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虽想早ri收复燕云,好表彰自己,但是李奇都把话给说死了。他又岂能在此时与李奇意见不一,点头道:“李爱卿之言,就是朕的意思,朕对你们的无理要求,同感失望,希望你们回去能劝说你们主上尊重宋金两国的友谊和盟约。”
金国三位使臣互望了一眼,彼此眼中尽是失望。另外王黼也同样感到很失望,这谈下去,要谈到何年何月,近在眼前的功劳就是拿不到手。
李靖知道再继续谈下去。也谈不出个结果来,而关于云、平、营、滦等地他们又没有做主的权力,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先行告辞了,明ri我们便会回国,将这次谈判过程如实向我主禀告。”
宋徽宗也无意挽留,嗯了一声,便让人送他们出去了。他们临走前,不约而同的望了眼李奇。目光中夹带着无穷无尽的怨恨。
李奇则是笑脸以对,太t专业了。
待他们走后,宋徽宗终于忍不住哈哈笑起来,片刻。才道:“李奇。今ri幸好有你,方才你所言真是替我大宋扬眉吐气,没有让朕失望,很好。很好。”
赵良嗣行礼道:“以微臣愚见,还是皇上有先见之明,安排官燕使做这个奇兵。才使得这次谈判能够大获全胜,金人骄阳跋扈,也是该让他们吃点苦头了。”
宋徽宗听罢,心中更是得意,哈哈大笑起来。
这有什么好夸赞的李奇心中实在是不解,颔首道:“赵大夫所言甚是,这一切都是皇恩浩荡,微臣只不过是动了几下嘴而已。”
被忽视在一旁的王黼,眉头一皱,忽然站出来道:“皇上,官燕使之言虽然为我大宋沉冤得雪,但是为了这点税赋,便得罪金使,伤了宋金两国的和气,使谈判变得更加艰难,甚至有可能导致宋金决裂,如此一来,我大宋收复燕云岂不是又变得遥遥无期,微臣以为咱们这是以小失大。”
“爱卿之言,也不无道理。”宋徽宗眉头一皱,又是愁云满面,真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好你个大jin臣,竟然胳膊肘往外拐。李奇忙道:“皇上,王相之言,微臣不敢苟同。金国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想要更多的钱,当初我们没能如约出兵,甚至扣留他们的使臣,他们都忍了下来,这就证明他们舍不得那些岁币,如今他们就更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不顾大局。微臣以为他们这次是在故意试探咱们,倘若我们今ri答应将燕京税赋给他们,他ri金国必将要求更多,如此循环下去,我们必将承受不了。咱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按早先订好的盟约办事,关于燕云的主权绝不容有任何质疑,我们要寸土必争,哪怕是一棵树,一个小石子,我们也绝不退让。皇上,钱财是小,没有了可以再赚,城池土地也是小事,他ri能够再夺回来,但是失了人心,那可就再也要不回来了,倘若百姓们知道咱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就只要回几座连主权都不完整的城池来,他们必定会很失望,到时咱们又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啊。”
赵良嗣点头道:“皇上,微臣也赞同官燕使的话,微臣和金人打过无数次交道,他们绝不会因此而终结谈判,只要咱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将来一定能收复燕云,光复河山。”
宋徽宗听赵良嗣都这般说了,就如同吃下一个定心丸,点头道:“两位爱卿说的不错,关于燕云主权一事,我们绝不能退让。”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道:“启禀皇上,太子殿下、郓王殿下,还有高太尉他们在门外求见。”
宋徽宗一笑,道:“快快宣他们进来。”
李奇松了口气,懒得听那些大臣们马后炮,道:“皇上,微臣想去一趟御膳房”
宋徽宗错愕道:“你去御膳房作甚”
李奇讪讪道:“微臣方才说的太多,如今肚中饥饿难耐,口干舌燥,所以想去御膳房弄点吃的。”
宋徽宗哈哈一笑,一挥手道:“准。”
“多谢皇上。”未完待续。
s:求月票,求推荐
第四百八十二章终于转正了
李奇出了大殿,长出一口气,他其实只不过是想出来透透气而已,方才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压抑了,他嘴上说的痛快,但是他心里非常清楚,谈判谈的还是硬实力,金国不给,你也耐他不何,他也从未妄想过要利用这次谈判收复燕京,他只是不想大宋亏的太厉害,反正宋金一战是避免不了,何必还白送一些钱出去了,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委曲求全对金人是没有任何效果,他们反倒会变本加厉,倒不如反其道而行,强硬一点,或许还能有所转机。
至于大殿内的状况,李奇不看也能猜到,无非就是王黼一党希望能向金国示好,委曲求全,答应金国的要求,早ri收复燕京;太子一党,自然是强烈反对,他们可不希望见到王黼得此大功,越拖的久,对他们就越有利。
在御膳房内弄了几只二头鲍,打打牙祭,这才刚刚吃完,准备顺点东西回去,就来了一个小太监传话,让他速速回殿里去。等李奇回到崇政殿时,里面已经站满了人,高俅、李邦彦、白时中、蔡绦、赵楷、赵恒等一干王子大臣也全都来了。
众人见李奇进来了,表情各异,惊讶、好奇、高兴,郁闷、一眼望去真是众生百态,很有喜感。
李奇从王黼那郁闷的表情就知道,李邦彦一党获胜了,换而言之,也就是他的一番言论得到了最终的认同。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外交能力绝对是倒数第一,唯有清朝能和其媲美,反正不管是和谁谈,只要对方扬言要打,宋朝二话不说立刻赔钱求和,这倒也算了,最可悲的是。他们一方面没有这个胆子,一方面又想打肿脸充胖子,弄得最后,总是里外不是人。
特别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xg格软弱,再加上jin臣当道,在外交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但其实宋朝还是有很多有见地的大臣,他们当初就反对联金灭辽。只是苦于宋徽宗只听信佞臣的话,所以他们的一番肺腑之言,并没有得到宋徽宗的认同。
然而,今ri不同了,由于前面有李奇搅局,又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同,群臣中立刻有很多大臣纷纷支持李奇,而且又有李邦彦等人帮忙,王黼进言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李奇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