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郎是来问我要了名帖,去拜访了从蜀郡到江南来置办棉田和茶园的几家人。”
陆偃一时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杜侍御初来乍到吴郡苏州,大概也听说过,所谓东南吴姓,朱张顾陆为大。顾陆两家,不仅在南朝时在吴地独领一时风骚,而且到了北朝,也曾经为了家族存续入仕为官。只不过富贵则富贵了,却未免为朱张以及吴人不齿。故而南朝时,论及吴中四姓,本该是顾陆朱张,但到了北朝乃至隋唐,反而成了朱张顾陆。张氏乃是我陆氏的姻亲,如今也正当显贵。反倒朱氏自贞观以后,已经渐渐式微了,没什么出色人物,而顾氏虽则二十年前还出过一任宰相,可如今也已经渐渐走了下坡路。”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对人言的隐私,陆偃对于杜士仪刚刚坦然相告很有好感,对于此一节自然也不遮掩:“顾氏曾一度致力于开办私学,传授儒业,当年吴郡朱子奢朱学士便是从学于顾彪先生门下。而顾相国当年拜相后,深受天后爱重,虽然年余便故世了,但天后还一度为之辍朝一日。
那时候是顾氏最显赫的时候,然则顾琮诸子都不甚成器,顾润以宰相子入仕,至今不过秘书郎,据说身体不好。而顾浚则是在京候选,反而需要顾氏本家反哺其在京开销。顾三郎的父亲顾清乃是顾相国幼子,早年混迹科场,奈何一无所获,顾佑虽则谦和有礼,有乃祖之风,可读书也不过尔尔,所以,顾氏方才会有如此处境。”
刚刚问杜士仪话时异常犀利,此刻评点别人,陆偃同样毫不留情面。见杜士仪果然面色一动,他就坦然说道:“另外,我承认,杜侍御刚刚所言是正理,但陆氏秉承家父家祖之风,不喜欢求新求变,故而无法支持你劝茶之举。至于木棉,既然乃是蜀人在江南自行其是,那就更不用说了。陆氏不会附和,但也不会反对。只不过,蜀人占地,在其余各州也就罢了,只希望在吴郡不要太过出格。”
陆偃既然说得坦陈,杜士仪也能够理解。早就知道吴郡如今尚有三大世家,他此前所谋方才避开了这里。他轻轻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吴郡之地,文人杰地灵,蜀郡那些人自然不敢与之争锋。”
“杜侍御言重了。家父一直告诫家中子弟,不许与人争斗,而旁人既非占我陆氏之地,要做什么更与陆氏无关。只不过,我妻家张氏行事就急躁多了,张尚书亦是在朝,若有冲突难以善了。说起来,蜀郡来人选了会稽郡,还真是选对了。会稽四姓,虞魏孔贺,可如今早已盛衰不同了。当年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虞尚书一度显赫一时,可子孙两代之后,虞氏便再无出色人物在朝,一时没落无闻。而魏氏谢氏早在两晋就已经颓败了,唯有贺氏尚长盛不衰,如今贺礼部在朝深受任用。不过贺氏偏居一隅之地,行事并不咄咄逼人。”
陆偃说着有些孩子气地一笑,随即就提起了鱼竿道:“杜侍御既然来了,和我一块钓个鱼轻松轻松可好我这塘里特意让人放了好些鲈鱼,做鱼羹最是鲜美无比,只可惜我枯坐一天也往往钓不上一条来。张氏那儿就不用拜访了,我那妻兄为人冲动,一个不好给人脸色看,更听不进去劝说,杜侍御不用去碰他钉子。”
身为妹夫,如此说自己的妻兄,再加上之前陆偃给人的印象便是直爽敢言,杜士仪知道对方绝不是无的放矢。如今的吴中四姓,只剩下了三姓依旧显赫,顾氏不论是否因为陆偃所说的原因,终究流露出了对茶叶和木棉的兴趣,而陆氏明白表示不掺和也不反对,现在唯有张氏中人尚未表明态度。而按照陆偃这么说,张家他也不用去了。他要的是劝茶,又不是让人把耕地全都废了种茶。
杜士仪心里如此想,手上便接过了陆偃递过来的鱼竿,含笑抛下了鱼竿。尽管这大冷天在塘边钓鱼,阴寒之气扑面而来,可当不消一会儿浮子渐动,须臾便钓上了一条大鱼的时候,他不禁立时为之大笑了起来。
“我坐了一上午都一无所获,杜侍御你运气也太好了”
陆偃懊丧地嚷嚷了一声,却又连声唤来仆人,吩咐他们拿到厨房立时活杀现炙。而那边厢仆人刚刚退下,就只见一个三十出头四方脸的青年大步走来。
“十五郎,这位就是京兆杜侍御”
那青年不等杜士仪答应或否认,便冷淡地开口道:“在下吴郡张九,家父张兵部。今日此来只为一件事,请杜侍御收起劝茶之心”
说完这话,他竟是拱了拱手便扬长而去。直到这时候,陆偃方才眨了眨眼回过神来,却是对杜士仪摊手苦笑道:“如何耳报神又快,性子又急躁不听人言,常来常往到我家还不用通报,平日我可没少被他耳提面命教训不知上进。我这妻兄早年明经及第,先为秘书省正字,再为扬州司户参军,而后迁监察御史,因为犯了之前的张嘉贞张相国这才任满在家告病暂歇。我岳丈张尚书膝下三子,二子门荫,唯有他科场题名,所以助长了他这傲气。”
、496第496章宾主尽欢,破空一箭
吴中士族起于汉末,盛于东吴,至隋唐依旧不衰。在自己的地盘上,无论是山东士族还是关中士族,张丰都不会有丝毫敬畏之心。因而,从陆宅之中大步出来上了马,他见左右从者簇拥了上来,便一挥马鞭淡淡地吐出了一个字。
“走”
尽管从者们对于张丰匆匆冲进陆家,而又在不多时后面色不悦地出来,心里无不有所猜测疑惑,但谁都不敢出言问上一个字,慌忙打马跟上了策马从巷子里出去的张丰。等回到了张宅,其中一个平日素来颇得张丰宠信的从者方才大胆问道:“郎君是和陆十五郎有什么口角”
“陆十五纵有天大的胆子,还不敢对我还口”
张丰眯了眯眼睛,见那从者噤若寒蝉不敢多问,他方才手执马鞭冷冷吩咐道:“传我的吩咐,张家上下所有佃户,若有敢私自改稻田耕地,去种植什么茶叶的,一律夺佃再不续租就说是我张九的话,江南鱼米之乡,只听说捕鱼种稻米,却不曾听说那不能垫饥,不能御寒的茶叶有什么要紧”
直到此时,众人方才明白这位少主人此前不哼不哈,骨子里竟然是这般反对种茶,一时不禁面面相觑。沉寂了好一会儿,在张丰喝令还不快去的催促下,有人慌忙去张氏的那些田地上报信,却也有人忍不住上前劝说道:“郎君,杜侍御和裴御史毕竟是领了上命到江南来,而且听说有意在苏州设江南东道茶引司。据说顾氏三郎与之颇为友善,郎君何不”
“我张氏又岂是顾氏能够相提并论的”张丰恼怒地打断了话头,厉声斥道,“顾陆两家当年在北朝时便曾经屈身侍虏,论风骨名节,抵不上我张氏万一如今顾氏渐渐走了下坡路,便不惜媚上附和茶引司这等前所未有的无稽之谈,简直是丢了他们顾家几百年传承的脸面至于陆十五,他还不至于和顾氏那样卑躬屈膝,只不过陆家上下素来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他又懒散,指望不上他”
说到这里,张丰的语气中,赫然带出了几分舍我其谁的兴味:“我已经拜书给父亲,此等关系到吴郡的大事,务必请他建言一二近来还有些蜀郡中人在其他各州郡推行种什么木棉,这全都是给那股言利之风带坏的此风倘若助长,岂不是没了秩序,丢了根本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