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3(2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5460 字 2019-04-28

结果事实让他大失所望,奎托斯并非不会骑马,可偏偏他就是学不会马上作战。就连最基本的最简单的马上劈砍,奎托斯都学不会。

罗士信手把手的传授技巧,指点要领,奎托斯就是学不了。最终的下场,无不是从马背上摔下来,摔个七荤八素。

奎托斯心底耿直,觉得是自己笨学不会,咬着牙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身上摔的青紫一片。可就算他在如何的努力,结局都是一样。

学不会

罗士信细细思量下来,也找到了原因。

这绝对不是奎托斯蠢笨,而是受到了他的体格限制。

奎托斯的体格太壮硕了,若不是罗士信亲眼所见,实在不信一个人能够高大强壮成这样,便如猩猩一般,他的体重少说也在两百五十斤以上,加上一身八十多斤的盔甲,背上那一百多斤的钢盾,林林总总加起来四五百斤,这对于战马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他平时策马骑乘勉力维持平衡,倒也无妨。可是这战马在狂奔的时候,重心不稳,奎托斯在侧着身子猛力劈砍,将重心都压在了战马的一侧,战马支持不足这股力量,自然向一边倒去了。然后奎托斯下盘跟着不稳,这理所当然的摔到在了地上。

奎托斯受到自身的限制,学不会这一招。

遭了半个月罪,完全是让罗士信给坑了。

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劝住了奎托斯,罗士信想着再过几天任命就要下来了,可他的亲卫队队长还无着落,暗地里发愁。未完待续。。

s:第二更到了

第五章 庆州都督罗士信

“若昔帝王之经武,本七德以和众安民;惟我祖宗之有邦,逮百年而胜残去杀。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兼天节军都统郯国公罗士信忠力济时,忱诚徇国。沈勇多谋,有卫青制敌之机;廉约小心,得祭遵好礼之实。自出陪于艰运,久专总于戎轺。所向无前,以征必克;师行有纪,所至孔安。功绩著于邦家,威名震于蛮夷,尚弼一人,永清四海。特受庆州都督一职,掌领庆、绥、延三州军事,以护北疆。”

长长的一道诏命,罗士信也正式授命为庆州都督,负责长安以北庆、绥、延一线的边境安危。

“末将领命,定不负众望。若北方异族胆敢进入庆、绥、延地界,必教他们有来无回。”罗士信慎重的上前领命,自信十足的夸下了海口。

因为册封都督,事关重大,久不上朝的李渊也亲自颁布这这项任命。当初李世民同李渊商议的时候,李渊是一口反对。这依照规定,在外领兵的大将不得宣召,不能擅自离开辖区之内,更加不可入京。如此,方才结婚两三月的平阳,岂不是跟守了活寡一样

但经过李世民的分析,李渊方才知道自己这位次子所谋甚广,战略目光想的极为长远。已经考虑到日后的对突厥战役了,也就不再坚持,从了他的意思。心中更泛起一个念头,大唐将会在这次子手上,走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武德八年,一月下旬。

罗士信渡过了新的一年。终于收了镇守边疆的任命。

这一离去,也不知多久才能返回长安,罗士信再此之前。早以抽空安抚好了平阳、郑丽琬。正如罗士信想的,庆州并不是很远,他不能返回长安,但是平阳、郑丽琬却能随时随地的赶去庆州,往返也就是几天的路程,彼此倒也不是很伤感。

因为早有准备,罗士信走的也是很从容。在城门口拜别了平阳、郑丽琬,还有一并来送的李世民、秦琼、程咬金,踏上了前往庆州的道路。

罗士信这一次也没跟李世民客气。能带走的一个不剩。苏定方、莫虎儿、奎托斯、薛永、王玄策这些嫡系文武,自不用说。右骁卫、天节军中的骁勇的猛士,尤其是骑兵,愿意走的亦是一个不拉。统统带走。

作为军人。他们需要的不是父亲母亲一样呵护,军人从来不怕吃苦,只怕没有属于军人的荣誉。所以评价一个好将军,首要的条件不是什么与士卒同甘共苦,亦不是什么爱兵如子。而是能打胜战,一个能带着兵卒打胜战的将军,才是一个好将军。至于与士卒同甘共苦,爱兵如子什么的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有则更好,没有亦无伤大雅。

罗士信毫无疑问是一个能打胜战的将军。是一位能够给部下带来荣耀带来荣誉的将军。其次他向来都是与士卒同甘共苦,一并训练,以身作则。至于爱兵如子,罗士信或许差上一点,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是对于士兵的关爱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他这样的能打胜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对兵士还不错的将军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了,能在他麾下效力,正是兵卒梦寐以求的事情。

对于罗士信的相招,几乎是没有人不答应。

不论天节军还是右骁卫都是老兵营,个中的精锐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兵,当中的翘楚也多是以一当十的勇悍之士,只要配上优良的装备,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战斗力必将再次提升,成为一支能够如虎豹骑、玄甲军一样扭转乾坤的强兵。

罗士信的预算是五百名额,这种兵数量不需要多,五百足矣。这还未正式组建,已有三百余人了。余下的两百他打算在边兵中挑选,依他所见,边兵的战斗力或许比不上右骁卫、天节军,但毕竟是茂守边疆的兵卒,个中应该不缺乏猛士的。挑个两百余人,当不是问题。

关于组建亲卫队一事,罗士信自然是与李世民提过的。对于罗士信的意图,李世民亦鼎力赞成。作为玄甲军的创建者,李世民自当是知道手上握有一支骁勇无比,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扭转局面的精兵是如何的管用。其实不仅是罗士信,但凡拥有一点地位的大将,他们的手上都会有一队军中翘楚组成的属于自己的亲卫。

罗士信迟迟没有组建,一来是因为他看不上步卒亲卫队,二来,毕竟根基不深,人手的调配存在着些许的问题。

他在这个时候选择组建,也不出李世民的意料,还特地送了一个名字给罗士信,叫“捷胜军”,取义自然是每战必捷,每战必胜的意思。罗士信有取名综合征,最怕取名字,这也是他将很多东西生搬硬套的原因。如果李世民不给提议,他干脆的直接将岳家军的精锐背嵬军,生搬硬套下来,免得耗费脑细胞。

“捷胜军”听起来挺悦耳的,叫出来也够吉利,罗士信也就从了。

兵源不愁,军号都有了,唯一的不足还是缺少一个亲卫队队长。现在三百余亲卫队是由他亲自入手训练,暂时到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庆州,肯定是有大把的军务等着他来处