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0(2 / 2)

盛唐风月 府天 5701 字 2019-04-27

说完这话,他又对高力士吩咐道:“力士,你收拾好了放在那儿,等朕回来再说。”

高力士趋前答应了,等到眼看几个内侍宫人簇拥着天子出了大殿,他几乎立时三刻拧起了眉头。王毛仲和杜士仪要说是不共戴天之仇也不过分,天子心绪不佳,必然会把刚刚的事情吐露出去,到时候王毛仲煽风点火是必然的万一李隆基就此迁怒于杜士仪,那岂不火上浇油他一来二去卖给杜思温好几次人情,也就相当于送了杜士仪不少人情,不说他和王毛仲一直不对付,眼下这节骨眼上他就不妨帮上一把

因而,把东西收拾好之后,他匆匆回到内侍省,当即叫来了两个自己信任的宦官,悄悄把话吩咐了下去。须臾,两人一个前往门下省,一个便出了宫。而遣出这两个人后,他沉吟了好一会儿,最终便又叫来一人低低嘱咐了一通。

午时前后,当中书门下两省官员例行用饭之时,中书令张嘉贞方才得知了杜士仪上封了流姜皎岭外的制书。尽管是阅历丰富的宰相,但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第二反应便是杜士仪疯了,再细细一思量,想到如此上封竟然能够让门下省侍中源乾曜和黄门侍郎裴漼双双认可通过,他顿时脸色阴得能滴出水来。

他确实是得了王守一请托,兼且认为天子断然不能重蹈当年高宗覆辙,若不是顾忌天子对姜皎的情分,他恨不得杀鸡儆猴直接定处死。如今只是流刑之外附加杖刑,便是他觉得非如此不足以震慑。不但如此,他更打算借此打击姜皎党羽的机会,把源乾曜的左膀右臂也拆几个下来,其中杜士仪便是首要得拿掉的,那也是王守一的请托

“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

被他召来的两个中书舍人听到这骂声,苗延嗣和吕太一彼此对视了一眼,等得知事情原委无不为之悚然。苗延嗣这些时日敏锐地察觉到张嘉贞对自己的公私不分仿佛有些不满,此刻就索性默然不做声,吕太一见躲不过,就沉声说道:“相国所定之刑,上体天心,下合众意,并非竖子区区数言能够撼动得了的。陛下英明,自会明辨是非,届时杜士仪自有应得之罪。”

“不错,相国为中书省之首,堂堂正正的宰相,无需计较区区左拾遗的呓语。”

见一贯对杜士仪瞧不惯的苗延嗣也这么说,张嘉贞眉头紧皱,可终究咽不下去那口恶气,当即气急败坏地说道:“我已经定了姜皎一个妄谈休咎,如今便再奏杜士仪一个妄议国事有了这台阶,圣人断然不会容得这小儿还在眼前晃悠”

中书省既然知情,门下省自然更不会消息闭塞。这一日下午和晚上又恰好轮到杜士仪留值,因而,他自然能够发现,几个同僚窃窃私语过后,看向自己的目光全都变得异常古怪微妙。心知肚明这是为了什么,他便仿佛没看见似的埋头继续自己做自己的事。直到案头积攒的公务全都清了,他便从自己旁边的书箱中,找出了司马承祯在宫中校注之后送给自己的道德经抄本。一卷在手,他在心中默诵,须臾便是物我两忘。

当奉旨而来的高力士踏进直房之际,见人临书案而坐,专心致志地看着书,竟仿佛没看见自己,心中不禁暗喝了一声好想到该送消之处,他都已经把消息送出去了,可毕竟如今这旨意来得太快,单单是他着实无法拦阻,他便重重咳嗽了一声,等杜士仪抬起头时,他方才沉声唤道:“杜拾遗。”

杜士仪立时抬起了头,见高力士的表情琢磨不透,他便放下手中书卷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未知高将军有何见教”

“因你封还了流姜皎于岭外的制书,张相国奏你妄议国事。”高力士心里对张嘉贞的急躁很不以为然,因而毫不客气地揭破了这一点,这才面带惋惜地说道,“陛下意难解,令罢你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

“原来如此。”杜士仪之前在制书之后写下封还理由的时候,就已经预计到了其中几种结果,这只是不算太糟的一种,因而他点了点头之后便立时反问道,“可要即刻出京”

“这却不曾说。”此事本不用高力士出马,他亲自过来走这一趟,自然便轻声说道,“我已提早知会源相国和裴侍郎,二位贵主和惠妃之处也已经命人捎了个讯息,杜拾遗回去之后徐徐收拾,多耽搁几日启程也无所谓。总而言之,不用太快上路。”

杜士仪没想到高力士竟然还卖了这么一个好,微微一愣便连忙施礼谢道:“多谢高将军费心。待我把文书整理之后列单留存,立时便出门下省。”

门下省黄门侍郎裴漼咂舌归咂舌,然而,官做到他这个层面,知道的考虑的会更多。他和张说素来交好,可现如今张说官拜同中书门下三品,本应入政事堂为相,可结果屁股都没坐热便转任朔方节度使,其中既有张嘉贞的排挤,可也有张说自己想要借功绩回朝压下张嘉贞一头的念想。

既然如此,他知道这姜皎的处置本就是中书令张嘉贞定下上奏的天子,他送呈源乾曜的时候,便不动声色地把杜士仪那封还制令的奏疏放在了最上头。

“这是这个杜十九,他胆大包天了”

源乾曜的反应却比裴漼更加剧烈,他捏着那寥寥数字的奏疏,竟是径直站起身来,连声说道,“他知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圣人正在气头上,因而张嘉贞借机定下姜皎杖刑流配,圣人方才会一口允准,他这封还不但是打了张嘉贞一巴掌,同样是冒犯了圣人之威给我把他叫来”

还不等源乾曜提高声音,裴漼便轻声打断道:“源相国,可否听我一言”

源乾曜和裴漼搭档的日子还不算长,说不上一条心,但裴漼既然不是张嘉贞一党,他对其也算颇为倚重。此时此刻,他微微一踌躇,便又坐了回去,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裴侍郎请说,老朽洗耳恭听。”

“今次楚国公之事,本就扑朔迷离,然则事已至此,圣人既是觉得楚国公罪莫大焉,我等身为人臣,却也徒呼奈何。”见源乾曜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裴漼便继续说道,“然则尽管先前陛下也有杖杀官员,抑或杖刑流配的例子,可终究和楚国公此次不同。若以妄谈休咎的罪名,是死罪,即便陛下念旧情加以从轻,何需再加笞辱必是张嘉贞趁着陛下正在气头上,欲以此阿谀圣意,另外以悦他人。而相国虽同列政事堂,却因为昔日和楚国公之情,不好谏劝。”

源乾曜只觉得自己想说的话全都被裴漼说完了,一时只觉得心中无比熨帖,竟是连连点头道:“正如裴侍郎所说,我如今两头为难,心灰意冷,几乎想要就此告老照裴侍郎这么说,杜十九郎这份奏疏,岂非投石问路”

“能够让陛下洞察清楚,自然是最好。如若不能,杜十九郎毕竟是因一腔忠直方才封还这诰旨,如若陛下怪罪,也不至于有太重的处分。”

“可他毕竟和姜四郎曾有些来往”源乾曜想到这一节,心中不禁又有些踯躅。

“那点因缘本就光明正大,人尽皆知,无可不对人言。”裴漼笑着接过源乾曜手中那份奏疏,郑重其事地将其放在封还那一摞的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