些不适合种植粮食的被视作荒芜之地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用途,他们远赴那些荒凉贫瘠的土地,深入当地的原始村落探查,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准备了一份详尽的报告给了李二陛下,告诉李二陛下,这些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却适合种植中原土地不适合种植的作物。

有些土地适合种植特殊的水果,有些土地适合种植特殊的药材,有些土地适合种植特殊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