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他想去见爷爷。”吴可心淡淡的说。
“刚才我跟立飞在古玩市场逛了一下,他买了个扳指,想让吴老鉴定一下。”任静天笑着说。
“我爷爷多忙啊,哪有那闲功夫给他做鉴定,真把自己当根葱似的。”吴可心嘟嚷道。
“可心,我觉得你对于立飞的态度有问题。先不说人家才刚走入社会,需要关怀和帮助。人家可是送了本宋刻本给吴老,光凭这一条,你就得对人家好点。”任静天笑着说道。
“什么宋刻本,已经被我爷爷捐给博物馆了,而且还是以于立飞的名义捐的。”吴可心说道,南岳旧稿拿回来之后,她原本也想涨点见识,可是吴古连摸都没让她摸一下。
“吴老的睿智令人佩服。”任静天对明宣德釉里红梵出戟盖罐还不知道怎么处理,但吴古的做法,给他指明了一个方向,让他豁然开朗。
“任哥,你可千万别学我爷爷,既然严礼强出了二百万,你就直接卖给他。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何必再去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吴可心觉得任静天在这方面,跟爷爷一样,很迂腐。
“我没有你爷爷那么大的胸怀,更加不会去卖掉,以后找个机会还给于立飞。”任静天心里,一直把明宣德釉里红梵出戟盖罐当成于立飞的,要不然真要收下这么个东西,对他来说,也是个负担。
之所以会接受,除了不想让于立飞失望之外,也确实是真心喜欢。自己的房间里摆着一件价值二百万的古玩,每天哪怕只看一眼,都会觉得特别舒服。所以在同意收下这件明宣德釉里红梵出戟盖罐的时候,任静天心里就打定了主意。自己只是帮着于立飞收藏几年,以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把东西还给他。
第三十六章我收藏了
吴可心说家里有客人,于立飞就没有进去,在她家楼下徘徊犹豫着。他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应该离开,还是继续在这里等着。但他又不知道吴古家到底是什么客人,从楼里出来的人也不少,谁知道吴家的客人什么时候会离开呢
“这不是小于吗”
于立飞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回头一看,是上次在任静天家见到了严礼强。他正从楼里走出来,看到于立飞,一眼就认出这个坚守承诺,不为金钱所动的年轻人。
“严总,你这是从吴老家出来么”于立飞迎上去,问。如果严礼强是吴家的客人,那就更好不过了。
“是啊。小于,你怎么在下面不上去”严礼强诧异的问。
“我来找吴老鉴定一个东西,听吴警官说家里有客人,所以就没上去。”于立飞笑着说。
“什么东西”严礼强饶有兴趣的问,于立飞买的东西,总能大大出乎别人的意料,这次或许也一样。
“一个扳指。”于立飞把东西拿出来,递给严礼强。虽然对方在古玩方面,好像也不是很精通,但毕竟顶着一个收藏大家的名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这东西应该不错。走,咱们一起上去,请吴老掌掌眼。”严礼强拉着于立飞,转身又上了楼。
一路上,严礼强比于立飞还紧张,不停的看着这个小小的扳指。吴古见严礼强又折了回来,后面还跟着于立飞,很是奇怪。但他看到严礼强手里拿着一个扳指的时候,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个玉扳指,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吴古把东西拿到灯下,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了好一会之后,才笃定的说。
“吴老,这就是所谓的扳指吧”严礼强问。
“是的。扳指起源于古代狩猎活动,早期叫韘。使用时,将韘套于弓箭手拉弦的拇指上,以起到保护手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作用。韘的质地比较多样,以皮革为材质的韘实用性较强,而玉韘是为了体现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最早的玉韘当属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青玉韘,这件玉韘为圆筒形,下端平齐,上端斜口,可套入成年人拇指。其外壁以双勾线和平地隐起手法雕饰兽面纹,在兽面纹一侧有两个圆孔,相对的一面有勾弦用的凹槽。
凹槽的存在说明早期玉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只是随着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的变化,以及玉礼制观念的逐渐渗透,玉韘的实用性才越来越削弱,而装饰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正如诗经卫风芄兰所云:芄兰之,童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即以骑射而闻名,入关后八旗弟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不过,随着战事的平息,在战斗被广泛使用的扳指也愈加脱离实用功能。玉质扳指成为八旗弟手里的玩物和装饰品,这种扳指也被人称为“扳指”,意指此时的扳指已经脱离了征战等武事。
清乾隆十七年,乾隆皇帝看到一件进贡的玉扳指,立刻被其温润的玉质和精致的工艺所吸引,于是为此作了一首咏玉韘诗,诗内容为:缮人规制玉人为,驱沓闿抨是所资。不称每羞童佩,如磨常忆武公诗。底须象骨徒传古,恰似琼琚匪报兹。于度机张慎省括,温其德美信堪师。
这首诗不仅把扳指的来源、用途交代得很清楚,而且引经据典,将古代玉扳指的使用制度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他结合儒家关于玉与仁、义、礼、信、德之间的关系将玉扳指拟人化,使整篇诗在宣扬封建礼制的同时,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也是乾隆所作的第一首关于玉扳指的诗,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共作有此类诗赋达五十首之多。
刚才我仔细看了看,这个扳指上也刻了一首咏玉韘”吴古说起扳指如数家珍,他刚才仔细看过,这个扳指让他想起了都博物馆的一件清乾隆御制诗扳指,其诗作内容也是这首咏玉韘。相比两件玉扳指,其外壁的纹饰组合和布局基本相同,制作工艺特点也相一致,可以肯定两件玉扳指都出自于宫廷玉作。
“吴老,这个玉扳指的内壁好像还刻有字。”严礼强用手指摸了摸玉扳指内壁,把玉扳指举起来,朝着光线的地方仔细观察着。
“刻的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