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统天下的主要战力都是来自于这关中十二军,素有十二军卫天下之称,所以那个时候李唐的军队呈现两个极端。关中本就民风彪悍,十二军百战之师,由李世民亲自统领,战斗力极为强悍。但因为大唐主战部队以十二军为主,边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差。
以往高开道一但存有经济危机,与突厥老爹打个招呼,入境侵掠一番就能满载而归。但随着天下归一,大唐的重心开始偏向周边,边军的战斗力也跟着强大起来。
高开道发现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实力已经打不过大唐边军了,他过年的时候就曾意图趁着喜庆奇袭幽州,掠夺一番过个好年。幽州长史王诜闻讯,以一介文士书生,直接领着五千兵马沿途阻截,将他赶回了渔阳。
因为去年突厥劳师动众,高开道所迎入门的突厥老子非但没有取得半点物资,还在渔阳大吃大喝,将渔阳吃的一穷二白。
当年的冬季,因为实在无以为继,城中上下都吃起了次年的稻种,勉强渡过了寒冬。
可到了春天,到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渔阳四周已经没有春秧可插了。没有秧苗也就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粮食,没有一切。
面对这种景象,逃民已经越来越多。
目前为止还控制的住,一但过了插秧使节,农民百姓依旧得不到春秧,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析出来,饥荒即将来临。到那时成群结队的大逃难,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高开道固然勇而无谋,却也能看出这关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能拿着部下出气。
什么样的老大,什么样的小弟。
高开道一副野蛮熊样,能有什么好的部下,一群人打家劫舍上阵杀敌还可以,治理领地什么都是妄谈。
原本还有一些书生相助,高开道却不屑以书生为伍,动辄羞辱,最后一个个都气跑了。剩下一群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夫,在这时刻就如吃了哑药一样,说不出半点话来。
说是朝堂开会,十多个心腹,就好像是在比看谁能熬住不说话一样。
高开道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叫道:“谢棱、张君立、张金树,你们来说说,看看有什么法子。”
谢棱、张君立、张金树三人分别是高开道麾下地位最高的大将,分掌渔阳所有兵马。
高开道见无人说话,直接指名道姓的让他们发表意见。
三人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张君立先道:“现在的情况唯有劫掠幽州易州,从李唐获取资源充实我渔阳,能解我渔阳面临的困境。”
高开道张口就骂道:“屁话,这当老子想不到呢老子就杀干这行起家的,要是抢得过早就去抢了,等到你来说。”
张君立面红耳赤,说不出一句话来。
谢棱这时道:“我们力量有所不足,可以借助草原上的力量。”他见高开道又有开骂的架势,忙道:“不是突厥,突厥已经靠不住了。在秋天到来之前,不可能会给我们任何的支持。末将说的是奚族,据我所知,奚族有五部兵马五万余,他们骁勇善战不输于突厥骑兵。早就眼红李唐的富饶,只是开罪不起突厥,又不与李唐相邻只能干着急。只要主公能够开方便之门,与奚族首领商议结盟,引奚族兵杀入幽州,幽州边军又如何抵挡到时候,他抢他们的财宝女人,我们抢我们的秧苗,待撤军之后,还能从奚族手中分得一杯羹,我大燕的危机可解。”
高开道阴天转晴,大笑道:“这不是有办法嘛,就这么定了。谢将军,联系奚族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汹涌
荥阳郑氏在唐朝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族,论年代之悠久,郑氏在五姓七望中算是最悠久的家族了。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郑国皇族。郑国被灭之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顽强的生活着。直到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成为了五姓七望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经过上千前的发展壮大,郑氏如同盘根交错的参天古树,不但枝繁叶茂还根深蒂固,经久不衰。郑家的掌控的人才遍布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拥有着无比强大的政治基础。
此刻在郑家祖地中一座年代陈旧的屋舍里,一个面色朴拙,神态沉稳的中年人来回在屋子里走着。这沉稳如他,眉宇间也忍不住透露着一丝丝的焦虑。面对当前局势,有些迷茫。
他叫郑元璧在偌大的荥阳郑家中也算颇有威望的一人,是下任郑家管事的热门人选之一。
五姓七望,七个大门阀世家,能够流传千年,除了稳健的根基之外,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一个大家族长盛不衰。
七个大门阀世家的管理方式大致如一,尊最有威望辈分最高最有号召力的老祖宗为族长,然后分别选择数位管事,协助老祖宗处理族中事务。因为老祖宗年事极高,精力有限。固然是名义上总览全局的人物,实际上真正的实权者是几位管事。只有在几位管事意见不合,或者事情实在太过严重的时候。他们才会请出老祖宗来做最后的决断。
所以几位管事的地位极其崇高,手中的人脉也异常可怖。当上了家族的管事,几乎如同于在朝堂上的一个权臣,甚至比权臣更加自由。能够随时随地的调用手上的人脉资源,将自己的亲友家人推上政治的核心。也因如此,嫁为人妇的崔氏才有那般面子,因为她有一个在崔家当任管事的哥哥。
郑家现在有一个空缺管事的位子。郑元璧对这个位子可谓势在必得。纵观所有竞争者,郑元璧也没有发现有人有资格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一切归功于他的父亲以及哥哥。
他的父亲郑译是北朝、隋朝的核心官员,北周时担任内史下大夫。又是杨坚的左膀右臂授于开府、岐州刺史,威信极高。哥哥郑元璹也不是简单人物,受父庇荫,一入官场便为骠骑将军。降唐之后也混得风生水起。在朝堂上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很受李渊的器重。
郑元璧一直协助已故郑家管事工作,而今郑家管事病故。空缺的位子由他这个熟悉流程又有一定背景的郑家嫡系后裔来当任,几可算是势在必行的。
郑元璧也一直将管事宝座视为囊中之物。
可偏偏到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出了变故。
一个小小的郑家偏支竟然异军突起,走进了郑老祖宗的眼里,他是郑家幼驎房的一个偏房枝丫郑仁基。世族大家拉拢人才的手段最有效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联姻。他们看上了一个人的才华,许以家族女。然后以家族势力将其推上高位,从而为家族扬名。
郑仁基在郑家有些名不经传。但是他的女儿郑丽琬竟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