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信天象巫蛊这类的东西,尤其是帝王。明智如汉武帝者,因为巫蛊险些灭了自己的九族,将自己的儿子亲人当做草芥一样杀。李世民也因为谣言而杀了玄武门守卫李君羡。
“太白复经天”是天象。而天象出现秦地,也就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翻译着来说,太白金星频繁地在大白天出现在秦地,预示着秦王李世民在不久之后将会踩在他李渊的头上,成为皇帝。
这无异于是诬告李世民要谋反,通过天文异象,说明李世民谋反,而李建成杀李世民的理由就是李世民谋反。
李建成已经布下了局,只等挥刀的时候。
李世民反击了,绝地反击。就在生死存亡的一刻,用了一个最可笑最雷人的假话,扭转了乾坤:他告李建成、李元吉后宫,与尹德妃、张婕妤这两个李渊最宠爱的妃子有染。
李渊是个男人,还是一个皇帝。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李渊都必需确认。于是他如李世民预料的一样,要求李建成、李元吉对质。
这也就意味着李世民掌握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动向,第二天,李世民在玄武门等着李建成、李元吉的到来。
生死就在一念间
李世民先了一步,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兄弟残杀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这也是罗士信所了解的杨文干事变起到玄武门解释的一切历史。
这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情况,因为没有人比李渊更想让大儿子与二儿子,和平共处。可就连皇帝,就连李建成、李世民的父亲都做不到的事情。其他人又怎么做得到
罗士信却想到了,一切悲剧的起源源自于杨文干事变。在杨文干事件之前,李建成、李世民的关系就如竞争对手。他们一个想巩固自己的太子宝座,一个想取而代之,并没有杀死对方的心思。
换而言之,如果杨文干事变成功了呢
因为李渊至始至终都站在李建成这边,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对决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但公认的是除了成功的玄武门之变,杨文干事件是李世民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如果这一次李世民成功了,那么就不存在悲剧的诞生。
这个时候的李渊就算改立了太子,也不可能允许李世民对李建成下手的。
毕竟他才是皇帝,而李世民也没有玄武门之变时候的孤注一掷。
这是罗士信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也只有这个方法才能让李世民、李建成都活下来。
至于李建成被废了太子之后,还会不会与李世民争,会不会闹到历史上那种地步,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候的历史就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了得,但是毫无疑问改写历史,帮助李世民取得杨文干事件的胜利是他唯一能为平阳做的事情。
是故这一开始,罗士信也决定了走秦王党的道路。
可是这尼玛
李世民这要不要这么极品。
就算决定给你卖命了,你好歹也要有所表示一下。说些当前的情况。然后礼贤下士一番,吹捧一下,给个保证什么的,给他点利益需求,以体现他罗士信此时此刻的地位价值。
然后他经过深思熟虑,慎重的以高人一等的地位加入秦王党,成为秦王党最为关键的人物,获得从龙之功。
这才合情合理,符合剧本嘛
你一句“愿不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然后我答一句“愿意”
这太掉价了
s:关于文中的李世民能杀李建成而不杀出自于资治通鉴考异以及实录统纪记下来的原始资料,还是比较可信的。至少无言是信了。
这张可能有水的嫌疑,但还是不能不写。未完待续。。
s:第三章,到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中山狼
罗士信现在很不满,自己好歹也是当朝大将军,大唐嫡长公主的未来驸马爷,李渊最信赖的大将之一。他觉得李世民就是个脑残,话哪有说的那么直接的这给不给他表现自己价值机会了
李世民真的脑残嘛
当然不
李世民如此单刀直入的说,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理由的。
罗士信紧跟着李渊的脚步,站稳着帝党大将的位子,面对李建成与他的拉拢,犹如泥鳅一样左右逢源,滑不留手。弄得两边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两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李世民哪里还不晓得罗士信打的什么意图,存的是什么心思。
罗士信不是因为顿悟了,政治水平有所上升,便是因为受到了高人指点:打算两不相帮,避开这是非风浪之中。这个高人可能是李靖,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人。这天下之大,奇人异士不知凡几,难保罗士信就不会得到别的什么高明的人指点。
这一点李世民没打算去细究,更没心思细查。
罗士信既然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用心用意,他在如何的婉转说,在如何侧面的表示都显得他心虚,显得他虚伪。在他看来罗士信就算顿悟开窍了,或者得到他人的指点,那不喜欢婆妈性子都不会改变。
既然婉转的说法,罗士信假装不知,或者真的听不懂,干脆索性就直接说出来,让他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做出一个选择。
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重重布置下去。已经是不可挽回了。
在他而言,此次的密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必须要全盘掌握局面,控制一切有利的条件,以及谨慎对待一切不利的因素。
罗士信现在负责整个凤凰谷的安危,实力极强。他们所有王孙公侯包括李渊随行来的护卫加起来不足一千。而罗士信手上的右骁卫军就有两千余,实力是他们所有总和的两倍。现在整个山谷的出入口,都在右骁卫的掌控之内。任何人出入山谷都必需经过严苛的检查以及罗士信的点头。
有着如此权力的罗士信。占据着成败的极大关键。
罗士信若能加入他们,他们的一切行动,将会是顺水行舟,快捷方便。罗士信若与他们为难或者不伸手相助。他们的行动便如逆流而上。受到许多阻碍。
现在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论是顺水行舟还是逆流而上,都阻挡不了李世民的总体计划。但顺水行舟有顺水行舟的使船方法,逆流而上有逆流而上的行船方式。
李世民不想因为罗士信的模糊态度而使得他的计划出现不可预料的偏差,不管罗士信愿不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他今天在此时此地,必需要了解罗士信的真实决定,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求不出任何差错的实行计划。
罗士信知道了他们的野心意图。李世民索性就直接说了出来要个结果。
他却不知,本来很美好很默契的一段佳话,就是因为直接,反而让罗士信举棋不定了。
在掉价的答应与不答应之间,罗士信正在悲痛的纠结着。
李世民见罗士信一脸震撼,一时间没有给予答复,忍不住道:“大将军自有雄才,亦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雄心壮志。当今太子文治武功皆是不俗,这我不否认。但论及壮志雄心,他却未必有我李世民的一半。他有文景之心,以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