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2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5680 字 2019-04-28

对于李建成来讲,李艺是倒贴上门的。他还没展开拉拢,李艺这大唐郡王、左翊卫大将军已然别有目的的投入了他的麾下,成为了他军事上最强大的助臂。还没来得及高兴,李建成发现李艺与罗士信单方面的存在着不可化解的恩怨。

两个没有怎么接触过的人,李艺竟然对罗士信厌之入骨,满心的不屑鄙夷。

不得已为了内部的团结,李建成选择了对他帮助更大的李艺,从而缓下了对罗士信的拉拢。李艺也没有辜负李建成的厚望,明里暗里给了李建成很大的帮助,曾一度让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将,怎么能于高居郡王,曾经是一方诸侯的李艺相提并论

随着突厥大举入侵,罗士信那惊世骇俗的表现力压他们两路大军。让李建成意识到他错了,错的有些离谱。他太低估罗士信的干略,罗士信固然目前比不上李艺权势大,但他的潜力要远远的超过李艺。尤其是平阳病危,罗士信万里寻来孙思邈这一意外事情发生后,罗士信的地位更加的与众不同。现在就算他也阻止不了罗士信火箭般的崛起。

李建成很清楚的知道,罗士信已经凭借自己的各种表现突破了他当初为他设下的圈子,脱离了他的掌控。想要在拉拢他,将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代价,而且是付出还不一定拥有回报的被动局面。

“见过太子殿下”

来到近处,罗士信领着福伯裴氏以及裴行俭向李建成行礼问好。

福伯不愧是世族大家走出来的管事,随着罗士信一并问好,礼数周全,显得不卑不亢。裴氏第一次见到太子这崇高存在,有些怯场。反倒是裴行俭的表现令人讶异,面对如此阵势小小年纪丝毫没有胆怯之心,毕恭毕敬的站着找不到任何失礼的地方。

“罗将军快快免礼,一晃月余别来无恙为了舍妹,将军真是辛苦了。”李建成笑吟吟的上前搀扶,望着福伯、裴氏也让他们免礼。

罗士信一语带过他们来历,随即道:“士信惶恐,怎劳太子殿下这般隆重迎接。”

李建成却大笑道:“将军战功彪炳,陌刀兵妙不可言,以得满朝赞许。诸多大将都希望能够从将军这里习得陌刀阵法,好应对突厥来犯,大功于我李唐。更何况救妹之恩,莫说是十里迎接,就是百里也不为过你我先行入城,父皇早就等候多时了。”

李建成是乘坐马车来的,此时却要了匹马与罗士信先后驰行,一路说着闲事。

罗士信也问及了平阳公主的近况。

有八百里加急的存在,李建成也掌握着平阳第一信息,答道:“多亏了将军,一切安好。每一次治疗,危险都会降低,平阳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段了。”

罗士信听了心安。

进了长安城,罗士信让福伯、裴氏先行去府上,与李建成一并前往太极宫领赏。

时近响午,朝会已经结束。

李渊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在太极正殿接见罗士信。

偌大的太极正殿可容纳千人,如今却仅仅只有廖廖数人。

龙椅上的李渊,一旁的李建成,以及几名太监侍女。

“罗士信,上前听封”

s:第一更到,三江惨被爆菊,兄弟姐妹们求支援。

第一百零六章 晋升大将军

罗士信这一走进太极正殿,心中就有着美妙的预感。

太极正殿可是李唐整个王朝最庄严的圣地,是举行大型朝会之所。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大多在此殿举行。

若是单纯的小小的赏赐,李渊没有必要特地选择在太极正殿召见,摆下了如此隆重的架势,总不至于雷声大雨点小吧

怀着略微激动之心,罗士信完成了对李渊的见礼。

李渊高坐在龙椅上,望着罗士信,心情也是极为开兴:罗士信漂漂亮亮的两战,彻底的挽回了李唐的颜面。

对于李渊来说,突厥是一大耻辱,心中洗刷不了的痛。

李渊起兵太原,这还没在太原立足,突厥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背心芒刺。不得已委曲求全,与突厥结交,抱突厥大腿,以换取进攻关中的机会。

入主关中之后,李渊面对的是纷乱的局面,要一统天下,更不可能与实力远胜李唐的突厥交恶,只能再次委曲求全。大唐在李世民、李孝恭以及满朝文武的齐心下,完成了一统大业。但是隋末大动乱的结果导致天下人口锐减四分之三,李渊面对的是村镇田地荒芜,百里无鸡鸣的惨况。事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百姓勉强度日,哪有能力于突厥一战。

在这种困苦的情况下,强行求战的下场已有杨广的前车之鉴,所以李渊再一次选择向突厥低头。

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有雄心抱负的皇帝,只有李渊自己清楚,做出这个决定是多么的窝心。但他更加清楚自己要忍,大汉雄风是汉武帝打出来的,可是要没有文景二帝连年和亲休养生息,汉武帝用什么打出大汉雄风。

李渊相信自己的忍气吞声,会给后代换来吐气扬眉的机会。所以忍不下气,也要忍。

是故李渊对外一直采用着求和政策,能不打就不打。固然任命李建成负责对突厥的防卫,却缺乏真正动武的决心信念。突厥一入侵,想得到就是求和,给予钱物换来休养的时机。

这一次突厥出动二十万大军,李渊亦是打算用老办法,以兵力逼退突厥,然后派人求和。

结果罗士信轻描淡写的斩杀了颉利心腹思力邪,灭了突厥两万兵马。其他两路也获得了不小的战果杀敌近万。

突厥二十万大军折损了三万,颉利竟不敢再战,灰溜溜的跑了,撤回了草原。

因为罗士信、李世民、李建成的出色表现,李渊发现李唐竟然没有求和,突厥也没有派人索要退兵钱物。

这一战的结果李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发现自己手上有着文景二帝没有的财富,那就是两个极其出色的儿子,还有李靖、李世绩、罗士信这类能征善战的大将,或许没有必要一味的退步。

完全可以说,罗士信改变历史的两场决斗,让李渊让李唐的文武意识到李唐没有想象中的弱小,而突厥更没有想象中的强大。

他们还是能打的

就算没有那个经济远征,自保却是没大的问题。

李渊不是受气包,看到了能够不忍气吞声的可能,自然不甘在历史上留下污名。试问让一个皇帝在文景二帝与汉武之间选择,谁会去选择前者

李渊对于让他意识到这点的罗士信,除了欣赏,就是赞赏,没有别的负面感觉。

更何况现在站在他面前的这个男人还是他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