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身边一个婢女知机地递来一条围脖时,如释重负的她赶紧接了过来,严严实实地围住了脖子和,这才赧颜说道:“这两天乍暖还寒,夫人和长公子千里奔波到长安不久,可还习惯这天气”
“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倒是广元,跟着他父亲东奔西跑,就没安安生生在长安住上几天。”王容也还是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儿媳,见姜六娘体态形貌无可挑剔,儿子则在人家面前变得有些愣头愣脑的,她便索性代替他唱了主角,饶有兴致地问起了姜六娘平素的喜好,饮食起居,读书交友,当得知姜六娘自幼喜好骑马,弓术甚至颇为精准,她不禁侧头看了杜广元一眼,果见其眉飞色舞,显然惊喜不已。
“广元的父亲少年时多病,故而虽说曾经师从公冶先生学剑,可终究未能大成,所以,见广元在练武上极有天分,也就对其不好诗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管杜士仪说过没说过,王容顺口把长子的底子透给未来的儿媳,见姜六娘非但没有露出任何异色,反而还笑说君子六艺,缺一不可,她一时忍俊不禁,扫了一眼两人后就突然开口说道,“我刚好想到有件事忘了对秦国夫人说,广元,你请六娘子带你好好选一选,回头折一枝好梅花插瓶。”
不等两人有任何异议,王容就带着今日跟来的莫邪转身快步离去。顺着来路到了后花园门口,她就看见李氏正等在那儿,一见自己,脸上先是讶然,随即是了然,她便走上前去。
“虽说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为人父母,总难免要多操一点心。”
“是啊,我何尝不是如此我和阿郎只有六娘一个女儿,一直都希望她有个好归宿。虽说王妃尊贵,可哪里比得上一个真正敬她爱她的男人”
李氏当年跟着姜度时,姜度看似纨绔,心里却敞亮,因此她很聪明地从不计较他外头那些胡闹。果然,家里婢女固然多,可姜度不是在她这里,就是干脆独宿书斋,除却她两个儿子没养住,唯独只有姜六娘这一个女儿,其他再没有半个子女。此刻,见王容会心地点了点头,想到姜度和李林甫是表兄弟,而李林甫分明一直忌惮着杜士仪,她尽管不明白他为何在两京贵介中挑来拣去,最终选择了杜广元,仍是决定相信丈夫。
“夫人,广元成婚之后就将释褐为官,不知夫人和杜大帅可有什么心仪之职”
见李氏如此直言询问,王容便索性爽快地说道:“广元爱武职,本在朔方为别将,如若授了尚乘奉御这样的闲职,他恐怕会闷死。如若可以,外放河东以及河陇均可,如若不能,则求十六卫郎将”
、974第974章勾魂夺魄,香消玉殒
长子的婚事和前途固然重要,但杜士仪早已为杜广元铺平了坦途,因而王容把为长子谋官托付给了姜家之后,便开始了另一桩更要紧的谋划。
杜家并非皇亲国戚,她也并非通籍宫中,但见不到玉奴,她身为当年金仙公主的弟子,女儿又拜在玉真公主名下,随意进出玉真观却不成问题。当安顿好了家里上下的各种事宜,她就只带着几个随从单身来到了辅兴坊玉真观。
甫一进门,她就看到女儿杜仙蕙高高兴兴迎了出来。杜仙蕙这一年已经十三岁,继承了父亲和母亲优点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一把搂住了母亲的脖子后便撒娇道:“阿娘,你都到京师好几天了,竟然都不来看我要不是师尊和姑姑死死拦着,我都打算回家去看你和阿兄阿弟了”
“我这不是来了吗日后,阿娘和你阿兄阿弟都会在长安,你随时随地都能见着。”
“真的”杜仙蕙顿时高兴得喜上眉梢,她松开手盯着母亲的双眸,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顿时发出了一声喜悦的欢呼,“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可是,最初的高兴过后,杜仙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母亲是说要和杜广元杜幼麟兄弟长留长安,却没有提到父亲,登时面色一变:“阿娘,你们回长安,那阿爷呢”
“他是朔方节度使,当然不能丢下自己的职责。”见杜仙蕙眼神一闪,显见明白了,王容暗叹女儿从小在长安长大,固然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都将其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可杜仙蕙打小心思细腻,而有了玉奴前车之鉴,那两位都不会一味只让其看到世间美好的一面,一定会教以权谋自保之术。于是,她再次轻轻抱了抱自己的女儿,随即笑着说道,“别想这么多,你阿爷和阿娘心里有数。”
杜仙蕙知道,父亲也好母亲也好,全都是打定主意就不回头的人,心中固然有再多思量,却也没法说出口,只能暗暗想着,回头一定要和弟弟杜幼麟多多商量。至于长兄,她却不敢去招惹那一点就爆的脾气,生怕一个不好反而惹出事情来。于是,接下来母亲和玉真公主固安公主见面,笑吟吟地寒暄之后就开始谈天说地,末了要开始谈正题的时候,却又派了霍清和张耀同时把她请了出去,她顿时不甘心极了。
她也这么大了,不能出主意,难道还不能在一边听听
如果是别的事情,王容也许会留着杜仙蕙在旁边听听,让其能够多一些体验,可今日她要说的是极其了不得的大事,因而不容半点纰漏。确定承影和干将会在外头看守,不会容许偷听窥伺者存在后,她就开口说道:“师叔,阿姊,这次我带着广元幼麟回长安定居,一来是为了释疑,二来便是为了玉奴的事情。如今相较当年,时机等等已经成熟了,若是再拖延下去,她万一得了正式的封号,那时候便将深陷其中,再也脱身不得。”
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对视了一眼,固安公主便点点头道:“你说得没错,我也本是如此打算。我之前命人暗中怂恿杨家姊妹常常入宫去探望玉奴,其中尤以杨玉瑶去得最多。她同样天生丽质,形貌体态也只是略逊于玉奴,为了有别于宫中妃妾,她每次进宫都是不施粉黛淡扫蛾眉,据说陛下偶尔撞见过两次,对她也会多看几眼。这个杨玉瑶一直都嫉妒玉奴运气好,先为寿王正妃,而后又投陛下眼缘,若玉奴真有万一,说不定她会借机主动跳出来。”
“元娘起初提到,我还不信,后来我进宫见太真时,也瞧见过一次杨玉瑶,原本倒还端庄,可陛下到的时候,她顾盼之间常有挑逗眼神,而且言行举止无不透出妖娆之态。若非陛下的精神还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